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动脉
  • 14篇冠状
  • 14篇冠状动脉
  • 9篇心肌
  • 8篇心肌梗死
  • 8篇梗死
  • 7篇介入
  • 6篇术后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病变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心病
  • 3篇心脏
  • 3篇造影
  • 3篇细胞
  • 3篇介入术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动脉造影
  • 2篇动脉介入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2篇姜先雁
  • 19篇蒋文彬
  • 18篇崔美平
  • 17篇王松涛
  • 11篇路长鸿
  • 11篇张彬
  • 7篇常瑜
  • 7篇梁磊
  • 6篇王海平
  • 6篇张慧
  • 5篇张涛
  • 5篇李献良
  • 5篇朱明真
  • 4篇刘献成
  • 4篇刘晓君
  • 4篇窦克非
  • 3篇刘伟伟
  • 3篇朱凌华
  • 3篇孙凯
  • 3篇郭晓

传媒

  • 3篇交通医学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肿瘤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199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9
2015年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合并心力衰竭(HF)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AMI合并急性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先给予1.5μg/kg的负荷量,继之以0.01μg/(kg·min)静脉泵入24~48 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及硝普钠。2组均治疗3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0%(P〈0.05)。2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氨基前端脑钠肽(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及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发生2例(5.40%)、1例(2.5%)低血压。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合并HF患者,可有效改善心率、血压,降低NT-pro BNP及CRP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张彬曲凤霞崔美平姜先雁蒋文彬王松涛常瑜路长鸿
关键词:心力衰竭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心功能
口服胺碘酮预防7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5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术前将156例患者分为两组,胺碘酮组: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术前3~5 d给予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0.2 g口服,每天3次,手术当日及术后停止服用。胺碘酮术前服用时间为(4.0±1.2)d,总剂量(2.6±0.5)g。对照组:76例,其中男35例,女41例;术前相同的时间给予安慰剂口服,服用时间(4.0±1.4)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手术时间、移植血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6个月内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两组患者移植血管数、手术时间、发生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7%(15/80)vs.34.2%(26/76),P=0.028]。胺碘酮组随访73例(91.3%),对照组随访66例(86.8%),随访时间8~24个月。随访期间胺碘酮组因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死亡2例。术后6个月内胺碘酮组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73)vs.6.1%(4/66),P=0.860]。结论对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术前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可以降低术后住院期间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王海平姜先雁凤玮吕振乾刘晓君张涛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颤动胺碘酮
应用紫杉醇和白介素-2治疗3例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1996年
应用紫杉醇和白介素-2治疗3例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姜先雁,李龙芸细支气管肺泡癌在胸部X线可呈多种类型,而以弥漫型临床症状重,肺功能损害大,多在短期内因病情恶化而死亡。本文对3例双肺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伴胸水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用紫杉醇和白介素。2...
姜先雁李龙芸
关键词:支气管肿瘤肺泡癌紫杉醇白细胞介素
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加三支病变急诊PCI后CABG 1例
2014年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处理困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但对于这类患者最佳的血运重建方案仍不明确,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及早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的关键。多数情况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种血运重建方案的安全复合终点相似,每例患者具体实施何种方案,既要参考患者的意愿,又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以及近期和远期疗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王松涛窦克非张彬常瑜李献良梁磊姜先雁崔美平蒋文彬张慧路长鸿
关键词: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夹层3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突然,误诊率、病死率高等特点[1],在基层医院尤其要重视AD的鉴别诊断,以免误诊漏诊。现将我院心脏中心收治的30例AD病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姜先雁张彬崔美平蒋文彬王海平郭宏伟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
心脏瓣膜术后低钠血症的治疗(附25例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换瓣术后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案。方法25例用常规补钠方法效果不佳的换瓣术后的患者,选择3%盐水或加用维生素C、潘南金的3%盐水进行补钠。测定治疗前后的血钠浓度及统计血钠改善的时间。结果轻、中度低钠血症用3%盐水静脉补钠,平均(1.5±0.5)d低钠血症即可纠正。重度低钠血症用含有维生素C和潘南金的3%盐水,经静脉进行补钠,平均(2.5±0.5)d,能有效纠正低钠血症。结论经静脉补充3%盐水或富含维生素C、潘南金的3%盐水,能有效纠治心脏瓣膜术后低钠血症。
