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梅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真菌感染
  • 7篇侵袭性
  • 7篇侵袭性真菌
  • 7篇侵袭性真菌感...
  • 5篇血液
  • 5篇血液病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血小板
  • 3篇增殖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增殖性
  • 2篇突变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化疗
  • 2篇化疗后
  • 2篇急性

机构

  • 15篇开滦总医院
  • 5篇唐山市协和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刘金梅
  • 12篇付岭
  • 10篇张涛
  • 9篇郑玉荣
  • 5篇高坤
  • 2篇高菊
  • 2篇郑丽坤
  • 1篇李莹
  • 1篇卢士红
  • 1篇陈乃耀
  • 1篇杨文浩
  • 1篇张磊
  • 1篇李广强
  • 1篇王瑛
  • 1篇张晴
  • 1篇成雪
  • 1篇张文珍
  • 1篇朱桂梅

传媒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浆1,3-β-D葡聚糖的影响分析
2015年
目的研究与分析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浆1,3-β-D葡聚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疗基础疾病治疗和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此基础上加用卡泊芬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感染控制时间和持续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能够有效降低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缩短感染控制时间和持续用药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高坤张涛付岭刘金梅郑玉荣
关键词: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和经验性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待确诊患者190例,分别单独给予G试验和GM试验检查,并结合G试验组和GM试验给予联合诊断结果,根据诊断金标准评价G/GM试验联合诊断价值.再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给予不同经验性治疗药物,判断治疗效果.结果:G/GM试验联合诊断较二者单独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不同经验性治疗药物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可采用G/GM试验联合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并选择经验性治疗.
高坤张涛付岭刘金梅郑玉荣
关键词: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G试验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对不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卡泊芬净组(A组)、伏立康唑组(B组)、伊曲康唑组(C组)、两性霉素B组(D组)、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组(E组),每组各40例。对五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A,B,C,D和E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32/40),90.0%(36/40),87.0%(35/40),96.0%38/40)和96.0%(38/40)。E组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与A组、C组、D组治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较单一用药治疗疗效更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付岭张涛刘金梅郑玉荣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
益血生胶囊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益血生胶囊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开滦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住院收治的80例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是否服用益血生胶囊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4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6个疗程标准CHOP方案化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给予对症提升细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血生胶囊,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第6个疗程化疗结束后1周,各抽取外周血2 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变化,以观察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8^+细胞数量、CD4^+/CD8^+值分别为(35.01±11.00)%、(37.09±9.74)%、0.94±0.8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3.97±8.65)%、(33.97±8.73)%、0.71±0.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8^+细胞数量、CD4^+/CD8^+值分别为(23.97±8.65)%、(33.97±8.73)%、0.71±0.30,均低于治疗前的(39.78±11.15)%、(39.06±11.00)%、1.02±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血生胶囊可改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疗效确切。
付岭成雪刘金梅
关键词:益血生胶囊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免疫功能
原发ITP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_(3)水平与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维生素D活性指标与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开滦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ITP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中25-(OH)-D_(3)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_(3)(1,25-(OH)_(2)-D_(3))水平,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维生素D受体(VDR)mRNA的表达,进行分组比较,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血清中25-(OH)-D_(3)、1,25-(OH)_(2)-D_(3)水平与VDRmRNA的相关性。结果ITP组25-(OH)-D_(3)、1,25-(OH)_(2)-D_(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36±1.86)vs(13.74±2.73)]ng/mL、[(68.25±9.80)vs(88.09±11.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DRmRNA的表达量为1.051±0.148,ITP组VDRmRNA的表达量为1.593±0.185,ITP组VDRmRNA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4,P<0.001)。25-(OH)-D_(3)、1,25-(OH)_(2)-D_(3)水平与VDR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r=-0.592,-0.486,P=0.017,0.028)。结论成人ITP维生素D活性指标与维生素D受体表达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存在异常,且25-(OH)-D_(3)、1,25-(OH)_(2)-D_(3)水平与VDR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生,维生素D可能对ITP有一定的治疗治疗效果。
刘金梅杨文浩徐莉莉张志宏王瑛杨红梅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D受体
JAK/STAT途径活化与白血病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JAK/STAT途径活化与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利用二烯丙基二硫(DADS)、ATRA、AG490处理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检测给药前后抗原CD11b分化能力、NBT还原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家族中与DADS诱导增殖相关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录因子c-jun、c-fos、c-myc、STA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ADS可显著提高HL-60细胞分化能力;随着DADS浓度增加,NBT还原能力下降,且低于ATRA、AG490处理组;经不同浓度DADS处理,HL-60细胞中JAK/STAT家族成员JAK1/STAT3磷酸化水平随DADS浓度升高而降低;经免疫组化分析显示,STAT3、c-myc的蛋白水平受DADS抑制,而c-fos、c-jun的蛋白则可受DADS作用表达升高。结论 DADS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
刘金梅
关键词:JAK/STAT白血病HL-60细胞二烯丙基二硫增殖
JAKS及其抑制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金梅张文珍师芳艳张晴高坤张涛付岭郑玉荣高菊
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治疗困难,死亡率高,通过基因检测可早期预测急性白血病化疗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细胞因子研究的热点为JAKS-STATS,其中CIS、SOCS1、SOCS2、SOCS3等的...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肿瘤治疗
TYK2、SOCS7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TYK2、SOCS7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院患者分为急性白血病(AL)初治组、AL缓解组和正常对照(NC)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和NC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YK2、SOCS7mRNA的表达,及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TYK2在初治AL患者高表达,缓解后表达减低(P<0.05),且阳性病人易患侵袭性真菌感染。SOCS7在初治AL患者低表达,缓解后表达升高(P<0.05),SOCS7表达与侵袭性真菌感染呈负相关。TYK2+组的缓解率为40%(12/30),明显低于TYK2-组(100%,4/4),两组之间有差异(χ2=3.96,P=0.047)。SOCS7+组的缓解率为31%(10/33),明显低于SOCS7-的缓解率为100%(1/1),两组之间有差异(χ2=6.032,P=0.014)。初治TYK2+比TYK2-易患侵袭性真菌感染(χ2=4.073 P=0.044)。SOCS7-比SOCS7+组亦易患侵袭性真菌感染(χ2=4.331 P=0.037)。结论 TYK2的高表达及SOCS7低表达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侵袭性真菌感染有相关性。
刘金梅朱桂梅付岭张涛刘俊敏
关键词:白血病预后侵袭性真菌感染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皮下注射rhTPO和rhIL-11,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恢复的最大值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治疗后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所需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与rhIL-11比较,rhTPO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付岭张涛刘金梅郑玉荣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白介素-11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症
早期诊断和经验性治疗在老年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中的应用
张涛付岭高坤刘金梅郑玉荣
目前各类血液病的治疗和诊断手段,均存在易对患者造成免疫功能损伤和多种并发症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对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疑似患者进行G/GM试验联合检测,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对诊断出...
关键词: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抗真菌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