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浩然

作品数:31 被引量:267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黄麻
  • 13篇性状
  • 6篇数量性状
  • 6篇基因
  • 5篇水稻
  • 5篇纤维品质
  • 4篇杂种
  • 4篇杂种优势
  • 4篇配合力
  • 4篇品质性状
  • 4篇纤维品质性状
  • 4篇红麻
  • 3篇亚种
  • 3篇亚种间
  • 3篇杂交
  • 3篇种间
  • 3篇作物
  • 2篇性状基因
  • 2篇选育
  • 2篇遗传力

机构

  • 14篇福建农学院
  • 11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福建农业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29篇卢浩然
  • 21篇郑云雨
  • 18篇王英娇
  • 18篇祁建民
  • 5篇李维明
  • 4篇陈顺辉
  • 3篇吴为人
  • 3篇杨聚宝
  • 2篇林荔辉
  • 1篇杨仁崔
  • 1篇林培清
  • 1篇朱秀英
  • 1篇李维明
  • 1篇潘润森
  • 1篇陈福强
  • 1篇陈绍军

传媒

  • 9篇中国麻作
  • 8篇福建农学院学...
  • 5篇作物学报
  • 4篇福建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福建稻麦科技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

  • 2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5篇1990
  • 2篇1989
  • 2篇1985
  • 2篇1983
  • 1篇198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圆果黄麻茎中花青素的遗传研究
1996年
对6个中国圆果种黄麻茎中花青素的遗传研究表明,其F_2代群体有呈3:1,9:3:4,9:7或13:3的分离比率,此遗传现象可以用C-c,A^D-A^L-a和R-r的基因互作和复等位基因的作用解释.根据后代的遗传现象,推导出6个中国圆果黄麻品种的花青素基因型:仙游黄麻、永安黄麻为ccA^LA^Lrr,高雄青皮为ccaarr,牛刷条为ccA^LA^LRR,平和竹蒿麻为CCA^LA^Lrr,快早红为CCA^DA^Drr.其中高雄青皮ccaarr是首次报道.
郑云雨卢浩然陈绍军王英娇祁建民林培清
关键词:黄麻花青素基因互作复等位基因
圆果黄麻花青素的遗传研究—“R”基因作用的初步研究
1992年
对6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的观察和组织解剖研究表明,圆果黄麻色素减免基因“R”。在黄麻不同生育阶段对决定花青素分布强度的“A”不同复等位基因的减免作用不同。在苗期和后期。“R”基因的减免作用主要是减少花青素细胞的数量,对“A”基因的不同复等位基因,花青素细胞减少的数量不同;因此,尽管有“R”基因存在,由于“A”复等位基因的不同.F_1茎色的表现也不同,在旺长期阶段,由于“R”基因作用明显加强,不仅使花青素的细胞数量减少,而且花青素细胞内色素的浓度也受到抑制,“A”的不同复等位基因之间差异不明显,因此茎的表现为绿色.
郑云雨王英娇祁建民林培清卢浩然
关键词:花青素
黄麻纤维产量、品质与解剖性状的遗传关系被引量:2
1990年
相关、遗传通径的分析结果表明,黄麻单株干皮重和单株纤维重2个产量性状与纤维束数呈高度正遗传相关。对2个产量性状的直接遗传通径以纤维束数和每束纤维细胞个数最大。纤维强力与纤维层数呈正遗传相关。纤维支数与每束纤维细胞个数表现负遗传相关。从相关遗传力分析结果看出,通过株高和分枝离地高间接选择纤维产量的相对效率高于通过解剖性状的选择效率。对所得结果在黄麻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陈顺辉卢浩然郑云雨
关键词:黄麻纤维产量
圆果黄麻次生韧皮纤维层发育的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研究采用圆果黄麻中偏迟品种“179”、迟熟品种“粤圆5号”、早偏迟品种“快早红”为材料,探索圆果黄麻不同品种整株次生韧皮纤维层的发育以及主要经济性状与次生韧皮纤维层发育的关系。主要结论是:圆果黄麻次生韧皮纤维层的分化是在出苗后20天左右,品种间差异不大。次生韧皮纤维层的发育是由基部向梢部,自下而上进行的。下部(基部)发育比中部早,中部又比上部早。下部的次生韧皮纤维层数比中部多,中部又比上部多。次生韧皮纤维层停止分化发育的时间有同样的趋势。而次生韧皮纤维层分化发育的速度和延续的时间则与品种特性有密切的关系。“179”纤维层分化发育的速度较“粤圆5号”快,停止分化的时间比“粤圆5号”迟,所以“179”下、中、上部的次生韧皮纤维层比“粤圆5号”多,这是“179”比“粤圆5号”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次生韧皮纤维层数的多与产量有着一定的关系。
郑云雨王英娇卢浩然祁建民
关键词:黄麻圆果种黄麻发育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主要性状的优势和配合力表现及其相关分析被引量:39
1997年
