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阳 作品数:28 被引量:181 H指数:7 供职机构: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左心房内径增大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了解NVAF患者左心房增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NVAF患者205例,按NVAF有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NVAF无脑卒中组(n=103例)和NVAF合并脑卒中组(n=10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年龄≥65岁、入院时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3 kPa)、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脉压≥50 mm Hg、出院时心率≥90次/min、既往高血压史、颈动脉斑块、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性别、房颤病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空腹血糖、血胱抑素等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的危险因素(分层赋值后)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入院时收缩压≥140 mm Hg、出院时心率≥90次/min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VAF住院患者中左心房内径增大并非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增加、年龄≥65岁、入院时血压高、入院时血压≥140 mmHg、出院时心率快、出院时心率≥90次/min为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红阳 王丽 周雁花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左心房内径 缺血性脑卒中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NVAF患者147例,按NVAF有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NVAF无脑卒中组(n=51例)和NVAF合并脑卒中组(n=9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年龄、年龄≥75岁、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收缩压≥140 mmHg、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脉压、出院时心率、出院时心率≥90次/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性别、房颤病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颈动脉斑块、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尿酸、血胱抑素等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的危险因素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入院时收缩压增高、出院时心率增快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P<0.05);分层赋值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出院时心率≥90次/分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P<0.05)。结论住院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年龄增加、年龄≥75岁、入院时血压高、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出院时心率快、出院时心率≥90次/分为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红阳 王丽 周雁花关键词:老年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左心房内径 缺血性脑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研究 2018年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水平,探讨hsCRP、PAPP-A与OSAH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轻度、中度、重度OSAHS患者各40例及抽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人员80名分组(肥胖对照组40名,非肥胖对照组40名);调查各组临床基线资料,检测各组血浆hsCRP、PAPP-A水平。结果:各组年龄、LDL、HDL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OSAHS组胆固醇、TG、SaO2、SBP、DBP、UCA均分别与肥胖对照组、非肥胖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BMI、胆固醇、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SAHS患者病情差异分组,各组OSAHS患者hsCRP、PAPP-A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随OSAHS病情越重,其hsCRP、PAPP-A水平也随之升高。结论:检测OSAHS患者hsCRP、PAPP-A水平有助于评估OSAHS患者发生心血管病风险及探讨其发生心血管病的机理。 罗春生 王月香 席燕 刘红阳 谢岩 唐燕 周雁花 刘静 王文博 邓刚 白娟 冯丽娜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妊娠相关蛋白A 多模式教学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为合格全科医务人员的重要时期.将目前流行的导师小组负责制、PBL教学法、LAP评估套件、分级临床教学查房、强调门诊教学、纵向社区实践等多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当中,优化教学... 唐燕 席燕 刘红阳 谢岩 周雁花 刘静 罗春生 周慧 王月香关键词:教学模式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卡维地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常规治疗亚组30例,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常规治疗;卡维地洛治疗亚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58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ET-1、NO和TNF-α浓度。结果:①CHF组血ET-1、NO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CHF组的2亚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卡维地洛治疗亚组治疗后ET-1、NO和TNF-α下降显著。结论:ET-1、NO及TNF-α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卡维地洛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ET-1、NO及TNF-α水平,改善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紊乱。 庞晓 梁君惠 刘红阳 席燕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卡维地洛 心血管系统诊断学临床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2016年 心血管系统诊断学临床教学对于医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意义深远,是诊断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该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对学生实践性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因此,如何带好这门课程是众多临床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该文就心血管系统诊断学临床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思考,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对该门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学中应注意的环节,以及构建良好教学氛围等进行探讨,以利于今后不断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水平。 刘静 瞿德涛 刘红阳关键词:教学方法 心血管系统 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5 mg)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消退、血脂水平以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5 mg/d,对照组不服用阿托伐他汀,每组均随访观察1年,治疗前后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血脂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均检测部分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治疗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平均面积由(25.34±22.44)mm2下降为(25.21±22.40)mm2,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581.47±502.36)mg/L∶(5360.12±421.16)mg/L,P<0.05];②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治疗后显著加大[(25.05±22.18)mm2∶(38.65±30.19)mm2,P<0.001];③治疗后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平均面积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5.21±22.40)mm2∶(38.56±30.19)mm2,P<0.01]。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老年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有阻止或延缓作用。 罗文利 柳达 刘诚 文静 李诗洋 王月香 刘红阳关键词:颈动脉 老年人 阿托伐他汀 某三甲医院10年住院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对193例确诊住院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等的总结分析,描述该院急性肺栓塞的面貌,为医疗工作者了解肺栓塞提供帮助。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入住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1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10年间APE院内诊断年发病率在0.000%~0.055%,病死率在3.6%~20%;10年总发病率为0.038%,总病死率为4.1%。APE患者科室分布较广泛,内科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外科主要分布在骨科,普外科,妇科。肺栓塞的主要相关易患因素依次为年龄增长、感染、高血压病、卧床大于3 d、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卒中瘫痪、下肢骨折(严重创伤)、手术(腹腔镜、腹部)等。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发热、心悸、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D-二聚体增高,低氧血症和低二氧化碳血症。辅助检查中心彩超的异常表现主要为肺动脉高压和右心系统增大,心电图的异常表现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和胸前导联T波倒置。住院期间有2例患者出血,1例溶栓后死亡,自动出院16例,死亡8例,余均好转出院。结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性肺栓塞院内诊断年发病人数及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病死率仍较高,科室分布广泛。该院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主要相关易患因素为年龄增长、感染、高血压病等。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呼吸困难、胸痛(胸闷)为主;主要确诊方法为行CTPA检查,D-二聚体联合血气分析可作为筛查肺栓塞患者的简易方法。该院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比较规范,口服抗凝剂仍以华法林为主,利伐沙班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溶栓治疗出血风险可能较高,需大样本资料进一步探讨。 刘红阳 王丽关键词:肺栓塞 预后 61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61例肺栓塞(PE)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01-01至2016-12-3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E患者6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主要易患因素包括年龄增长39例(占63.9%)、感染24例(占39.3%)、高血压24例(占39.3%);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45例(占73.8%),胸痛(胸闷)27例(占44.3%),心悸13例(占21.3%)。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占96.7%(59/61),低氧血症者占51.1%(23/45)、低二氧化碳血症者占66.7%(30/45)。61例患者中53例口服抗凝剂,4例静脉溶栓治疗后口服抗凝剂,4例自动出院。经治疗本组患者死亡3例,好转出院54例,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结论 PE的主要易患因素为年龄增长、感染、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心悸,肺动脉CT血管成像是诊断PE的重要方法,经及时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刘红阳 王丽 刘稳 梁健 徐忠诚关键词:肺栓塞 预后 病理状态对心肌细胞及心脏成纤维细胞β3-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与心力衰竭相关的不同病理因素刺激下,Sprague-Dawley(SD)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中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表达变化的差异。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并行免疫荧光鉴定,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去甲肾上腺素(NE)进行刺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相关基因[心钠肽(ANP)、脑钠肽(B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心脏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及2种细胞中β3-AR的mRNA表达。结果免疫荧光鉴定显示,分离培养的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均状态良好。AngⅡ和NE分别刺激2种细胞48h后,心肌细胞中ANP、BNP、β-MHC和β3-AR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中COL-Ⅰ、COL-Ⅲ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但β3-AR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参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因素AngⅡ和NE主要引起心肌细胞的β3-AR表达增加,而不是心脏成纤维细胞。 徐忠诚 辛俊舟 吴磊 刘红阳 王丽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