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红梅

作品数:41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动脉
  • 24篇肺动脉
  • 22篇肺动脉高压
  • 9篇右心
  • 8篇心脏
  • 8篇术后
  • 8篇先天性
  • 8篇先天性心脏
  • 7篇血管
  • 6篇心脏病
  • 6篇预后
  • 6篇先天性心脏病
  • 6篇内皮
  • 6篇肺动脉高压患...
  • 5篇手术
  • 5篇介入
  • 4篇心导管
  • 4篇心肌
  • 4篇心室
  • 4篇右心导管

机构

  • 41篇武汉亚洲心脏...
  • 4篇武汉市第一医...
  • 4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1篇周红梅
  • 34篇张刚成
  • 23篇邓晓娴
  • 21篇尚小珂
  • 9篇郑璇
  • 7篇彭婷
  • 6篇李珊珊
  • 5篇张长东
  • 5篇卢蓉
  • 4篇柳梅
  • 4篇刘洋
  • 4篇夏成
  • 3篇陶凉
  • 3篇肖书娜
  • 3篇邱丘
  • 2篇沈群山
  • 2篇王利军
  • 2篇周欣
  • 2篇胡元萍
  • 2篇宋来春

传媒

  • 8篇中国心血管病...
  • 6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解放军医药杂...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靶向治疗时代第Ⅰ大类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中国肺血管扩张药物上市后第Ⅰ大类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收治的750例确诊的第Ⅰ大类PAH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心导管检查等,平均随访(2.3±1.7)年,评价第Ⅰ大类PAH的治疗及预后,对比分析中国靶向肺血管扩张药上市前后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第Ⅰ大类PAH患者平均确诊年龄(30.39±17.54)岁,女性占65.6%.心功能Ⅲ或Ⅳ级29.2%,6MWD(422±96)米.第Ⅰ大类PAH中IPAH 12.4%、HPAH 0.7%、CTD-PAH 4.8%和portalHT-PAH 0.5%及CHD-PAH 81.6%.不同亚类PAH性别(χ^2=24.551,P<0.05)、年龄(F=3.973,P=0.003)、BMI(F=11.005,P<0.05)、6MWD(F=2.537,P=0.041)、SPO2(F=4.129,P=0.003)、尿酸(F=7.654,P<0.05)、总胆红素(F=3.737,P=0.005)、SvO2(F=3.298,P=0.011)、PVRI(F=11.132,P<0.05)、心排指数(F=3.506,P=0.008)、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F=14.9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H中基础治疗仅占16.3%,心功能Ⅲ~Ⅳ级联合应用两种肺血管扩张药占51.6%.平均随访时间为(2.3±1.7)年,终点事件135例,其中死亡30例.IPAH、HPAH、CTD-PAH和CHD-PAH死亡者分别占8.6%、60.0%、11.1%、2.5%.PAH第1、3年生存率分别为98.8%和96.0%,较非靶向药物治疗时期分别提高30.8%、57.1%.结论靶向治疗时代我国第Ⅰ大类PAH患者早期生存率较前改善,但低龄患者药物选择种类少,早期诊断率有待提高,需提高标准靶向治疗率.
李珊珊颜梦欢邱丘周红梅张刚成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30例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特点。方法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339例,平均年龄(21.3±9.4)个月,体重(10.6±2.4)kg,术后呼吸机通气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压力支持模式。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5~150h,平均(13.6±11.3)h。ICU期间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8.9%,肺不张发病率5.9%。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管理有其自身特点,抓住这些特点,可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
周红梅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呼吸系统并发症
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比用于评估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比值(VEDdR)用于评估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成年CHDPAH患者102例,采用心脏超声测量得到入院时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RVEDd)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之比VEDdR,评估其对CHD-PAH患者短期临床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在平均为期(21±6)个月的随访期间,发生心功能恶化、咯血和死亡等不良预后患者的VEDd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1.27对1.05,P=0.037)。VEDdR≥1.18是CHD-PAH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2.980,95%CI 1.128-7.871,P=0.028)。当VEDdR≥1.18时,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显著高于VEDdR<1.18的患者(35.7%对13.3%,P=0.008)。结论入院时VEDdR与CHD-PAH患者短期预后显著相关。VEDdR≥1.18可作为评估CHD-PAH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指标。
郑璇颜梦欢邓晓娴金博文李亚平胡元萍吴洋周红梅张刚成
关键词:右心功能
Abernethy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2例报告被引量:1
2018年
Abernelhy畸形是引起肺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非常罕见的病因,目前国内外对于Abernethy畸形合并PAH的报道较少,且几乎均为个案报道的形式,而本文报道2例我中心诊治的Abernethy畸形合并PAH的患者。
邓晓娴金博文周红梅张刚成
关键词:ABERNETHY畸形肺动脉高压
儿童肺动脉高压合并基因突变7例临床分析
2022年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3月就诊我院,右心导管确诊肺动脉高压,基因检测阳性的患儿共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不明原因儿童肺动脉高压基因阳性发病率为32%,其中BMPR2突变3例,ACVRL1突变2例,FLNA突变1例,NOTCH3突变1例,KMT2D突变1例。男女比例为1∶6,初诊年龄8个月~15岁,随访时间9~31个月。所有患儿均有活动耐量下降,随访中1例因大咯血死亡,2例因心力衰竭死亡,2例出现心力衰竭加重在调整治疗后病情平稳,2例病情平稳。
