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贵周

作品数:8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勘探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盆地
  • 5篇油气
  • 3篇松辽盆地
  • 2篇新生代
  • 2篇油气分布
  • 2篇油气聚集
  • 2篇中新生代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断层
  • 1篇断裂带
  • 1篇新生代盆地
  • 1篇岩组
  • 1篇岩组学
  • 1篇延吉盆地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区
  • 1篇粘土
  • 1篇粘土矿
  • 1篇粘土矿物

机构

  • 8篇东北石油大学

作者

  • 8篇姜贵周
  • 2篇肖丽华
  • 2篇孟元林
  • 2篇云金表
  • 1篇李泰明
  • 1篇李玉喜
  • 1篇吕延防
  • 1篇王建国
  • 1篇周书欣

传媒

  • 3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全国推覆构造...

年份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延吉盆地断裂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被引量:6
1997年
根据延吉盆地的断裂特征和成盆历史,结合区域构造特点,研究了断层的形成及演化历史;利用对接概率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断层两盘侧向封闭特征,根据断面压力计算了断层垂向封闭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延吉盆地各断层进行了半定量封闭性评价。根据断层封闭性演化史的恢复,探讨了断层在油气运移与聚集过程中的作用,预测了延吉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吕延防姜贵周
关键词:延吉盆地断层油气分布
依兰—舒兰断裂带成因及其演化探讨
—舒兰断裂带或称“依—舒”断裂构造带。是东北地区著名的地质断裂构造带。该文在综合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考察,显微组构研究,地球物理场分析,遥感信息处理以及光弹模拟实验等研究方法和手段,对依—舒断裂带的地质成因...
姜贵周
关键词:断裂带深大断裂岩组学大地构造分区构造圈闭含油气区
松辽盆地德惠凹陷局部构造成因与油气分布被引量:4
1995年
德惠凹陷区是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重要油气勘探须域,然而由于该区构造断裂复杂,造成油藏类型与富集规律认识的困难,作者以数字地震资料的重新解释为基础,分析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区构造特征,德惠凹陷深层受控于张性断块构造,形成构造转换带,断块构造与滚动背斜等局部构造,其中构造转换带导致的长期隆起是形成基底岩性气藏与披覆构造油气藏的有利条件,晚期扭动构造的发育是西侧断凸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扭动背斜、压性断层下盘及次级正断层控制的滑陷背斜是该区次生断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圈闭,德惠构造是早期正向构造转换带与后期扭动背斜的叠合部位,应是油气最为富集部位。
云金表刘灵芝姜贵周罗笃清李玉喜
关键词:油气分布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被引量:20
1993年
应用构造层次的观点,对松辽盆地的基底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基底下部构造层次由前古生代深变质的结晶岩系组成,基底上部构造层次由晚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和海西期花岗岩体组成。然后,从分析盆地构造的发育特征入手,结合其所反映的地壳动力学环境及其转化规律,沉积特征以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等因素综合分析,将松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演化阶段:壳下物质热隆起阶段、断陷构造阶段、断拗转化构造阶段、拗陷构造阶段、构造反转阶段和新生构造松弛阶段。
罗笃清姜贵周
关键词:盆地中新生代
松辽盆地构造反转作用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松辽盆地经历了四期构造反转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反转构造。根据形成反转构造的主导因素,划分出断层型、褶皱型、复合型和扭动构造组合型正反转构造。平面上发育北北东—北东向分布的五个正反转构造带,并且它们都位于盆地基底深大断裂...
罗笃清姜贵周云金表
文献传递
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与应用被引量:40
1996年
本文讨论了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对于某一地区,粘土矿物蒙皂石向伊利石的转化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可以用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的模型描述,这一模型可用于:(1)反演古大地热流;(2)模拟成岩史;(3)在盆地内没有钻井的区域预测地层的成岩阶段。
孟元林肖丽华王建国周书欣姜贵周
关键词:粘土矿物化学动力学动力学模型
中国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成因与演化被引量:14
1997年
应用板块构造与盆地成因理论,并结合研究域内的具体地质情况,对中国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成因与构造演化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域内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不仅与东北亚环西太平洋陆洋接触带的活动性质有关,而且也与东北亚拼贴型大陆地壳的古构造格架有关。陆壳构造薄弱带控制盆地的分布;冲断作用后效、异常地幔侵壳、温度-弹性效应、剪切扩张和重力均衡为主要成盆作用;冲断后效型断陷盆地、异常地幔底劈型大陆裂谷盆地、剪切扩张型断陷盆地以及移置地体等为盆地的基本成因类型。研究域内中、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演变受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所导致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控制。
姜贵周
盆地模拟在油气勘探初期阶段的应用被引量:23
1994年
针对油气勘探初期钻井资料较少,只有地震普查或概查资料的情况,建立了埋藏史、地热史、生烃史的盆地模拟系统,讨论了其参数的选取方法,并以伊舒地堑汤原断陷为例加以说明。应用该断陷内汤参1井的实钻资料并结合区域地震普查结果,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区划了进入生油门限的空间范围,预测了油气聚集的远景区,确定了有利的钻探部位,并在钻前预测了所钻地层的有机质成熟度。其后完钻的汤参2井验证了上述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孟元林肖丽华李泰明姜贵周王清海裘军跃
关键词:盆地油气勘探油气聚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