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宪儒

作品数:8 被引量:6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二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电子电信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电离层
  • 2篇南极长城站
  • 2篇CCIR
  • 1篇电离层探测
  • 1篇电离层预报
  • 1篇短波
  • 1篇短波场强
  • 1篇预测值
  • 1篇时延
  • 1篇无线
  • 1篇无线电
  • 1篇无线电波
  • 1篇南极考察
  • 1篇F1层
  • 1篇HF
  • 1篇IC
  • 1篇测试分析
  • 1篇场强
  • 1篇超远距离
  • 1篇F

机构

  • 6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电子工业部
  • 1篇中国电波传播...

作者

  • 8篇孙宪儒
  • 2篇王聚杰
  • 2篇权坤海
  • 1篇杨维富
  • 1篇罗发根
  • 1篇戴开良
  • 1篇温波
  • 1篇曹红艳
  • 1篇曹冲
  • 1篇陈秋常
  • 1篇张雪枫
  • 1篇杜军虎
  • 1篇李忠勤
  • 1篇刘瑞源

传媒

  • 3篇南极研究
  • 2篇电波科学学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对CCIR预测f0F1方法精度检验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用多年实测数据对 CCIR 第340号报告中给的计算 f_0F1的方法进行了检验,分析了该计算方法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是由于未考虑 F1层的磁控效应所致。
李忠勤权坤海张雪枫孙宪儒
关键词:电离层F1层
新版亚大地区F_2电离层频率预测方法被引量:15
2009年
新版亚大地区F_2电离层频率预测方法根据电离层参量与太阳黑子数12个月流动平均值(R_(12))的互相关原理,使用R_(12)代替了由重庆F_2层临界频率导出的电离层指数Ic,减小了R_(12)转换为Ic时的误差;并在原亚大地区F_2电离层频率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审慎地选择并增补了一些探测站的大量数据,不再使用三组不同R_(12)值的B系数去插值,避免了中间环节所带来的插值误差。并对几种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新版本的预测精度较高。
曹红艳孙宪儒
关键词:IC
南极短波通讯与电离层探测
曹冲孙宪儒杜军虎陈秋常温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南极考察领域内迈开了第一步。在这开创性的事业中,南极短波通讯有力地保障了考察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越冬期间,短波通讯是科考站联系外界的唯一手段。南极电郭层考察历来是各个南极站的主要科研项目,也是...
关键词:
关键词:电离层探测南极考察
国际参考电离层用于中国地区时的修正计算方法被引量:47
1994年
在充分利用中国电离层台站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际参考电离层用于中国地区时的一种修正计算方法.它采用“亚大地区F2电离层预测方法”计算f0F2和M(3000)F2,合理地描述F1层的出现和提高E层的峰值高度.与实测的电离层数据的系统比较说明,该方法在中国地区使用时,其精度比国际参考电离层有明显提高.
刘瑞源权坤海戴开良罗发根孙宪儒李忠勤
关键词:电离层电离层预报
超远距离HF传播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1993年
本文主要对超远距离HF传播信号场强测量值与山CCIR第894—2号报告书方法所做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其平均偏差为-1.7dB,标准均方根偏差为13.5dB。最后分析了偏差的原因并对预测方法进行了评估,指出预测值偏低和对极点聚焦公式应当修改,这将大大提高第894—2号报告方法的预测精度。
杜军虎孙宪儒王聚杰
关键词:超远距离预测值
亚大预测与CCIR推荐方法(340报告)的比较被引量:7
1992年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亚大预测'方法与国际推荐的'340报告'方法各自的特点。差异及优缺点。利用多年多站的实测数据与两方法估算值进行了精度与准确度的比较。结果表明:'亚大预测'在我国及亚大地区使用,精度与准确度都高于'340报告'方法。文中还叙述了'亚大预测'经过实践检验的结果及对有关工作所起的作用。
李忠勤孙宪儒
关键词:电离层
BPM授时台至南极长城站短波场强测试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讨论了在南极长城站收测BPM授时台时号场强的实验数据并和国际广播行政大会推荐的计算方法得到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此条电路上两者较吻合,均方根偏差为6.9dBμv/m,从而在实验上初步验证了FTZ方法的可用性。
杜军虎孙宪儒
关键词:短波场强
南极长城站至莫斯科和伊尔库茨克路径上时延的测量与传播路径研究
1994年
本文介绍了利用在南极长城站接收来自RWM(莫斯科)和RID(伊尔库茨克)台的授时信号的无线电波时延的测量方法,并依据1991年4月至1991年9月所测量的传播时延数据分析了电波传播路径。说明了沿长、短大圆路径的传播时段。判定存在着非大圆路径传播并阐明了关于非大圆路径传播的一些变化规律。
孙宪儒王聚杰杜军虎杨维富
关键词:时延电离层无线电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