刘玉强
- 作品数:47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机械工程更多>>
- 新型自体半腱肌带状移植物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新型自体半腱肌带状移植物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5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2例, 女13例;年龄16~50岁[(30.5±8.4)岁]。根据重建方式和移植物选择, 将患者分为带状重建组(31例)和圆束重建组(34例)。手术重建方法均为解剖重建, 其中带状重建组采用新型自体半腱肌带状移植物解剖重建ACL, 圆束重建组采用传统圆束状移植物解剖重建ACL。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即时ACL移植物与原始ACL形态差异、术前及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术后即时及术后3个月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15个月[(6.0±3.1)个月]。带状重建组手术时间为(61.6±6.7)min, 圆束重建组为(48.0±6.3)min(P<0.01)。关节镜观察可见原始ACL在关节内为带状, 带状重建组重建移植物主体也是带状, 而传统圆束状移植物主体为束状。关节镜下发现带状移植物重建组术后移植物相比圆束重建组更好模拟了原始ACL的带状结构, 在屈膝时模仿ACL发生自然扭曲。带状重建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为(82.8±5.2)分, 较术前的(47.5±8.7)分显著提高(P<0.01)。圆束重建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为(79.9±7.5)分, 较术前的(44.2±9.4)分显著提高(P<0.01)。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即时及术后3个月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带状重建组术中4例发生克氏针断裂或磨损, 1例发生空心钻变形;圆束重建组术中2例发生克氏针磨损(P>0.05)。术后3个月带状重建组出现1例胫骨切口感染;圆束重建组未出现切口感染, 创面均Ⅰ期愈合;两组均无韧带失效及功能受限发生(P>0.05)。结论新型自体半腱肌带状移植物重建ACL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圆束移植物相当
- 李明刘玉强高士基郭旗刘宁
- 关键词:膝损伤
- 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2010年3月~2014年3月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内、外侧及后内、外侧入路,采用缝线8字固定成人PCL胫骨止点骨折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
- 刘玉强刘宁
- 关键词:撕脱骨折缝线关节镜
- 持续牵引下髌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 目的:探讨定制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干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以及定制钢板设计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2014年1月至6月于我科接受定制钢板治疗的11例复杂胫骨干骨折病例.年龄20~55岁,平均42.6岁.骨折部位:...
- 刘玉强
- 关键词:胫骨有限元
- 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自身意愿选择保守治疗者38例作为保守治疗组,关节镜手术治疗者30例作为关节镜手术组。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踝评分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AOFAS评分较前术前均有所改善,关节镜手术组改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对机体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王续鹏刘玉强刘宁梁振雷胡滨
- 关键词: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关节镜微创手术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分别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
- 刘玉强刘宁梁振雷王续鹏胡滨
- 关键词: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
- 关节镜下盂唇缝合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
- 2016年
-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盂唇缝合治疗肩关节前方脱位的技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肩关节前脱位患者21例,所有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术前查体存在前方不稳定,影像学检查均未合并骨折,采用关节镜下检查,盂唇anchor钉缝合固定治疗。疗效评估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功能评分。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最长24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19.5±7.1)分,终末期随访时UCLA评分平均为(32.8±6.6)分,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5,P<0.05)。患者均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恢复原有工作、运动。结论关节镜下盂唇缝合治疗肩关节前下脱位手术效果良好,具有诊断与治疗一体化优点。手术的成功有赖于术前严格把握适应症,术中关节镜下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术后早期及时的康复锻炼。
- 胡滨刘宁梁振雷王续鹏刘玉强
- 关键词:肩关节肩关节不稳盂唇损伤关节镜
- 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4”字位三入路“8”字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初步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采用“4”字位三入路“8”字法缝线固定PCL胫骨撕脱性骨折28例。常规建立前外、前内和后内3个人口。从前内侧人口将2根强生Orthocord缝线经PCL前侧绕过后,从后内侧入口将缝线拉出并打结,防止骨块松脱。然后,将缝线两端交叉后,分别导入两个骨道,由胫骨前拉出。再次将PCL胫骨隧道定位器钩端置于骨块上,用其将骨块向后推压,进行临时复位固定。调整固定缝线使其从骨块后上方跨过,对膝施加前抽屉应力,复位固定骨块,同时拉紧缝线两端,使缝线牢固嵌压固定骨折块,将缝线尾端在骨道外口固定到门形钉或Versalok上完成固定。[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Lysholm评分由术前(33.14±9.60)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4.07±5.43)分(P<0.05);IKDC评分由术前(32.39±84.79)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4.79±4.42)分(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检查显示,28例患者均无膝关节松弛或不稳定,膝活动度与健侧对称。影像方面,28例骨折均达临床骨愈合,无骨折移位。[结论]本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固定牢靠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刘玉强李明刘宁
- 关键词:缝线关节镜术骨折固定术
- 半月板损伤应用关节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观察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治疗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侧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患侧膝关节手术前后活动度变化;根据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 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表评价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不同性别组关节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不同半月板损伤类型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水平型损伤由(43?8±4?1)分提高到(76?8±10?5)分、放射型损伤由(41?5±2?4)分提高到(75?6±9?4)分、纵型损伤由(39?6±4?2)分提高到(76?8±10?5)分、退行性病变型由(41?2±2?6)分提高到(85?6±10?4)分、混合型损伤由(45?7±3?6)分提高到(85?9±8?5)分、各自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265、-4?135、-4?955、-4?563、-4?213,P均<0?05)。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提高[(120?5±9?4)°到(135?6±11?4)°]、Lysholm评分[(42?6±8?4)分到(85?4±7?9)分],IKDC评分[(66?3±8?7)分到(87?4±8?3)分],较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498、-5?645、-4?875,P均<0?05)。男性组与女性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6?88%(62/64)和90?00%(36/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8,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对机体创伤小。
- 王续鹏刘玉强刘宁梁振雷胡滨
- 关键词:半月板损伤关节镜微创手术
-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膝内侧半月板囊肿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囊肿减压清理、半月板修整或缝合等方法微创治疗膝内侧半月板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囊肿患者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7~58岁,平均(46.32±9.56)岁。术中清理囊肿并处理半月板,记录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53±8.27)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未见症状性囊肿复发,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功能恢复良好。Lysholm评分术前(59.37±12.91)分,末次随访时(80.26±9.79),IKDC评分术前(56.23±13.49)分,末次随访时(75.03±11.8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度达92.3%。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内侧半月板囊肿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不易复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 郭旗刘玉强胡滨王续鹏刘宁
- 关键词:半月板囊肿膝关节关节镜
- 基于ACL股骨直接纤维止点理论改良带状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初步报告
- [目的]探讨基于ACL股骨直接纤维止点理论改良带状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技术,并对其早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2010年Iwahashi提出在前交叉韧带股骨直接纤维止点处,致密的胶原纤维通过纤维软骨层与骨直接相连,该直接...
- 刘宁高士基李明王续鹏胡滨刘玉强袁鹏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重建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