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幼卿

作品数:73 被引量:615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化学工程
  • 17篇理学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1篇乙烯
  • 27篇树脂
  • 23篇氯乙烯
  • 23篇聚氯乙烯
  • 15篇纳米
  • 12篇复合材料
  • 12篇复合材
  • 11篇丙烯
  • 10篇碳酸钙
  • 9篇动力学
  • 9篇聚乙烯
  • 8篇纳米碳酸钙
  • 8篇酚醛
  • 8篇酚醛树脂
  • 7篇乙烯树脂
  • 7篇热稳定
  • 7篇氯乙烯树脂
  • 7篇纳米SIO
  • 6篇增韧
  • 6篇流变性能

机构

  • 71篇北京化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航工业北京...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吉化集团公司
  • 1篇中国石化北京...

作者

  • 73篇华幼卿
  • 8篇江盛玲
  • 7篇章正熙
  • 6篇斯钦达来
  • 6篇秦倩
  • 5篇金日光
  • 5篇黄玉强
  • 4篇赵冬梅
  • 4篇吴立峰
  • 4篇张彦奇
  • 3篇刘轶群
  • 3篇权旭辉
  • 3篇吴一弦
  • 3篇苏新清
  • 3篇乔辉
  • 3篇李齐方
  • 3篇张晓红
  • 3篇洪旭辉
  • 3篇王霞
  • 2篇吴立波

传媒

  • 13篇高分子材料科...
  • 9篇北京化工大学...
  • 7篇聚氯乙烯
  • 7篇北京化工学院...
  • 6篇中国塑料
  • 5篇塑料工业
  • 4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合成橡胶工业
  • 2篇塑料
  • 2篇高分子学报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纤维复合材料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化学世界
  • 1篇塑料科技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热固性树脂
  • 1篇塑料通讯
  • 1篇2003年全...
  • 1篇2005全国...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12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3篇1993
  • 5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醚砜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Ⅲ)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被引量:3
1992年
采用热熔法制备Ag-80(30)/F-51(70)/PES/DDS和Ag-80(30)/EE-51(70)/PES/DDS浇铸体,用UTM,TMA等研究了PES用量及混合环氧体系对浇铸体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抗湿性能的影响规律,用DMS和SEM研究了体系的相分离现象和试样的断裂面形貌,并用热熔预浸机组制备了该体系的预浸料。结果表明,混合环氧树脂中加入适量PES,固化产物的断裂伸长和断裂能提高,模量和玻璃化温度基本不变或下降较少,抗湿性能明显改善,该体系完全适用于高温型热熔预浸料的制备。
华幼卿王惠琼张西萍
关键词: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热性能聚醚砜
聚丙烯/超细丁苯胶粉/纳米碳酸钙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4
2005年
  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得到丁苯橡胶 /纳米碳酸钙复合粉末橡胶 (RPS),探讨了RPS中苯甲酸钠用量以及丁苯橡胶与纳米碳酸钙质量比对聚丙烯 (PP)力学性能、耐热性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钠最佳用量为丁苯橡胶和纳米碳酸钙总用量的 10%;随着纳米碳酸钙用量的增加,体系中分散相粒径减小,结晶速率加快,材料的韧性、刚性和耐热性能提高。RPS对于不同熔体流动指数的PP具有不同的增韧增强效果。熔体流动指数越小,越有利于RPS在PP中的分散,体系韧性越高。此外,动态流变学研究表明,PP/RPS三元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变行为与纯PP类似,RPS的加入增加了PP的黏度,流动性能变差。
苏新清华幼卿乔金樑刘轶群张晓红东为富高建明
关键词:聚丙烯纳米碳酸钙苯甲酸钠增韧流变性能
纳米碳酸钙湿法表面改性的研究及其机理探讨被引量:78
2002年
研究了脂肪酸盐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湿法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确定了最佳改性时间(30~40min)、改性温度(40~50℃)和改性剂用量(3%~5%)。同时,采用红外光谱、TEM对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红外谱图表明脂肪酸盐通过离子键形式吸附在碳酸钙表面;TEM表明改性前后碳酸钙粒子尺寸基本没有变化。最后,简要分析了其改性机理,认为二阶段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吸附历程。
章正熙华幼卿陈建峰王玉红
关键词: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湿法工艺
红泥—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
1984年
本文采用了布拉本德(Brabender)转矩流变仪和热量分析(TGA)两种方法研究了红泥(RM)—PVC复合材料的动态和静态热稳定性,探讨了不同类型红泥对PVC的稳定作用以及与PVC常用稳定剂并用时的协同效应。实验证明,红泥确实对PVC有显著的热稳定作用,它与PVC常用稳定剂并用时有协同效应。同时,对稳定机理提出了看法。 本文指出:布拉本德法和TGA法可以作为RH—PVC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快速、简便而准确的表征方法。
华幼卿廖晓谦陈耀庭
关键词:PVC红泥热稳定性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质农药助剂聚氯乙烯
UHMWPVC/LMWPVC共混增塑体系流变行为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机械方法将TH-400型LMWPVC与P-2500型UHMWPVC共混增塑,并对共混增塑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非牛顿指数n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LMWPVC的加入,有效地降低了共混体系的粘度。当剪切速率大于243s-1后,体系的粘流活化能明显降低,试样的SEM照片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熔体中的初级粒子尺寸减小。该体系可用作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PVC-TPE)。
李齐方华幼卿黄伟
关键词:共混流变性能
钼酚醛树脂的热性能
华幼卿吴一弦张光复
关键词:酚醛树脂钼酸热力学性质反应动力学
3221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被引量:22
2006年
采用DSC方法研究了不同固化体系对3221环氧树脂固化体系固化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反应机理,分析了双氰胺及双氰胺+取代脲作为固化剂的反应动力学,预测了氰胺+取代脲固化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双氰胺+取代脲的复合固化体系能使3221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a比单独使用双氰胺时降低58 kJ/m o l,前者固化温度比后者降低50℃左右,并能使反应缓和。
洪旭辉华幼卿
关键词: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表观活化能工艺参数
应用直接试验设计优化预分散颜料生产工艺的研究
1997年
应用直接试验设计方法,选择适宜的表面处理剂,对预分散颜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本实验科学分析了工艺中各因素对颜料分散性的影响,最后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赵志刚吴立峰华幼卿席红梅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分散颜料颜料
LLDPE/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DMA对LLDPE/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表面处理纳米SiO2的填充体系,随着纳米SiO2填充量的增加,α松弛转变峰向低温方向移动,贮能模量E′及损耗模量E″增加;纳米SiO2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与未表面处理体系相比,体系的贮能模量E′在低温区略有降低,但在室温以上温区提高,且α松弛峰进一步向低温偏移;加入大分子相容剂后,体系的贮能模量E′在-50℃~110℃温区显著提高,α松弛峰较硅烷表面处理体系向低温偏移;含有不饱和键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纳米SiO2复合体系的贮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均高于普通硅烷表面处理体系。界面作用的强弱对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黄玉强江盛玲张彦奇华幼卿
关键词:动态力学性能硅烷偶联剂损耗模量
钨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与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1996年
用DSC方法研究了烧蚀材料钨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及其动力学,用TG方法研究了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钨含量增加,钨酚醛树脂固化温度略有增高;等速升温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高于等温固化表观活化能.结果又表明,随着钨含量增加,钨酚醛树脂的固化产物在N2中的百分失重逐渐减小,热稳定性逐渐提高,耐烧蚀性能逐渐提高.最后,用红外光谱法阐明了固化机理.
华幼卿权旭辉李彦荣黄伟
关键词:烧蚀材料酚醛树脂热稳定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