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方源

作品数:13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盆地
  • 6篇塔北隆起
  • 6篇塔里木盆地
  • 4篇地质
  • 4篇地质结构
  • 4篇古隆起
  • 2篇地层
  • 2篇地球动力
  • 2篇地球动力学
  • 2篇地球动力学意...
  • 2篇动力学意义
  • 2篇断层
  • 2篇运动学
  • 2篇凸起
  • 2篇期次
  • 2篇褶皱
  • 2篇克拉通
  • 2篇几何学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凹陷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3篇孙方源
  • 12篇何登发
  • 4篇吴斌
  • 2篇包洪平
  • 2篇何金有
  • 2篇王峰
  • 1篇张艺琼
  • 1篇桂宝玲
  • 1篇张才利
  • 1篇何磊
  • 1篇张宁宁

传媒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地质科学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英买2号背斜的成因机制与构造模型被引量:5
2013年
英买力低凸起位于塔北隆起西部,是重要的含油气区域。英买2号背斜的研究与认识对于揭示区域构造演化及南部多个内幕型碳酸盐岩背斜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原理及平衡剖面等方法,对英买2号背斜的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及复原。研究表明,英买2号背斜为固定翼长的滑脱褶皱,滑脱面位于中寒武统下部塑性层中,背斜演化经历了宽缓斜坡、起伏南倾、构造逆冲、稳定沉降掩埋和调整改造等5个阶段。背斜开始隆升时间为奥陶纪末期,地层缩短量为400-700m,在海西末期隆升后遭受严重剥蚀,后期发育具传播性质的断层,伴有2期生长构造发育,背斜的前翼发生翼部旋转,发育生长三角,后翼有上超现象,体现了不同时期沉积速率的变化,也反映了后期构造活动的阶段性与持续性。
张宁宁何登发孙方源桂宝玲
关键词:断层传播褶皱生长地层塔里木盆地
塔北古隆起的三维地质结构及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15
2019年
盆地深层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可以揭示沉积盆地早期的物质记录,揭示盆地深层地质结构、构造样式及其变化特点,还原构造-古地理环境等。塔北古隆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单元之一,是研究板块内部变形的理想场所。对塔北古隆起地质结构的精细解析有利于加深对古隆起控油气理论的理解,对深层海相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文中基于整个塔北地区的地震资料以及大量钻井资料,建立其三维地质结构,通过Petrel软件实现三维可视化。塔北古隆起存在12个不整合面,可划分为五大构造层:基底(AnZ)、震旦系—下古生界(Z-S)、上古生界(D3d-P)、中生界(T-K1)、新生界(E-Q)构造层。塔北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受其深层主干断裂系统控制,依据深层主干断裂发育模式的差异,可将古隆起分为4段:(Ⅰ)温宿凸起段;(Ⅱ)英买力低凸起段;(Ⅲ)哈拉哈塘凹陷与轮南低凸起段;(Ⅳ)草湖凹陷与库尔勒鼻状凸起段。哈拉哈塘凹陷-库尔勒鼻状凸起(甚至包括孔雀河斜坡)的古生界构造层保留了NE-SW向的古生代构造形迹,与近E-W向深层主干断裂系统斜交,可能指示塔北古隆起在晚古生代处于右旋压扭性或NW-SE向主应力环境,直到侏罗纪—早白垩世才发生改变。
陈槚俊何登发孙方源王峰张伟康
关键词:三维地质结构构造环境
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地质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塔里木盆地东部界于库鲁克塔格山与阿尔金山之间,在地质历史中盆-山转换产生了复杂的地质结构.研究其地质结构,可以剖析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地球动力学环境,为揭示塔里木克拉通在地质历史中的表现奠立基础.通过对近年来的深探井、高精度...
