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上海

作品数:24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民工
  • 9篇农民
  • 9篇农民工
  • 7篇劳动力
  • 5篇农村
  • 5篇民族
  • 4篇政治
  • 4篇思想政治
  • 4篇民工荒
  • 3篇大学生
  • 3篇大学生思想
  • 3篇政治教育
  • 3篇治教
  • 3篇中华民族
  • 3篇思想政治教育
  • 3篇教育
  • 2篇大学生思想教...
  • 2篇新生代农民
  • 2篇新生代农民工
  • 2篇学生思想教育

机构

  • 23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3篇姚上海
  • 1篇成艾华
  • 1篇朱乾宇
  • 1篇李学保
  • 1篇罗高峰

传媒

  • 5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理论月刊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沿海企业与科...
  • 1篇甘肃农业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学术论坛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中共郑州市委...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推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综述
2021年
为了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思想理论体系,推动新时代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思想政治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于2020年7月18日在湖北武汉举办线上专题学术研讨会,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等问题展开研讨。
姚上海罗高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少数民族
“民族”概念的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内涵的思考被引量:4
2023年
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石,讨论并走出当前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还须从其最基本的“民族”概念着手。要结合西方民族概念的引入及其影响,分析当代中国“民族”概念生成的历史渊源,梳理其演变发展逻辑以及学术思想轨迹,找寻中国化的“民族”概念形成的原初动因;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当今我国民族研究的核心命题,把握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政治诉求,进而以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厘清“民族”概念中国化与中国化的“民族”概念之间的原初张力;在反思“民族”概念中国化的原初误读、泛化应用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和“人民性”再造民族群体意识,重塑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生成具有时代特质的现代“中华民族观”,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民族理论学术体系。
姚上海李学保
关键词:民族概念中华民族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自我认同研究被引量:25
2011年
自我认同是指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及社会进行能动互动,个体通过内在参照系统形成自我反思,使行为与思想逐渐形成并自觉发展成一致的状况,表现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现实性反思和生命价值的深层次追问。结构化理论认为,自我认同是个体建构和社会塑造互动的过程与产物,自我认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过程,具有经验反思性、连续一致性与主观适宜性。自我认同能为个体的社会生活提供方向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个体的生活目标,为个体的社会认可提供实现条件,推动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
姚上海罗高峰
关键词:自我认同自我实现
我国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体制制约因素探析被引量:1
2005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当前农村小康建设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农村经济运行体制中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制度性约束因素,包括农村基层组织模式对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市场化农业经济体制建设滞后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发育不完善对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姚上海
关键词:农村小康社会
中国农民工政策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8
2009年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城镇转移就业行为既受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更深受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变动的影响。分析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历程,研究我国农民工政策在改革进程中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探索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未来发展走向,可以为我国农民工政策的科学制定与合理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支撑,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农民工对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姚上海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政策
农民工的代际差异分析被引量:45
2005年
本文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原代码数据,以湖北省为例,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农民工流动的代际差异特征,即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在流动动因、受教育程度及行职业结构方面都呈现出了较大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更具有新时期城市产业工人的特征,正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因此,我国应逐步建成完全平等的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及其相关的调节机制和配套制度。
成艾华姚上海
关键词: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
“民工荒”背景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因与行为选择被引量:5
2005年
我国农村有1.5亿~2亿剩余劳动力,并且每年以500万的速度递增,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形成这样的论断:20世纪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是土地问题,21世纪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则是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镇转移是我国农村发展最迫切的现实需要。但2003年以来,在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进程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民工荒”,并且愈演愈烈,这有悖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动因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和剖析。
姚上海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因
结构化理论视阈下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问题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农民工社会角色包含地域角色、职业角色、身份角色与制度角色,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文章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是一个主体选择与结构整合的二重化过程,既受宏观结构性因素制约,也是一个主体自觉的合理化选择与反思性调节,是一个主体与结构二重互构的结果。
姚上海
关键词:农民工
我国农民工经济权益缺失的制度性因素探析
2006年
农民工经济权益缺失现象严重,深层原因是存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劳务用工和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制度等。深化城乡改革,创新制度,消除阻碍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因素,是有效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移的根本出路。
姚上海
关键词:农民工经济权益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民生问题: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被引量:3
2009年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以农民工的形式实现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民生问题就是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生存权益、社会经济权益和发展进步权益不能有效实现的问题。当前,深入研究农民工民生问题,推进农民工民生利益保障机制建设,有利于保护和开发我国劳动力资源,维护我国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姚上海
关键词:农民工民生问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