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维永

作品数:335 被引量:1,289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3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主题

  • 134篇心脏
  • 58篇瓣膜
  • 57篇手术
  • 55篇动脉
  • 53篇细胞
  • 48篇心肌
  • 45篇外科
  • 43篇心脏病
  • 39篇心脏瓣膜
  • 38篇主动脉
  • 33篇血管
  • 32篇胸部
  • 25篇外科治疗
  • 22篇动脉瓣
  • 22篇主动脉瓣
  • 22篇外科手术
  • 21篇风湿
  • 21篇风湿性
  • 20篇术后
  • 19篇体外循环

机构

  • 315篇第四军医大学...
  • 27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广州军区武汉...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沈阳军区总医...
  • 5篇兰州军区乌鲁...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天津医院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作者

  • 331篇刘维永
  • 96篇易定华
  • 54篇蔡振杰
  • 53篇汪钢
  • 35篇杨景学
  • 34篇孙国成
  • 34篇顾春虎
  • 34篇张近宝
  • 33篇俞世强
  • 30篇金振晓
  • 29篇谭红梅
  • 26篇朱海龙
  • 24篇刘洋
  • 23篇李彤
  • 23篇郑奇军
  • 22篇蔡建辉
  • 22篇梁继河
  • 21篇欧阳辉
  • 21篇陈文生
  • 20篇王红兵