1992、1993年连续2a分别选用5个籼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和6个粳型广亲和品种(WCVs),按Line×Tester交配方式,配成60个互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和抽穗期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正(TGMS/WCVs)反(WCVs/TGMS)交组合单株产量的竞争优势分别为13.9%和20.4%;每穗粒数的优势最突出,竞争优势分别为26.8%和29.9%;结实率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为负值.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结实率和有效穗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正反交株高的竞争优势平均分别为-0.8%和-3.0%;抽穗期的竞争优势平均分别为-0.8%和-0.5%.单株产量主要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株高和抽穗期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穗数,同时改善籽粒饱满度,是发挥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潜力的关键.选用株高一般配合力低(或负值)的亲本,可以起到降低亚种间杂种株高的作用;选用生育期一般配合力低(或负值)的亲本配组。
陈顺辉卢浩然杨聚宝胡如英赵明富
关键词: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配合力
小麦7D染色体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和效应估计的研究被引量:31
1996年
综合应用方差分析法、区间定位法和联合定位法将控制抽穗期:有效穗数、小穗数、50粒重和单穗产量等5个性状的6个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在小麦7D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重的QTL有2个。这些QTL集中分布在着丝粒附近和染色体长臂的末端两个区域。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多数QTL的效应是微效的,控制同一个性状(粒重)的两个QTL的效应几乎相等。比较3种QTL定位法的分析结果,方差分析法简单有效,且当染色体上只有一个QTL时可检测遗传标记对数量性状的多效性,但无法估计QTL位置和效应。区间定位法和联合定位法的估计结果相近,但后者计算简便。
李维明吴为人卢浩然A.J.WorlandC.N.Law
关键词:基因定位小麦染色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的动态定位策略被引量:39
1997年
分子标记辅助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和效应分析技术为深入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一个有力手段.但目前的QTL定位策略是静态的,只估计各QTL在某观察时刻的累积效应,无法了解QTL的表达动态.本文提出一种新的QTL定位策略,称为“动态定位”,能够揭示QTI表达的动态过程,并能极大地提高QTL定位的统计功效.
吴为人李维明卢浩然
关键词:QTL发育
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效应的关系被引量:11
1991年
以7个亲本作7(7+1)/2双列杂交,估算了21个组合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红麻杂种优势是显著的,可利用的较强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干皮重、鲜茎重、精麻重和纤维强力性状上,以7804×耒阳红麻、7380×耒阳红麻、非洲裂叶×粤红1号杂种优势最强,产量杂种优势超过青皮3号(CK)32.7%—37.7%.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和配合力总效应相关达极显著,与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关达显著水平;亲本性状水平与亲本性状gca呈较密切正相关;亲本gca性状互补与组合杂种优势有关.本文还讨论了亲本配合力、性状的基因效应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些问题.
祁建民卢浩然郑云雨王英娇
关键词:红麻纤维品质杂种优势
黄麻插梢留种能提高生活力吗?被引量:2
1983年
插梢留种是黄麻留种的方法之一。在我国,黄麻插梢留种已有较久的历史。近年来一些科研部门对插梢留种技术进行了研究。但插梢留种能否复壮种子、提高生活力,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它涉及到改变环境条件能否提高生活力、能否提高后代的产量这样一个理论上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79-1980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郑云雨王英娇卢浩然
关键词:留种技术生活力黄麻复壮后代
黄麻品种数量性状主成分及其聚类分析被引量:8
1989年
对57个圆果黄麻品种的12个产量与品质性状作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有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达86.19%。57个品种被分为6类,距离大小与品种的地理分布无直接关系。系谱分析证实了品种间的距离能较真实地反映品种的遗传差异。比较2种不同相关矩阵的主成分聚类结果,认为用基因型值相关阵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祁建民卢浩然郑云雨
关键词:黄麻数量性状主成分聚类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