邓晓娴邓晓娴周红梅周红梅张刚成邱丘
关键词:儿童肺动脉高压基因突变基因检测
动脉转位术矫治右心室双出口伴远离大动脉的室间隔缺损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孙善权陶凉李伟崔虎军陈瑾李昌玉周红梅
关键词:右心室双出口动脉转位术永存左上腔静脉大动脉超声心动图检查卵圆孔未闭
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中远期肺动脉高压
2015年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后中远期肺动脉压力及阻力升高机制.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共181例.随访2~5年,对怀疑患肺动脉高压者行右心导管检查,最终确诊19例.分析单纯TOF矫治术后产生肺动脉高压的因素.结果 19例患者在随访的2~5年内绝大多数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WHO心功能评定Ⅰ/Ⅱ级17例、Ⅲ/Ⅳ级2例.问卷调查Bog呼吸困难评分为1~7分,中位数为4分.BNP检查为11~>5000 pg/ml,BNP的中位数为266 pg/ml.右心导管检查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力和阻力升高,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16例,占绝大多数.肺小动脉楔入压均正常(6~10 mm Hg),肺动脉-右心室连续测压压力阶差<10 mm Hg,右房压力属正常范围(6~11 mm Hg).部分患者同时行肺小动脉造影,没有发现肺动脉高压特征性改变,无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者.结论 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患者中远期会出现肺动脉高压及全肺阻力升高.其机制目前并不十分确定清楚,可能是一个多因素交叉的复杂过程.
卢蓉尚小珂张刚成沈群山肖书娜周红梅
关键词: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高压全肺阻力肺血管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6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我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中心2010年6月—2013年12月确诊的61例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H占同期所有肺动脉高压患者的22.10%,女性占67.21%。确诊年龄(27.91±12.19)岁。从出现症状到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中位时间为38个月。初诊时心功能Ⅲ~Ⅳ级占62.30%。6 min步行距离(367.18±73.63)m,Borg呼吸困难指数1.55±1.72。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1例(1.64%)。接受靶向药物治疗40例心功能改善;21例仅给予基础治疗,随访死亡2例。结论 IPAH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确诊时大部分心功能状态已较差,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他脏器受损严重。大部分患者已经接受靶向药物治疗,但治疗强度和时间差别较大。
张刚成周红梅邓晓娴尚小珂
关键词:药物疗法
安立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4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安立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10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住院的PAH 89例,将应用安立生坦治疗的42例作为治疗组,将仅采用基础治疗的47例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量两组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WHO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WHO FC)以及血浆B型钠尿肽(BNP)以及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增加,BNP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下降(P<0.01);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RVEDD)较治疗前和对照组缩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扩大(P<0.01)。WHO FC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好转(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BNP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RVEDD、LVEDD、WHO FC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轻微,其中下肢水肿者给予利尿剂好转,其他均自行缓解。对照组死亡2例,均为猝死。结论安立生坦可显著改善PAH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刘洋张刚成周红梅尚小珂
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5例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ES)应用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诊断为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PDA患者5例,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在1.0~1.5。入院时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和试封堵试验,阳性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所有患者术后接受规范靶向药物治疗,治疗后6、12个月综合评估介入封堵治疗指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随访12个月,无一例死亡,3例成功行介入封堵术,术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均呈下降趋势,1例经靶向药物治疗6个月后仍无手术指征,但一般情况好转,1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1个月后放弃治疗,病情逐步恶化。结论经积极靶向药物、介入封堵治疗可使部分PDA合并ES患者获益。
卢蓉张刚成尚小珂沈群山周红梅刘洋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