王保祥王水云宋云虎於其宾李志强程卫平姜先雁王谦胜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副作用低钠血症病因
急救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急救干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我院急诊120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患者58例为急救组,同期自行入院确诊ST段抬高型AMI患者74例为自救组。观察2组患者间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发病-再灌注时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的比例,住院期间血管再通率、治愈率、并发症、死亡及住院天数。随访观察1、3和6个月时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射血分数(EF)、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发生率等。结果:急救组的FMC时间(19.54±8.66)min,发病-再灌注时间(113.27±10.16)min,均低于自救组[分别为(50.85±11.46)、(135.69±12.25)min,均P<0.05)];急诊PCI比例为29.3%,高于自救组的13.5%(P<0.05);急救组溶栓的比例(20.7%)与自救组(24.3%)无显著差异;急救组血管再通率及治愈率分别为77.6%和81.0%,均高于自救组60.8%和59.5%(均P<0.05);急救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平均住院日为(18±9)d,均低于自救组48.7%和(32±16)d(均P<0.05)。随访期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救干预能够降低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梁磊张彬李萍蒋文彬崔美平姜先雁常瑜王松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急救预后
二尖瓣置换同期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50例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效果。方法 94例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TR患者,44例接受MVR术治疗(MVR组),50例接受MVR同期TVP治疗(MVR+TVP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术前7 d、术后2年的右房内径(RA)、右室舒张末径(RV)、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DTV)、肺动脉高压(SPAP),观察心功能NYHA分级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病死率、2年存活率、三尖瓣轻度反流免除率和三尖瓣反流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RA、RV、DTV、SPAP均较术前缩小(P均<0.05),且MVR+TVP组缩小程度大于MVR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改善,且MVR+TVP组较MVR组改善明显。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患者。MVR组、MVR+TVP组2年存活率分别为96.00%、86.36%,三尖瓣轻度反流免除率分别为94.00%、84.09%,三尖瓣反流复发率分别为2.00%、11.36%,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MVR同期TVP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TR效果好。
刘晓君刘献成张涛王海平姜先雁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病变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成形术
术前血小板功能对冠脉搭桥患者出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功能对冠脉搭桥患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6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24h胸引流总量是否大于500m L分为正常术后出血组(58例)及严重术后出血组(38例);术前,通过血小板计数(PLT)及全血凝固分析法(测定血凝四项),对比两组患者术前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性,综合分析术前血小板功能与冠脉搭桥患者出血的关系。结果严重术后出血组患者术前,PLT为170.36±38.4×109/L、PT为16.8±5.2 s、APTT为40.7±13.7 s、中位TT为18s、FIB为4.21±1.32 g/L;正常术后出血组患者术前,PLT为196.32±50.5×109/L、PT为14.2±3.2 s、APTT为35.1±8.2 s、中位TT为13s、FIB为4.82±0.74 g/L;严重术后出血组患者术前的PLT及FIB显著低于正常术后出血组(P〈0.05),PT、APTT及中位TT显著长于正常术后出血组(P〈0.05);两组患者的MA值和血小板抑制率(INHADP、INHAA)差异显著(P〈0.05);术前PLT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具有预测价值(OR=2.11,95%CI:1.80~2.36,P〈0.01),术前FIB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OR=1.90,95%CI:1.70~2.04,P〈0.05)。结论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与术前血小板功能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PLT及FIB评价术前血小板功能,对冠脉搭桥患者出血具有预测价值。
刘晓君刘献成张涛王海平姜先雁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冠脉搭桥
急诊与择期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风险和一年死亡率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急诊与择期冠状动脉搭桥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一步明确急诊手术风险及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同一术者实施的58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和504例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搭桥数目、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居住时间、二次开胸止血例数、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和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P=0.623)、左心室射血分数(P=0.387)、搭桥数目(P=0.423)以及术后一年全因死亡率(P=0.594)比较无显著差别;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P=0.011)、ICU居住时间(P=0.035)、二次开胸止血(P=0.039)、术后24 h引流量(P=0.000)、术后住院天数(P=0.006)以及术后输血量(P=0.003)上急诊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急诊组高于择期组(P=0.022)。结论急诊组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风险高于择期组,但两组患者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别。
王海平凤玮姜先雁吕振乾刘晓君张涛
关键词:急诊处理全因死亡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