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冰
- 作品数:80 被引量:24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
- 2008年
-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治疗预后。【结果】本组DAI患者按GOS预后评分,死亡18例(32.14%),植物生存3例(5.36%),重残10例(17.86%),中残12例(21.43%),恢复良好13例(23.21%)。【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以保守综合治疗为主。
- 万新姜冰毕长龙吴光勇
- 关键词:轴突
- 儿童Ⅳ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附6例报告)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对儿童Ⅳ脑室内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rna,CP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总结我科1990~1999年收治的6例儿童Ⅳ脑室内CPP的临床经验。结果 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儿童Ⅳ脑室内CPP罕见,无明显脑脊液过度分泌征象,术前定性诊断困难,于术全切除可治愈,影响手术的主要因素是脑干受累程度。
- 王君宇姜冰秦天森张明宇侯永宏刘景平刘运生
- 关键词:脉络丛乳头状瘤四脑室显微外科手术儿童
- 显微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对13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施行显微镜下患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其中单个节段狭窄8例,2个节段狭窄3例,3个节段狭窄2例。手术节段:L2-3 2个,L3-4 5个,L4-5 10个,L5-S1 3个。术前、后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估。术后定期随访,复查MRI、CT和腰椎X线动力位。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5.5h,术中失血量为50~4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8~21d。13例患者术后腰腿疼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的(4.23±0.79)分降至术后的(1.38±0.62)分,无神经损伤及硬脊膜撕裂所致脑脊液漏的发生。术后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出现胸部带状疱疹,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炎。1例术前存在大小便障碍的患者术后开始恢复,术后第10天可自行排出小便。9例下肢麻木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本组术后随访1-12个月,未见脊柱畸形和脊柱失稳症加重的患者。结论显微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的优势,能获得充分的减压及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手术对腰椎稳定性的长期变化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彭仁君黄鹤丁锡平姜冰袁贤瑞奚健
- 关键词:椎管狭窄显微外科手术减压术外科
- 重型颅脑创伤后持续昏迷与脑缺血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创伤后持续昏迷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将研究期内的 4 2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昏迷时间大于 10d的持续昏迷组和昏迷时间小于 10d的对照组 ;持续昏迷组患者32例 ,入院时GCS =5~ 8分 ;对照组患者 10例 ,入院时GCS =5~ 8分。两组患者伤后接受了昏迷期和苏醒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摄影 (SPECT)扫描检查 ,同时进行临床评估 ;将SPECT所检测的脑区分为额、颞、顶、枕及丘脑 5个部位。结果 昏迷期SPECT扫描时两组患者均显示多脑区脑缺血 ,持续昏迷组则全部患者 (10 0 % )有双侧丘脑缺血 ,对照组则无丘脑缺血的迹象。持续昏迷组患者在苏醒期SPECT扫描结果单侧丘脑缺血率为 17/2 5 (6 8% ) ,提示一旦双侧丘脑区缺血改善 ,大多数患者的意识恢复清醒或接近苏醒。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重症颅脑创伤后持续昏迷状态可能与双侧丘脑区的缺血有关 ;长时间持续的多脑区缺血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关系不大。
- 王君宇奚健姜冰张明宇刘劲芳刘运生王茂山潘伟生
- 关键词:持续昏迷脑缺血丘脑
- 囊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成因、诊断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实质性脑膜瘤发病部位及全切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8例患者肿瘤均全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与实质性脑膜瘤比较,囊性脑膜瘤幕上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8,P<0.05);全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结论:肿瘤结节与囊壁的彻底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 万新姜冰马志明王君宇侯永宏刘运生
- 关键词:囊性脑膜瘤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础代谢的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患者的体温、血压、血糖、水电解质及内分泌等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其变化过程对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此,作者阅读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作一综述。
- 席海鹏姜冰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体温血压水电解质内分泌
- 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压迫引起神经根痛29例报道
- 奚健丁锡平黄鹤彭仁君姜冰袁贤瑞
- DSA与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探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评价DSA与3D-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优缺点。方法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例接受了DSA与3D-CTA检查,另2例在出血后2 ̄4h内仅行CTA检查。DS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12 ̄30d;3D-CT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2h ̄30d。分析DSA、3D-CTA与术中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瘤体指向及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结果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行DSA检查的24例患者中共发现28个动脉瘤,检出率约82%,而3D-CTA发现32个动脉瘤,检出率94%;2例出血后数小时内3D-CTA检查发现2个动脉瘤。以上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CTA在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上与术中实际情况吻合程度更高。结论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率的金指标,但有一定的假阴性率;3D-CTA无创、经济、不受血管痉挛的影响,对直径3mm以上的动脉瘤的检出率可能优于DSA,对动脉瘤的部位、瘤颈、瘤体、载瘤动脉及周边结构的三维显示更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
- 王君宇彭泽峰姜冰王小宜吴光勇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DSA
- 过线钩带线锯行椎板切开复位治疗椎管内肿瘤764例
- 奚健丁锡平黄鹤彭仁君姜冰袁贤瑞
- 枕下骨瓣开颅术在后颅窝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枕下骨瓣开颅术在后颅窝病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 0例后颅窝病变患者采用骨瓣开颅2 5例,骨窗开颅1 5例。手术入路包括枕下正中入路、枕下正中向外的钩型切口入路及小脑半球外侧钩型切口入路。结果骨瓣开颅组术后CT显示骨瓣复位良好,术后无脑脊液漏,无皮下积液,颅内感染1例。骨窗开颅组术后脑脊液漏1例,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骨窗开颅组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皮瓣区下陷。结论骨瓣开颅术后复位保持了解剖层次的完整性,避免了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减小了残腔,减少了皮下积液的发生。
- 赵杰袁贤瑞马建荣姜维喜姜冰马志明廖艺玮曾飞跃
- 关键词:脑肿瘤后颅窝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