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海莲
-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的比较定位被引量:17
- 2008年
- 收集了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QTL定位信息,借助玉米遗传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进行了整合。在国内外研究中,累计报道81个抗病毒基因位点,分布在玉米7条染色体上,比较定位发现这些位点集中分布于第3和6染色体。采用元分析技术,确定3个"一致性"抗病毒QTL,其中1个位于第3染色体,在遗传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上覆盖的范围为6.44cM;2个位于第6染色体,覆盖范围分别为6.16cM和27.48cM。借助比较基因组学策略,在第3染色体"一致性"QTL区间内筛选出4个抗病位置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确定和克隆抗病主效基因提供了基础。
- 吕香玲李新海谢传晓郝转芳吉海莲史利玉张世煌
- 关键词:玉米甘蔗花叶病毒数量性状位点
- 基于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发掘抗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被引量:2
- 2012年
- 选用抗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Mo17和SH15为供体,与受体感病自交系黄早四和昌7-2构建回交群体(BC3F1\BC4F2),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原菌鉴定抗病性表现,评价群体抗病性。研究结果显示黄早四×(黄早四×Mo17)BC4F2群体发病率明显高于BC3F1群体;两个BC4F2黄早四×(黄早四×Mo17)和昌7-2×(昌7-2×SH15)群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采用SSR标记分析抗病株的供体染色体导入片段,发现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多,导入片段数量减少,但不同回交群体中供体导入片段数目明显不同。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在染色体2.09和3.04区段发掘和验证2个抗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连锁标记分别为umc2077和phio53或bnlg1965。本文研究结果为抗丝黑穗病基因精细定位和分子聚合育种提供了信息和材料。
- 吉海莲翁建峰吕香玲王振华谢传晓张世煌李新海
- 关键词:玉米玉米丝黑穗病连锁不平衡分析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 基于近等基因导入系发掘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主效基因被引量:10
- 2007年
- 利用玉米自交系掖478与中自01构建近等基因导入系群体(BC4F2),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甘蔗花叶病毒鉴定获得抗病植株。采用38个SSR标记分析抗病株基因型,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在玉米第3和6染色体上发掘3个主效抗病QTL。第3染色体上的QTL置信区间为26.1cM-phi053-5cM;第6染色体上的QTL置信区间分别为1.2cM-bnlg161和5.3cM-bnlg1538-7cM。建立了基于近等基因导入系发掘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主效QTL技术,获得了一批含有抗病毒QTL的近等基因导入系,为抗病育种提供了信息和材料。
- 吕香玲李新海郝转芳吉海莲史利玉张世煌
- 关键词:玉米甘蔗花叶病毒抗病基因
- 基于元分析的抗玉米丝黑穗病QTL比较定位被引量:24
- 2007年
- 以玉米遗传连锁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为参考图谱,通过映射整合不同试验中的抗玉米丝黑穗病QTL,构建QTL综合图谱。在国内外种质中,共发现22个抗病QTL,分布在除第7染色体外的9条玉米染色体上。采用元分析技术,获得2个“一致性”抗病QTL,图距分别为8.79 cM和18.92cM。从MaizeGDB网站下载“一致性”QTL区间内基因和标记的原始序列;采用NCBI网站在线软件BLASTx通过同源比对在2个“一致性”QTL区间内初步获得4个抗病位置候选基因。借助比较基因电子定位策略,将69个水稻和玉米抗性基因定位于玉米IBM2图谱上,在2个“一致性”QTL区间内分别发现1个水稻抗性基因,初步推断为抗病位置候选基因。本文结果为抗玉米丝黑穗病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
- 吉海莲李新海谢传晓郝转芳吕香玲史利玉张世煌
-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数量性状位点
-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15
- 2007年
- 简要总结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历史,分析了导致它们在几十年中能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讨论了相关的问题和今后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 曾孟潜吉海莲李九云三森.健葩彤
-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