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敬东
- 作品数:26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研究》读后
- 1993年
- 还是在1953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一封给其友人J·E·斯威策的信中这样写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
- 吾敬东
- 关键词:爱因斯坦逻辑体系希腊哲学因果关系文艺复兴
- 中国巫术观念的远古源头被引量:3
- 2008年
- 原始中国人的巫术观念大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考察:石和玉崇拜现象及其巫术意义;葬式的巫术意义;自发的巫术与职业的巫师;巫师专用的"法器;"动物之于巫术控制的意义;占卜活动。通过对这些观念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实际就是以后中国宗教信仰中巫术观念的基本形态。数十年来的出土遗存已经为了解原始中国人的巫术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至少距今7000-8000年左右,原始中国先民已经使用占卜方式来预知或了解自己的命运,并且在距今4000年左右已经散布到黄河流域的不同地区。它作为一种范式或模本,已经规定了中国日后类似活动的基本样式和走向。
- 吾敬东
- 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06年
-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国际儒学联合会三家共同组织的“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于近期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科研机构和大学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的主题涉及到“儒学、儒教与宗教学”这三个大议题。学者们围绕“儒学、儒教与宗教学”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交流。
- 吾敬东
- 关键词:儒学儒教教学学术专家学者
- 儒家伦理之于当代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儒家伦理中有许多带有形式化的理论或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公德建设和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诸如儒家伦理中的公共交往原则、核心道德观与价值观、实现途径等,应将其具有形式化的内容与当今社会作有机结合,其中的历史局限和不足,也可借鉴西方社会的伦理实践。
- 吾敬东乐妍
- 关键词:公共交往
- 中国传统思维笼统说辨
- 2001年
-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是浑沌的或笼统的。这种看法不仅存在立论方面的问题,而且受到来自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方面大量具体事例的质疑。正确的看法很可能应当是:不同民族在思维的精细或笼统方向上各有短长。
- 吾敬东
- 关键词:传统思维证伪
- 再论一神宗教的起源被引量:5
- 2008年
- 一神宗教的起源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研究认为:(1)多神崇拜与巫术崇拜是普遍必然的信仰形态;(2)一神宗教不可能在原有的普遍必然的生存与信仰形态中产生;(3)一神宗教当然也不可能借助纯粹的思维与思想形式而产生;(4)犹太民族同样不具有一神宗教的先天气质;(5)《旧约·创世纪》中伊甸园的故事正是犹太民族早期多神信仰的证明;(6)一神宗教的出现纯粹基于特殊和偶然。这种特殊性或偶然性具体可表述为:在一个特殊的地域和一个特殊的时间,由一个特殊的民族由于极其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条件承担起了人类所赋予的特殊的使命。
- 吾敬东
- 关键词:信仰宗教偶然
- 古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精神被引量:8
- 2008年
- 中国宗教的基本传统在于。古代中国宗教与原始宗教保持了连续性,由此,原始信仰或宗教中的一些基本元素都在以后的中国宗教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多神信仰和巫术崇拜。上述基本传统在道教、佛教和儒教中均有体现。其中道教的原始信仰品格最为典型。同时,道教与佛教的原始宗教精神还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功利主义特征和非理性特征。儒教由于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因此也难免原始宗教中的一些陋习,但儒家的无神论色彩和对巫术的斥逐都具有矫正作用。道教和佛教也有与原始或早期宗教不同的部分,这是指其中的伦理内容,具体说是与善恶和惩戒观念相关的内容。但道教和佛教都受到巫术性质和功利主义特征的深刻影响,而佛教还包括精英与大众双重性的困惑以及与此相关的宗教共同体疲弱的深刻原因,这就直接削弱了其伦理性质。对儒教而言,汉代以后善恶二元论逐渐得到确立,并且受佛教影响。宋代以后以家族或宗族这一共同体为基础的惩戒观念与体系也获得建立,这些都担保了儒教伦理成为真正可能。与道教和佛教相比,儒教真正成为一个伦理型宗教。
- 吾敬东
- 关键词:道教佛教儒教巫术伦理
- 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6年
- 荀子的伦理思想有自身的特点,与孔子和孟子的伦理思想有所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其更注重大众伦理而非仅仅是精英道德。这种特点和区别反映在荀子伦理学说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上,这包括:“礼”、“性恶”、“群”、“分”、“伪”、“习”、“化”、“法”等等,以及对于“义利”、“君子小人”问题的理解上。其中,荀子之“礼”与孔孟之“仁”两个主要概念的不同显示了大众伦理与精英道德之间的分野;“性恶”说是大众伦理学说的生物学论证;“群分”说是大众伦理学说的社会学论证;“伪”或“礼义”理论构成了大众伦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定位;通过“化(教育)”提供实现伦理的教育途径;通过“法(法律)”提供实现伦理的法律保障;此外,在“义利”、“君子小人”问题上荀子也提出了更符合大众而非精英的看法。可以这样讲,荀子至少在理论上实现了由精英道德向大众伦理的转换,这正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 吾敬东
- 关键词:荀子孔子伦理
- 西方艺术的精神历程被引量:5
- 2002年
-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它们分别是:古代的或古典的、近代或浪漫与现实的、现代或表现与抽象的和当代或大众的。西方的古代艺术和近代艺术总体上讲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时时看到那种田园景色以及感受到牧歌式的欢娱。现代西方艺术生活在工业时代,我们明显感到金属机械与水泥建筑对它的影响乃至逼迫。不过,西方艺术精神更大的转折还是在当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主人的归属或姓氏问题。这时的西方艺术乃至整个人类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商业化的,而它的标准则是大众趣味。
- 吾敬东
- 关键词:西方艺术艺术精神古典主义后现代艺术古代艺术现代艺术
- 现代性的意义究竟何在?被引量:2
- 2002年
- 吾敬东
- 关键词:后现代西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