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修勤

作品数:130 被引量:704H指数:1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46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免疫
  • 26篇牙鲆
  • 26篇淋巴囊肿病
  • 21篇养殖
  • 21篇淋巴囊肿病毒
  • 21篇基因
  • 19篇疫苗
  • 19篇扇贝
  • 18篇细胞
  • 17篇栉孔扇贝
  • 14篇病毒
  • 12篇对虾
  • 11篇刺参
  • 8篇弧菌
  • 7篇蛋白
  • 7篇鱼类
  • 7篇免疫保护
  • 7篇免疫保护率
  • 7篇保护率
  • 6篇血淋巴

机构

  • 128篇国家海洋局第...
  • 25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烟台师范学院
  • 7篇山东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华东理工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宁波大学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青岛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30篇孙修勤
  • 60篇张进兴
  • 41篇曲凌云
  • 26篇洪旭光
  • 20篇郑风荣
  • 17篇吴谡琦
  • 14篇刘洪展
  • 12篇李继业
  • 10篇孙虎山
  • 10篇王宜艳
  • 10篇李光友
  • 9篇郑明刚
  • 7篇吴兴安
  • 7篇闫秀英
  • 6篇相建海
  • 5篇马悦
  • 5篇郑法新
  • 5篇张元兴
  • 4篇李太武
  • 4篇王亮

