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洲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淮北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214-3p通过靶向调节p53增强胃癌细胞的转移能力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miR-214-3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41对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14-3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胃癌细胞MGC-803接种于培养皿,每组设3个复孔,分3组:miR-214-3p上调组(转染miR-214-3p模拟物)、miR-214-3p下调组(转染miR-214-3p抑制剂),以及阴性对照(NC)组;qPCR法分别检测各组p53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miR-214-3p抑制剂对MGC-80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以确定p53是否为miR-214-3p的靶基因。结果相比于癌旁组织,miR-214-3p在胃癌组织中上调,并且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qPCR检测分析显示,相比于NC组,miR-214-3p上调组p53的表达下降,miR-214-3p下调组p53的表达上升;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miR-214-3p下调组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miR-214-3p通过靶向结合p533′UTR从而抑制其表达。结论miR-214-3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miR-214-3p可作为胃癌的潜在靶向标志物。
- 周大新周大新刘海科谢方利毛作周孙凯俞磊毛作周姜连春李祥兵俞磊吴丽颖
- 关键词:胃癌微小RNA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方法经过对35例直肠癌复发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35例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人占同期收治直肠癌的13.2%。复发部位为吻合口及其周围23例,会阴部6例,切口4例,引流口2例。属B期24例,C期11例。腺癌5例,粘液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13例,印戒细胞癌6例。结论直肠癌术后复发与Dukes分期、细胞学类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 姚卫洲
- 关键词:直肠癌复发术后吻合口介入化疗
- Child-Pugh C级伴肝炎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Child-Pugh C级伴有肝炎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增加可行性的方法,减少手术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33例行肝癌切除术的Child-Pugh C级伴有肝炎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失血量为300~3 500 ml,平均(1 407.3±122.0)ml;手术时间2.3~9.0 h,平均(5.3±1.2)h。33例肝癌患者死亡5例,余28例术后出现腹水、胆漏、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各种并发症62例次,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Child-Pugh C级伴肝炎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难度大、风险大,但只要选择合理术式,术中控制出血量,加强围术期治疗,手术是相对可行和安全的。
- 姚卫洲
- 关键词:肝癌切除术肝炎肝硬化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27例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对27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7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术,术中肠腔减压,结肠灌洗,掌握适应症。结果本组资料左半结肠癌合并梗阻33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27例,切除率81.82%。术后并发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瘘3例,切口裂开2例。结论只要患者病情允许,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有效的肠腔减压、灌洗,对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的手术是可行的。
- 姚卫洲
- 关键词:结肠肿瘤肠梗阻结肠切除术
- 急诊胆囊切除46例治疗体会(摘要)
- 1995年
- 我院自1986~1994年共收治急性胆囊炎97 例,其中急诊手术46例。男11例,女3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3岁。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2例,胆囊壁部分坏死9例,单纯性胆囊炎15例。作者就手术时机及胆囊三角区解剖变异及炎症明显的切除情况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讨论。认为术中仔细分离胆囊三角区可降低急诊胆囊切除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姚卫洲
- 关键词:急诊胆囊切除术胆囊三角区急诊手术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部分坏死胆囊壁
- 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体会(摘要)
- 1995年
- 作者报告本院1984~1994年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9例,其诱因为饮酒或暴食6例,病因不明3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8小时6例,>72小时3例,术中见全胰腺肿胀伴散在性灶性坏死7例,胰体、胰尾局灶性坏死各1例,手术方法采用包膜切开,清除坏死病灶,胰床及腹腔置管引流,术后禁食2周以上、特续胃肠减压1周以上,静滴5—FU和东茛菪碱7天,术后腹腔灌洗。结果8例治愈,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作者根据本组病例主张早期手术,非胆源性病因者不主张常规三造瘘(胃、空肠、胆道)术后使用5—FU和东莨菪碱可抑制胰液分泌,术后早期腹腔冲洗可将坏死组织和毒性酶性胰液排出体外。
- 姚卫洲王爱朝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非胆源性腹腔置管术后禁食
- 全胃切除术后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实施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4例,按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分为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A组)32例和空肠造口组(B组)22例。比较两组肠内营养完成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指标变化。结果:A组有3例改行肠外营养,B组全部顺利完成。B组不良反应较A组明显减少(P〈0.05),而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A组(P均〈0.05),两组营养指标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操作简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相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患者痛苦更小,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姚卫洲
-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空肠造口肠内营养
- 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探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血液滤过组 (HF)和非血液滤过组 (NHF) ,每组10例。观察两组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HF组和NFH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 (10.0±5.8)小时及 (80.0±46.6)小时和 (21.8±7.6)小时及 (78.6±38.4)小时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0.05 ,HF组的A PACHEⅡ评分在入院第一天显著下降 ,第四天起显著低于NHF组 ,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行早期血液滤过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 孙文军宗伟钧吴丽颖王苏杭朱青姚卫洲
- 关键词:血液滤过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