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扬

作品数:17 被引量:156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急性
  • 5篇血管
  • 5篇梗死
  • 4篇预后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近期预后
  • 3篇血管内治疗
  • 3篇列线图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治疗血管性痴...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帕金森病患者
  • 2篇评分
  • 2篇前循环

机构

  • 16篇沈阳市第一人...
  • 4篇葫芦岛市中心...
  • 2篇铁岭市中心医...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肛肠医...
  • 1篇沈阳市第十人...

作者

  • 16篇姜扬
  • 6篇隋轶
  • 6篇任莉
  • 5篇徐冰
  • 4篇刘培慧
  • 2篇王震
  • 2篇赵德强
  • 2篇张兴海
  • 2篇张阳
  • 1篇卞威
  • 1篇耿凤阳
  • 1篇陈英
  • 1篇刘婷
  • 1篇孙晓红
  • 1篇李晓秋
  • 1篇肖莹
  • 1篇郭莎莎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体化预测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2023年
目的构建个体化预测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deep brain stim,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临床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于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ST N-DB 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所有患者随访1年,剔除失访患者,根据药物关期Schwab&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Schwab and England Scale,S&E)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S&E评分>70分)和预后不良组(S&E评分≤70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Bootstrap法验证构建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构建的临床模型的预测效能,利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构建的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性。结果预后良好者组共50例,预后不良组共35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导致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Hoehn-Yahr分期、手术年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以及帕金森统一评估量表评分Ⅱ(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Ⅱ,UPDRSⅡ)。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显示其预测能力较强,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71~0.94;Bootstrap法验证构建模型相关数据显示其构建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好:C-index 0.867,95%CI:0.814~0.928;Calibration plot预测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不良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χ^(2)=5.062,P=0.663);临床获益曲线显示当M ACCE发生阈值为0.11~0.97时该模型的临床获益性以及适用性最佳。结论发病年龄、Hoehn-Yahr分期、手术年龄、MMSE以及U PDR SⅡ是导致S
祝秋实刘怀新耿凤阳刘培慧姜扬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帕金森病预后
依拉达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分析依拉达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双盲的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依拉达奉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依拉达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疗程15d,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6.1±4.2)分、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9.8±3.9)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拉达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更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临床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姜扬
关键词: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疗效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精神状态(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评价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中,以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精神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巴一高红安岳晓棠陈奥宋程光姜扬刘培慧
关键词: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盐酸美金刚血管性痴呆血液流变学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后循环缺血血管内治疗开通良好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后循环缺血血管内治疗开通良好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脑部血流指标改善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全血还原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后循环缺血血管内治疗开通良好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脑部血流指标。
张颖楠曹晓攀姜扬任莉隋轶徐冰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血液流变学
miR-137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主要病理机制包括细胞外沉积β淀粉样斑(Aβ)、神经元内过磷酸化tau蛋白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内Ca^(2+)稳态失调等。近年研究发现,miR-137可能参与包括AD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目前认为,miR-137可能通过调控其下游分子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和其靶基因CACNA1C、CHD12延缓Aβ沉积、调节神经元内Ca^(2+)稳态、参与神经元衰老过程等参与AD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姜扬姜扬徐冰隋轶任莉孙晓红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微小RNA分子机制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7年2月来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8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姜扬隋轶任莉曹晓攀徐冰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脑血栓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片
MicroRNA-137-5p靶向USP30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2024年
目的 探索miR-137-5p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机制。方法 首先用qRT-PCR评估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血清中miR-137和USP30的表达。用D-半乳糖和氯化铝建立AD小鼠模型,用水迷宫试验检测小鼠的行为,确认AD小鼠模型的成功。用Aβ1-42寡聚体诱导的SH-SY5Y细胞建立AD细胞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D模型中miR-137-5p和USP30的表达。双重荧光素酶试验用于验证miR-137-5p和USP30之间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 miR-137-5p的表达在AD患者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P<0.05),而USP30则明显增加(P<0.05)。miR-137-5p能改善AD细胞模型中的细胞凋亡,USP30的过表达部分废除了miR-137-5p对Aβ1-42-处理的SH-SY5Y细胞的影响,miR-137-5p通过靶向USP30改善AD小鼠的认知能力和Aβ的沉积。结论 miR-137-5p可以通过下调USP30来改善AD症状,miR-137-5p可能能成为治疗AD的一个靶点。
姜扬卞威刘婷隋轶任莉曹晓攀肖莹徐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AΒ1-42
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析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数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n=41)、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安理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8周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状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MMES评分、GD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并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ADL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并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姜扬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阿魏酸钠注射液安全性
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分别采用美多芭和普拉克索治疗,评定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低于治疗组,两组之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之中全面普及和深度推广。
姜扬
关键词:帕金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和近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病例组,来院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7、14天检测两组血清PTX3,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评分)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病例组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近期预后,比较不同程度残疾患者血清PTX3水平。分析血清PTX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HI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入院第7天血清PTX3水平高于入院第1、14天,且病例组入院第1、7、14天血清PTX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患者血清PTX3水平与NHI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1.483,P<0.01);血清PTX3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1.299,P<0.01)。随访3个月,病例组残疾30例(mRS评分≥2分,轻度12例、重度8例、中重度6例、重度4例)、非残疾(mRS评分<2分)70例,末次随访时残疾亚组血清PTX3水平高于非残疾亚组(P<0.01)。入院第7天不同残疾程度患者血清PTX3水平均高于入院第1、14天(P均<0.05);入院第7天时重度残疾者、中重度残疾者与中度残疾者血清PTX3水平高于轻度残疾者(P均<0.01);重度残疾者入院第1、7、14天血清PTX3水平均高于轻度残疾者(P均<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升高,且与NHISS评分、mR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血清PTX3水平越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近期预后越差。
姜扬李晓秋隋轶任莉曹晓攀郭莎莎徐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