传媒

  • 33篇高技术通讯
  • 8篇黄渤海海洋
  • 8篇海洋科学进展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科学
  • 3篇鱼类病害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2005年全...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12篇2005
  • 14篇2004
  • 11篇2003
  • 12篇2002
  • 4篇2001
  • 8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4
  • 1篇1993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外套膜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外套膜中的一氧化氮合酶(EC1.14.13.39,NOS)活性进行了研究。组织化学显示结果表明,帆状部上皮细胞呈NOS强阳性,血细胞和神经纤维呈阳性;外套触手内有较多近圆形细胞和大量波浪形神经纤维呈NOS强阳性;边缘膜内有大量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分别呈NOS强阳性和阳性,外套环走肌束附近和血管内皮周围均有大量近圆形的强阳性细胞分布;中央膜有大量近圆形阳性细胞聚集成团块或分散分布。免疫组化显示表明,血细胞、帆状部和边缘膜上皮细胞呈神经型NOS(nNOS)和内皮型NOS(eNOS)弱阳性,而呈诱导型NOS(iNOS)阳性。生化测定结果表明,总NOS(tNOS)活力和一氧化氮(NO)含量均为中央膜最高,边缘膜次之,外套触手较低,帆状部最低,其中结构型NOS(cNOS)活力也是帆状部的最低,而iNOS活力则是外套触手的最低。栉孔扇贝外套膜可能是其神经系统中NOS的发生中心,NO-NOS体系可在其免疫防御和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孙虎山王宜艳王晓安孙修勤李光友
关键词:栉孔扇贝外套膜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酶活性
对虾幼体真菌病和纤毛虫病的防治研究被引量:11
1990年
一、材料与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由链壶菌(Lagenidium sp.)引起的对虾幼体真菌病和聚缩虫(Zooth-amnium sp.)引起的纤毛虫病的病原、病理、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试验场地为河北省唐海县一农场育苗室、八农场育苗室及八里滩养殖场育苗室。
孙修勤王云鹏张进兴
关键词:对虾真菌病纤毛虫病幼体
鲈鱼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基因的克隆和结构分析
2005年
采用RT-PCR方法分离了鲈鱼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证明,该感染因子蛋白由507个氨基酸组成,与红鳍东方、大西洋鲑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的平均相似性为67.9%,预测分子量约54kD,具有信号肽、短肽顺接重复、疏水区、糖基化位点、二硫键、糖基缩醛磷肌醇锚定位点等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的主要特征结构域.鲈鱼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编码基因序列的分离,为蛋白质感染因子的进化、功能研究以及可能存在的鱼类传染性海绵样脑病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之文廖梅杰杨官品孙修勤邹桂伟危起伟汪登强
关键词:鲈鱼蛋白基因蛋白质鲈鱼RT-PCR方法克隆
脂质体对牙鲆淋巴囊肿病毒核酸疫苗免疫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将淋巴囊肿病毒核酸疫苗pEGFP-N2-LCDV0.6kb用脂质体梭华-Softast^TM包裹后肌肉注射入牙鲆体内,通过测定牙鲆外周血、肠、脾脏和前肾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呼吸爆发活性以及抗体产生水平,评价脂质体对pEGFP-N2-LCDV0.6kb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质体可显著增强该核酸疫苗的免疫活性和提高保护率,可作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核酸疫苗佐剂。
郑风荣刘洪展张进兴孙修勤
关键词:核酸疫苗免疫效果脂质体佐剂
海洋围隔中异养细菌与环境中氮、磷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海洋围隔生态系统实验装置,向海水中施加不同浓度的氮和磷,研究海洋异养细菌与海水环境中氮、磷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验开始后海洋异养细菌的数量就迅速增加,并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第7~8天达到峰值。但在海洋异养细菌数量达到峰值后,海水中氮和磷的浓度有所回升,磷元素促进了海洋异养细菌的快速生长和繁殖,同时海洋异养细菌在一定程度上也利用了无机氮,海洋异养细菌的数量与海水环境中氮和磷的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张进兴李瑞香孙修勤逄爱梅
关键词:海洋异养细菌
栉孔扇贝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和白细胞介素-12的免疫组化定位
2005年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及各主要器官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白细胞介素12(IL-12)进行了定性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血淋巴中的部分血细胞呈IL-2免疫反应阳性和IL-12弱阳性,血淋巴中的所有血细胞均呈IL-2R强阳性.外套膜、鳃、唇瓣和口唇等器官内少量细胞呈IL-2和IL-12免疫反应弱阳性,其他大部分细胞呈IL-2和IL-12阴性;肝脏肝小叶细胞分别呈IL-2和IL-12免疫反应强阳性和阳性.外套膜、鳃、唇瓣和口唇等器官的上皮及结缔组织呈IL-2R阳性或弱阳性,结缔组织内的血窦、血管内皮和血细胞呈IL-2R免疫反应强阳性;肝脏肝小叶细胞呈IL-2R强阳性或极强阳性;生殖腺表层部分细胞也呈IL-2R强阳性;神经节内的部分神经纤维和脑神经节表层部分小细胞呈IL-2R免疫反应弱阳性.栉孔扇贝体内的IL-2、IL-2R和IL-12可能在其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孙虎山王宜艳王晓安孙修勤李光友
关键词:栉孔扇贝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2免疫组化定位栉孔扇贝受体器官组织
RNA干扰对LCDV-cn在牙鲆体内复制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海水养殖生物病毒病是世界性难题,淋巴囊肿病毒中国分离株(LCDV-cn)是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以mcp基因为靶基因,设计siRNA-mcp1、siRNA-mcp2、siRNA-mcp3等3条siRNA序列,研究RNA干扰(RNAi)对淋巴囊肿病毒在牙鲆体内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牙鲆体内注入siRNA-mcp1和siRNA-mcp3后,mcp基因的表达有所下调;统计分析表明,注入siRNA-mcp1后,mcp基因的表达下调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注入siRNA-mcp2、siRNA-mcp3后,mcp基因的表达下调不明显,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中初步实现了RNAi对LCDV-cn复制的抑制作用。
闫秀英邢明清郑风荣孙修勤简纪常吴灶和
关键词:RNA干扰
DNA疫苗的分子佐剂研究进展及其在鱼用疫苗中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DNA疫苗是一种能诱生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新型疫苗,近年来成为一种新的研究热点,但存在免疫效果低的缺点,为优化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人们开始研究一类新型的DNA疫苗分子佐剂。本文简述了当前DNA疫苗中几种常用的分子佐剂如细胞因子、CpG-ODN及其在鱼用疫苗中的应用。
郑风荣刘洪展孙修勤
关键词:DNA疫苗分子佐剂细胞因子CPG-ODN
共轭亚油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CLA)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测定CLA对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膜联蛋白/碘化丙啶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和死亡。结果CLA 2μmol·L-1处理细胞72h,细胞存活率为126.3%;在浓度小于5μmol·L-1时呈剂量和时间性依赖。CLA能部分阻断软脂酸(PA)和硬脂酸(SA)诱导的VEC死亡。结论CLA能部分抵抗饱和脂肪酸PA、S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死亡,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衣丹李光友刘发义孙修勤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血管内皮细胞饱和脂肪酸细胞凋亡
CpG DNA的免疫学活性及在鱼类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研究发现,细菌中的CpGDNA和人工合成的CpGODN可激活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并诱导Th1型介导的免疫反应,是高效、安全的新型免疫佐剂。该文简要介绍CpGDNA的结构特点、免疫学性质以及在鱼类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郑风荣刘洪展孙修勤
关键词:佐剂CPG鱼类免疫学活性疾病防治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