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明

作品数:3 被引量:6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盆地
  • 2篇层序
  • 1篇地层
  • 1篇序结构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深水
  • 1篇深水油气
  • 1篇深水油气勘探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隆升
  • 1篇中新世
  • 1篇珠海组
  • 1篇珠江口盆地
  • 1篇珠江组
  • 1篇莺-琼盆地
  • 1篇莺琼盆地
  • 1篇晚中新世
  • 1篇隆升
  • 1篇南海西北部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篇吕明
  • 2篇王英民
  • 1篇徐强
  • 1篇李明兴
  • 1篇张出妹
  • 1篇张国华
  • 1篇万晓樵
  • 1篇李冬
  • 1篇郑志刚
  • 1篇王永凤
  • 1篇徐钰林
  • 1篇阮培华
  • 1篇陈志勇
  • 1篇祝彦贺
  • 1篇王海荣
  • 1篇韩建辉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珠江口盆地中部珠海组—珠江组层序结构及沉积特征被引量:19
2009年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海组分为SQ32、SQ25.5两个三级层序,珠江组划分为SQ23.8、SQ21、SQ17.5和SQ16.5四个三级层序,其中前3个层序分为水进域、高位域,后3个层序分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珠江组初期的白云运动使珠海组的浅水陆架环境变更为珠江组的陆架-陆坡沉积环境,造就了古地貌的更迭、层序界面的形成和沉积相的突变。层序界面在陆架主要为粗粒沉积物形成的侵蚀界面、浅水暴露界面,而陆坡为下切水道、丘状扇体底部侵蚀界面和滑塌层。层序的更迭使古珠江三角洲物源供给强度呈现强-弱-强-弱的特点,即珠海组时期的三角洲为陆架三角洲,沉积规模大;之后珠江组物源变弱,珠江组各层序低位域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水进域、高位域演化为陆架三角洲。低位期的三角洲前缘带越过坡折带沉积,并与陆架外的峡谷水道相连,三角洲进积、加积的碎屑沉积物向上陆坡内的白云凹陷内沉积,形成深水扇。因此,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和沉积物供给强度控制着层序结构和沉积体展布。
祝彦贺朱伟林徐强王英民吕明
关键词:层序结构珠海组珠江组珠江口盆地
莺-琼盆地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吕明张国华郑志刚李明兴阮培华万晓樵徐钰林陈志勇张出妹
该成果确定了研究区内各层序界面的年龄、性质、级别、相互关系、古生物分带等;总结了6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作平面沉积相图21张,分析了各层序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特征;探讨了构造运动与海平面升降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指出了本区发育6...
关键词:
关键词:层序地层莺琼盆地
南海西北部晚中新世的红河海底扇被引量:43
2011年
通过对南海西北部地震和钻井资料的研究,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结合部发现了一个主要发育于晚中新世(黄流期)的巨型海底扇,该扇体在纵向地震剖面上具有楔状斜交前积构型,横向地震剖面上具丘状双向前积构型.位于扇体前端的YC35-1-2井的岩心和测录井资料表明黄流组主要为下部以砂岩为主,上部为砂泥互层的重力流沉积,结合黄流期主要为半深海沉积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扇体为一富砂/泥型的海底扇.其面积达上万平方公里,最厚处超过2000m,其下部富砂部分也超过5000km2.初步的物源区分析表明其西部的归仁隆起和北部的海南隆起都不可能作为该海底扇的主要物源区,而通过对莺歌海盆地黄流组的沉积相分析,认为其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红河,故将其命名为红河海底扇,它与红河三角洲以及相关的海底峡谷共同构成红河沉积体系.中中新世末东沙运动在莺琼结合部形成陆架坡折,并在莺歌海盆地造成大幅度的相对海平面下降,使红河水系直接推进到莺琼结合部,这是形成黄流组下部大型富砂海底扇的最重要的条件.其发现为青藏高原隆升和红河断裂带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指出了新方向.
王英民徐强李冬韩建辉吕明王永凤李卫国王海荣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深水油气勘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