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滨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胃癌
  • 4篇预后
  • 4篇细胞
  • 4篇裂伤
  • 4篇脑挫裂
  • 4篇脑挫裂伤
  • 4篇挫裂伤
  • 3篇预后关系
  • 3篇肿瘤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膜下
  • 3篇HI
  • 3篇出血
  • 2篇腰大池
  • 2篇腰大池持续引...

机构

  • 8篇宁波大学
  • 7篇浙江萧山医院
  • 5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浙江省宁波市...

作者

  • 14篇吴海滨
  • 7篇赵冬青
  • 5篇王科
  • 4篇沈张锋
  • 4篇胡兵
  • 4篇张建军
  • 4篇张海栋
  • 4篇李玉健
  • 2篇方雷
  • 2篇应金波
  • 2篇马陈
  • 2篇张乐鸣
  • 2篇陈晓岗
  • 1篇周圣军
  • 1篇蔺志清
  • 1篇刘静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2015浙江...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oA基因沉默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沉默RhoA基因在胃癌MGC-803细胞中的表达,探讨RhoA对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肿瘤迁移等方面的作用。[方法]设计及合成RhoA的siRNA序列,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MGC-803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RhoA在干扰后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CCK-8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RhoAmRNA和蛋白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愈合实验显示,实验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干扰RhoA基因表达可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迁移能力,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RhoA的siRNA序列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有效靶点。
方雷吴海滨陈晓岗
关键词:胃肿瘤RHOASIRNA细胞增殖
HIF-1及HIF-2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胃癌是消化系统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其他实体瘤。目前,外科手术和抗肿瘤治疗未能改善胃腺癌的不良预后,5年生存率仅为5%~17%。
吴海滨张乐鸣
关键词:胃癌高发病率抗肿瘤治疗不良预后
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教育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5,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有效率为91.7%,对照组健康教育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6,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减少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刘静吴海滨赵冬青周圣军蔺志清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震荡样症状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0例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用经颅多普勒对脑震荡样症状患者脑血流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入院第1天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7、14、20天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均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活血行气,祛风镇痛,解除脑血管痉挛,减轻脑血流速度。
洪晶锦吴海滨赵冬青张建军
关键词:脑外伤养血清脑颗粒尼莫地平
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尿管拔除时间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0月选择胃肠道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和时间拔除尿管,实验组术后24 h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的主观感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尿道出血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观感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24 h在膀胱充盈状态下可拔除尿管,以减少尿道出血、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可使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更早。
应金波吴海滨马陈
关键词:腹腔镜胃肠道肿瘤尿管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在胃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9月60例胃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P<0.05),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胃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费用,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应金波吴海滨马陈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胃癌新辅助化疗
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代谢的变化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评估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方法外,入院第3 d行经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3、8、14 d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流变化和比较其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第14 d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额叶、基底节、枕叶NAA、Cho、Cr及NAA/Cr,Cho/Cr值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消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额叶、基底节区域、枕叶NAA/Cr较对照组明显上升,Cho/Cr数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缓解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H-MRS对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吴海滨赵冬青王科
关键词:质子磁共振波谱脑代谢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
胃癌细胞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对HIF-1α、HIF-2α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H.pylori悬液与BGC-823细胞共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HIF-1α、HIF-2α及VEGF的表达。对照组加稀释用培养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ylori可显著促进BGC-823细胞的增殖(P<0.05)并能显著提高细胞HIF-1α、HIF-2α及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H.pylori感染能够刺激BGC-823细胞VEGF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HIF-1α、HIF-2α途径介导。这可能是其诱导胃癌血管生成和促进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
吴海滨张乐鸣
进展性脑挫裂伤危险因素及与预后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脑挫裂伤病例共132例,按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分为进展性脑挫裂伤组(70例)与非进展性脑挫裂伤组(62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的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合并有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2型糖尿病及脑挫裂伤部位、血清D-二聚体水平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预后更差(P〈0.01)。结论:意识障碍、脑挫裂伤范围大、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预后较差,应加强病情监护。
王科赵冬青张建军李玉健张海栋沈张锋胡兵吴海滨
关键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胃癌细胞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对HIF-1α、HIF-2α及VEGF表达的影响
研究背景及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常见死因。目前,外科手术与抗肿瘤治疗并未改善胃腺癌的不良预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已经被确认为...
吴海滨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HIF-1ΑVEGF胃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