传媒

  • 68篇第四军医大学...
  • 36篇中国胸心血管...
  • 21篇心脏杂志
  • 20篇中华实验外科...
  • 20篇中华胸心血管...
  • 15篇中华创伤杂志
  • 1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0篇中华外科杂志
  • 7篇中国现代医学...
  • 6篇中国急救医学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中国体外循环...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现代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2
  • 11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6篇2008
  • 15篇2007
  • 15篇2006
  • 25篇2005
  • 24篇2004
  • 22篇2003
  • 35篇2002
  • 27篇2001
  • 32篇2000
  • 15篇1999
  • 13篇1998
  • 12篇1997
  • 15篇1996
  • 10篇1995
  • 6篇1994
3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细胞杂种生物瓣的研究
2001年
金振晓刘维永
关键词:细胞移植戊二醛谷氨酸
胸部火器伤致伤参数对家兔实验模型的影响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家兔胸部火器伤模型建立的影响及致死原因 .方法 分别用 3个档次速度 [V1 =( 35 0± 2 0 ) m.s- 1 ;V2 =40 0~ 5 0 0 m.s- 1 ;V3=70 0~ 80 0 m.s- 1 ]造成家兔右下胸穿透伤 ( n=2 8) ,每种伤型又分模型组与救治组 .结果  1V2 和 V3弹片伤组 ,无论救治与否 ,死亡率均为10 0 % ;V1 为枪弹伤组 ,致伤模型组与救治组死亡率分别为 :83%和 5 0 % . 2各组致伤瞬间动脉压、静脉压、气道压均骤然上升 ,分别高达伤前 3.5 ,9.0和 8.0倍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二氧化碳储留及混合性酸中毒 . 3大体解剖见有肋骨骨折、肋间动脉破裂、右下肺伤道周围肺挫伤和胸腔积血 ,积血量 3组分别为 32 .5 ,2 6 .5和 17.5 m L.结论 V1 枪弹伤适合于家兔胸部火器伤救治研究的实验模型 ;V2 和 V3弹片伤伤情重 ,出血速度快 ,均在伤后 1h内死亡 ,属致死性胸部火器伤模型 .并提示用家兔制造弹片伤救治研究的实验模型非常困难 .
郭建军刘维永刘荫秋蔡建辉李兵仓李曙光王大田张良潮
关键词:胸部创伤火器伤动物模型
犬胸腔枪弹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救治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建立犬胸腔枪弹伤致伤模型 ,探讨早期致死原因和早期救治效果 .方法 杂种犬 13条 ,小口径步枪制式子弹致伤 ,随机分成胸腔贯通伤 (模型 )组 ( n=7)和伤后早期救治组 ( n=6 ) .测致伤参数 ,观察呼吸和循环的动态变化及病理学改变 .结果 两组致伤参数无差异 .模型组死亡 6例( 86 % ) ,其中 4例死于胸腔大出血 ,2例死于呼吸衰竭 .救治组死亡 5例 ( 83% ) ,胸腔大出血为主者 3例 ,另 2例分别死于呼吸衰竭和股动脉测压处出血 .死亡犬伤后平均存活时间 :模型组 5 2 min,明显短于救治组 2 6 0 min.结论  1按本组致伤参数可建立犬胸腔枪弹伤致伤模型 .其创道恒定 ,病理解剖有肺损伤和血气胸 ,重复性好 ,且与人类胸腔枪弹伤死亡率近似 ;2早期死亡主要与胸腔大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有关 .胸腔大出血主要来自肋间动脉 ;3早期救治可明显延长存活时间 .改进救治措施 ,杜绝救治失误 。
蔡建辉刘维永郭建军张金洲李宏
关键词:救治
家兔右胸火器穿透伤的出血来源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胸部火器伤除心脏大血管损伤以外的胸腔内失血的来源 .方法 家兔 2 4只 ,按是否预扎伤区肋间动脉分为 A,B两组 ,每组又按肺实质浅表损伤 ( s)抑或深层损伤 ( d)各分成两个亚组 ,所以共分 4组 :As组 ( n=7)、Ad组 ( n= 5 )、Bs组 ( n=7)、Bd组 ( n=5 ) .比较伤后各组死亡率、胸腔失血量、血压和心率变化 ,死后常规解剖 ,并测定断裂肋间动脉失血速度 .结果 与 Bs组 [( 2 1.7± 8.2 ) m L ]相比 ,As组胸腔失血量明显减少 [( 5 .0± 2 .3) m L ],死亡率 As组 ( 14% )比 Bs组 ( 43% )明显下降 .血压和心率伤后瞬即下降 ,在无明显失血兔于 30 s均恢复接近伤前水平 . 85 %的家兔有 2根以上肋间动脉断裂 ,单根肋间动脉失血速度在主动脉压为 10 .6k Pa时为 ( 4.9± 1.0 ) m L .min- 1 . Ad组和 Bd组的失血量较Bs组成倍增加 ( 41± 13.3) m L 和 ( 5 5 .7± 3.2 ) m L.结论 肋间动脉损伤是本组家兔伤后失血性休克和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结扎肋间动脉可以明显减少失血量 ,降低死亡率 .
李同勋刘维永蔡建辉陶登顺李宏
关键词:火器伤胸部穿透伤肋间动脉
钝性胸部伤致ARDS的实验研究
本文介绍了呼吸/心脏同跳融发气动式撞击机兔和猫创伤性ALI/ARDS模型;从生物学、病理生理、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补体激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阐明了肺及肺外器官在ARDS中的表现;同时对...
刘维永梁继河胡健才牛立志杨康朱云喜
关键词:胸部创伤ARDS干预治疗
文献传递
