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萍
-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补语语义指向主语动结式的构式语法观研究
- 2011年
- 本文以动结式的基本句式S+V-R+O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义补语语义指向主语动结式,并探求该类型动结式带宾语问题本质及其他句法和语义特征。
- 唐一萍
- 关键词:动结式构式语法论元语义指向语义兼容
- “形容词+得”结构的认知研究
- 2020年
- 本文以形容词充当谓词的“得”字句,即“形容词+得”结构为研究对象,试图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研究这一结构。“形容词+得”结构具有两种功能或意义,即表程度和表结果,承担这两种功能的“形容词+得”字句具有不一样句法属性和语义属性。本文发现,尽管表程度和表结果的“形容词+得”字句在句法上和语义上的表现有所不同,但它们拥有一些共同的属性,即含有或暗含“某种程度”,“得”字句具有“量化”或“有界化”的语法功能,使进入这两类结构中的形容词具有某个特定的具体的程度或量,从而使得进入该结构的性质形容词具有状态形容词的特点。
- 唐一萍
- 关键词:构式语法信息结构
- 汉语带宾语动结式的研究
- 动结式在汉语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这一结构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汉语动结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形式主义的研究,一为认知主义的研究。但二者皆有不足。本文以动结式的基本...
- 唐一萍
- 关键词:构式语法论元角色语义指向语义兼容
- 文献传递
- 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究“得”字句的本质属性
- 2020年
- 文章以现代汉语表状态“得”字句、表程度“得”字句和表可能“得”字句为研究对象,试图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框架探求它们的主要属性,研究它们与表结果“得”字句的内在关联进而探求整个“得”字句式的本质属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代汉语“得”字句的本质属性可归纳为:某种程度和某种结果。现代汉语“得”字句是一个功能范畴,是一个具有交际功能的网络系统,它们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又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它们协同在一起完成交际功能。
- 唐一萍吴让科
- 关键词:构式语法
- 动+得+补语(形容词)结构初探被引量:1
- 2009年
- 文章首次尝试性地使用"有界"和"无界"这一对理论对"动+得+补语(形容词)"结构中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问题进行研究,即什么样的动词与怎样的形容词的搭配问题。
- 唐一萍
- 关键词:动补结构
- 拟人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被引量:2
- 2007年
- 拟人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对拟人机制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心理的解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拟人的特殊构造手段进行分析后发现,拟人机制在于激活一些本属于人的品质、行为、情感等特征,以突显被拟物的某些特点或特质。
- 唐一萍
- 关键词:突显经验观
- 补语语义指向宾语动结式的构式语法观被引量:1
- 2012年
- 文章以动结式的基本句式S+V-R+O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义补语语义指向宾语动结式,并探求该类型动结式带宾语问题本质及其句法和语义特征。
- 唐一萍
- 关键词:动结式构式语法论元语义指向语义兼容
- 表结果“得”字句的认知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文章以现代汉语表结果'得'字句为研究对象,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定义这一句式,探求其意义和核心属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表结果'得'字句的意义,即已编码的人类情景是:某人发出某个动作由于达到某种程度(或频率之高低或力量之大小或时间之长短或其它能对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而得到或导致某种结果;其核心属性可概括为:暗含某种高程度,凸显某种结果。
- 唐一萍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
- 补语语义指向动词动结式的构式语法观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以动结式的基本句式S+V-R+O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义补语语义指向动词动结式,并探求该类型动结式带宾语问题本质及其他句法和语义特征。
- 唐一萍
- 关键词:动结式构式语法论元语义指向语义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