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广明

作品数:14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16层螺旋
  • 4篇16层螺旋C...
  • 3篇动脉
  • 3篇肝癌
  • 2篇多期增强扫描
  • 2篇血管
  • 2篇造影
  • 2篇小肝癌
  • 2篇MRI
  • 2篇成像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形成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造影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病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机构

  • 13篇肇庆市第一人...
  • 1篇佛山市妇幼保...

作者

  • 13篇夏广明
  • 10篇陈锦灿
  • 4篇刘永辉
  • 4篇黄嘉敏
  • 3篇郭敬深
  • 2篇潘惠仪
  • 1篇滕英
  • 1篇殷万春
  • 1篇蔡云
  • 1篇黄少健
  • 1篇罗剑云
  • 1篇练英妮
  • 1篇梁家宁
  • 1篇崔运能
  • 1篇梁永强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医学信息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肺动脉栓塞肺部异常的CT征象及演变特点:附34例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肺部异常的CT征象及其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观察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充盈缺损,及肺部异常的CT征象,包括肺梗死、"马赛克"征、磨玻璃影、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等,分析病灶的分布、影像特征等,及复查时病灶演变特点。结果初查CT可见肺梗死累及18名患者,共28个病灶;"马赛克"累及6名患者,10个病灶,磨玻璃影累及12名患者,28个病灶,局限性肺气肿累及5名患者,6个病灶,肺不张累及13名患者,19个病灶。13名患者CT复查,随着肺动脉栓子缩小,绝大部分肺部异常征象消失,仅肺梗死区遗留纤维条索灶。结论肺梗死、"马赛克"征、磨玻璃影、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等肺部异常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常见CT征象,熟悉CT征象及其演变特点将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梁永强陈锦灿夏广明黎瑞芳郭敬深崔运能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肺部
磁共振在膀胱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膀胱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3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磁共振检测方法对38例患者进行检测,并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Ta-T1期、T2期、T3-T4期3组,结合术后病理分析磁共振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结果:经过诊断,发现38例患者中膀胱癌的患者中包含46个肿瘤,其中有2例患者有2个肿瘤,1例患者有3例肿瘤;MRI显示:38例患者中腔内型肿瘤患者28例,浸润型肿瘤8例,腔外型肿瘤1例;38例患者按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期:27例T1期,8例患者T2期,1例T3期,2例T4期;根据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期:26例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分期膀胱癌病变ADC值比较,发现T1期平均ADC值明显高于T2其、T3-4期,P<0.05,有统计学意义;DWI图像上,膀胱癌显示高信号,膀胱黏膜下层显示为低信号,而膀胱肌层信号介于两者之间。结果:磁共振应用于膀胱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膀胱肿瘤分期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夏广明刘永辉陈锦灿黄嘉敏
关键词:磁共振膀胱癌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8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315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指标,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16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管壁软硬斑块状况、开口起源异常等病变,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86%,特异度95%,阳性预测值89%,阴性预测值96%。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发现斑块位置及判断其易损性是对CAG的补充,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陈锦灿潘惠仪刘永辉夏广明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螺旋CT辅助下埋伏牙的诊断和治疗设计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进行诊断以及制定治疗计划。方法:对18例患者共32颗全颌曲面断层难以定位的埋伏牙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应用MPR、SSD和MIP技术形成三维重建影像,结合临床检查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提供埋伏牙的三维信息,包括位置、形态、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18例患者通过三维影像信息帮助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CT三维重建影像能精确反映埋伏牙在颌骨内的位置以及与邻牙的位置关系,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滕英夏广明潘惠仪
关键词:埋伏牙计算机体层摄影正畸
CT联合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应用核磁共振(MRI)与螺旋CT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癌44例,探究MRI、CT及联合MRI与CT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析的准确率。结果术前分期诊断应用联合MRI与CT检查准确率为88.64%,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54.55%、单纯MRI检查65.91%(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应用CT与MRI联合检查,相比于单纯MRI或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梁梅陈锦灿夏广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CTMRI术前分期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对53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所有小肝癌患者均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检查。结果:通过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诊断出其中43例伴有肝硬化,检出小肝癌病灶70个;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患者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期扫描诊断率分别为97.1%(68/70)、82.9%(58/70)、87.1%(61/70)。对比手术病理诊断,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与之对比,三期综合检出率增高至100%。临床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其小肝癌的三期扫描表现以及特点为,在动脉期呈现为高密度灶,在门脉期则为低密度灶,延迟期呈低密度,分别占91.4%(64/70)、74.3%(52/70)、87.1%(61/70)。结论:在临床小肝癌诊断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还可以清晰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小肝癌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小肝癌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夏广明郭敬深陈锦灿黄嘉敏