兔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功能的变化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家兔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方法 家兔 18只 ,随机平分为 3组 ,A:胸部穿透伤组 ,B:预扎肋间血管致伤组 ,C:人工气胸后致伤组 ,B,C为对照组 .各组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心率 ,动脉压 ,静脉压 ,左室内压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结果  A组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 1.6± 0 .1)倍 ,而后迅速下降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 ( 0 .8± 0 .1)倍 ,然后又逐渐下降 .静脉压瞬时上升 ( 10 .9± 1.6 )倍 ,并随即下降 ,心率瞬时下降而后很快恢复 ,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在致伤瞬间 1~ 2个心搏后降低 ,而后逐渐恢复 ,并持续于伤前 70 %~ 80 % .B组动脉压为单峰波型 ,C组动脉压为双峰波型 .结论 胸部枪伤枪击瞬间动静脉压升高而左室内压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无明显变化可能为枪弹冲击波直接引起 .伤后数秒内血压立即下降并出现心动过缓 ,心肌功能受抑制 ,而中心静脉压尚正常征象 ,提示与迷走反射有关 .A组于伤后 2 h血压再度下降则可能由于胸内失血和肺损伤所致 .预扎肋间血管及临时造成人工气胸可防止和减轻肋间动脉出血及肺实质损伤 。
陶登顺刘维永蔡建辉李宏李同勋郭建军安书杰
关键词:心功能变化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的保护被引量:9
2000年
孙国成蔡振杰刘维永万明明杨光
关键词:原位心脏移植心肌保护
右心带瓣管道的缝制与临床应用
1998年
应用猪心瓣膜-人工血管缝制的右心带瓣管道,矫正某些严重的法乐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或一侧肺动脉缺如;大动脉错位伴肺动脉狭窄;永存动脉干;右心室双出口等先天性心脏畸形,在心 脏外科是一重大进展。我院从1979年开始应用自制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心病23例,效果良好。本文重点介绍带瓣管道的缝制方法和体会。
谭红梅呼振宏刘维永易定华杨景学汪钢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外科手术缝制
心脏撞击伤生物力学致伤机制及心肌挫伤分级被引量:24
2000年
目的 研究心脏撞击伤生物力学致伤机制 ,建立兔心肌挫伤模型和分级标准 .方法 应用 R波触发撞击机直接撞击家兔心室前壁致伤 ( n=78) ,观察各项撞击参数生物力学效应 ;检测心电、心功能、CPK- MB以及心肌病理变化等 ,确定心肌挫伤分级标准 .结果 制造出兔不打开胸膜腔单纯心肌挫伤模型 .生物力学效应表现在基础参数值以下仅造成心肌挫伤而无心脏破裂 ;提高其中任何一指标 ,如撞击速度 ( 5→8m .s- 1 )、压缩程度 ( 2 0→ 42 mm ) ,或增加撞击杆质量 ( 6→ 12kg)时 ,均明显增加心脏破裂发生率 (由 0上升到 6 / 8~ 8/ 8) ;舒张末期较收缩末期撞击心脏破裂机会增高 (由 2 / 8上升到 6 /8) ;撞击杆直径由 19mm减小至 4m m时 ,可造成锐性心脏穿透伤 .伤后动脉压下降 >30 % ,心排出量降低 >5 0 % ,CPK-MB及 MDA明显升高 ,均见于重度心肌挫伤 .结论 兔不打开胸腔单纯心肌挫伤模型已建立 ,致伤精确 ,简便 ,重复性好 ,可推广应用 .通过生物力学效应研究 ,对钝性心脏伤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数据 .
刘维永蔡建辉易定华
关键词:钝性伤心脏创伤生物力学机制心肌挫伤
兔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及β-内啡肽含量与早期心血管功能变化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β-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功能变化关系 .方法 用家兔 12只预扎肋间血管致胸部火器伤实验模型 ,连续监测动脉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观察胸部枪伤后血浆 NO、β- EP含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结果 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1.47± 0 .0 9)倍 ,随后迅速下降至伤前的 (0 .45± 0 .0 7)倍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0 .84± 0 .10 )倍 ,而后又逐渐下降并趋稳定 .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在致伤瞬间 1~ 2个心搏后开始迅速下降 ,5 min降到最低点 ,分别为伤前的 (0 .6 5± 0 .0 9)倍 ,(0 .71± 0 .10 )倍和 (0 .73± 0 .14)倍 ,恢复缓慢 ,30~ 6 0 m in达伤前 70 %~ 80 % .胸部枪伤后血浆 NO即刻升高达到峰值 ,为伤前的 (6 .5± 1.6 )倍 ,而后逐渐恢复到伤前水平 ,与枪伤瞬时的血液动力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P<0 .0 1) .β- EP含量伤后15 min开始升高 ,30 m in达到峰值 ,2 h仍高于伤前水平 .结论  NO参与了胸部枪伤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病理过程 ,β-EP含量升高可能在继
陶登顺刘维永蔡建辉李宏李同勋郭建军安书杰
关键词:枪击心脏功能试验一氧化氮内啡肽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