关键词:小肝癌
双干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形成与分叉部几何形态的CT血管成像
2019年
目的:探讨双干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分叉部动脉瘤发生与MCA分叉几何形态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双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同时收集30例同期行头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的无动脉瘤患者,入选者均采用Philips Ingenuity Core-128层CT检查,预扫后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入15 mL生理盐水和65 mL碘普罗胺,将扫描后的数据传至Philips三维工作站,三维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血管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像,测量较细分支与主干夹角(γ2)、较粗分支与主干夹角(γ1)、分支管径、分叉角(γ3)、分叉部血管管径,最后计算分支管径比和两分支夹角比,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绘制各项血管形态学参数诊断效能的ROC曲线,确定Cut-off值,对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动脉瘤组分叉部血管管径、γ1、γ2均较对照组要小(P<0.05),γ3较对照组要大(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两分支夹角及分支管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当γ1<101°、γ2<91°、γ3>105°、分叉部血管管径<1.95 mm时,动脉瘤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分叉部管径、γ2、γ3曲线下面积均>0.7,诊断价值较高,而γ1曲线下面积<0.7,诊断价值相对较低。结论:MCA分叉部几何形态参数与双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形成有一定关联,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分叉部血管管径、γ1、γ2减小,γ3增大,通过分析以上参数,能帮助筛选动脉瘤高危人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梁梅陈锦灿夏广明
关键词:动脉瘤双干型大脑中动脉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的37例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资料,共有41个经病理证实的结节纳入研究。其中肝硬化结节癌变25个,异型增生结节16个。患者均接受常规核磁共振扫描(包括T1和T2平扫增强)和磁敏感加权成像。比较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以及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肝硬化铁沉积的诊断情况。结果: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敏感性为86.36%(19/22),特异性为68.42%(13/19),阳性结果预测值为73.08%(19/25);而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敏感性为95.65%(22/23),特异性为83.33%(15/18),阳性结果预测值为88.00%(22/25);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硬化铁沉积的敏感性为83.78%(31/37),特异性为100%(2/2),阳性结果检出率93.94%(31/33)。结论:与传统的核磁共振T1、T2检测相比,SWI对检测肝硬化结节癌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其对肝脏铁沉积的检出率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夏广明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磁敏感加权成像铁沉积肝癌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16层螺旋CT(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3例SHCC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4~40 s、门脉期65~80 s、延迟期4~6 min,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射,速率为3 mL/s,剂量为85~95 mL,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结果共发现70个病灶,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0.0%、97.1%、82.9%和87.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SHCC在增强中的血供变化特点,提高了SHCC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郭敬深夏广明罗剑云陈锦灿
关键词:小肝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Tolosa-Hunt综合征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Tolosa-Hunt综合征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依据诊断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两组。给予对照组应用CT诊断,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MRI诊断,分析Tolosa-Hunt综合征的MRI表现,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两组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中MRI能够清晰显示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MRI表现为病变侧海绵窦形态改变,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缘清楚,颈内动脉被包绕,管腔不同程度变窄,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应用MRI诊断效果高于CT诊断,疾病检出率较对照组高,MRI的检出率为83.3%;对照组CT诊断检出率为66.7%,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临床究Tolosa-Hunt综合征诊断中,MRI诊断中,可以清楚反映病灶内成分,提高临床疾病检出率,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夏广明黄嘉敏刘永辉陈锦灿
关键词:TOLOSA-HUNT综合征MR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