何登发吴斌何金有孙方源安传杰
关键词:地质结构地球动力学塔里木盆地
文献传递
温宿凸起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温宿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塔北隆起西段,作为克拉通内古隆起的一部分,是研究板块内部变形的理想对象。为研究温宿凸起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基于钻井、测井、地震、数字高程模型和地质图,结合周缘地区的地层结构,精细刻画沙井子边界断裂和温宿北断裂的几何学特征,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建立温宿凸起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研究认为,温宿凸起是由沙井子断裂、温宿北断裂以及基底隆升控制的继承性构造。沙井子断裂早期以断层传播褶皱模式发育,后期沿褶皱前翼发生突破,第四纪末期发育张扭性断裂。温宿凸起的形成起始于早奥陶世末期;二叠纪末期受南天山洋关闭影响,构造基本定型;中生代处于构造松弛期;新生代因南天山造山作用而被强烈改造,温宿凸起及周缘地区总缩短量约35.40 km.断裂的精细研究,尤其是断裂的分期研究,可作为复杂构造解析的突破口。
陈槚俊何登发孙方源何磊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几何学运动学断层相关褶皱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草湖凹陷构造—地层特征与演化被引量:2
2016年
草湖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北部,其构造运动的多旋回特征十分显著,目前已在草2、草4等井发现了油气。剖析草湖凹陷的构造—地层特征与演化是深入认识研究区的含油气潜力、持续拓展油气发现的基础。基于研究区最新的探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周缘1∶200 000区域地质填图成果,建立了研究区内的地层系统;依据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划分了构造—地层层序及形成演化阶段。研究认为,草湖凹陷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规模不等的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通过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的解释,识别出10个不整合面,分别是震旦系底界、上奥陶统底界、上泥盆统底界、石炭系底界、三叠系底界的角度不整合和寒武系底界、侏罗系底界、白垩系底界、古近系底界的平行不整合。据此将草湖凹陷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构造层、10个构造亚层。在遵循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依据的前提下,利用平衡剖面软件,恢复了草湖凹陷的形成演化,将其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期;震旦纪—志留纪发育期;泥盆纪—二叠纪定型期;三叠纪至今调整、改造期。
吴斌何登发孙方源刘丽芳
关键词:地层系统不整合面草湖凹陷
塔北隆起西段沙井子断裂带西北缘构造特征解析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塔北隆起西段区域大量的钻井、测井资料及二维地震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分析沙井子断裂带西北缘的构造特征,厘定其运动演化期次。结果表明,沙井子断裂带北缘由三条呈锐角相交、近雁列式展布的断层组成,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根据构造特征及断层发育情况,自南向北可分为南西、中及北东三段。Fsjz1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为沙井子断裂带的主控断层,Fsjz2断层及Fsjz3断层对沙井子断裂带形态起到一定调节改造作用。结合主要区域不整合面及断层活动期次认为,沙井子断裂带自寒武系沉积末期开始发育,经历多期构造运动,至第四系沉积末期定型。
何磊何登发孙方源
塔北隆起晚奥陶世-中泥盆世古隆起格局演变被引量:8
2021年
塔北隆起奥陶系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促进了地质学家对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的探讨。早古生代不整合的地理、几何和时间变量解析有助于认识塔北古隆起的形成过程。基于大量的钻井和地震资料,解析了塔北隆起地区志留系底、顶部不整合,厘定了古隆起在晚奥陶世末和中泥盆世末的形态和展布范围,最终探讨了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变。研究表明,塔北隆起地区志留系底、顶部不整合面都具有“下削上超”不整合结构,即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被削截,而年轻地层超覆于不整合面之上。隆起范围在晚奥陶世末期近东西向展布,而中泥盆世末期在南部斜坡上转变为3个古凸起(英买力低凸起、轮南低凸起、库尔勒鼻状凸起),整体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晚奥陶世末近东西向的古隆起在中泥盆世末叠加了北东-南西向的构造,表明挤压应力场由晚奥陶世的南北向逐渐转变为北西-南东向。为已取得的关于塔北晚加里东期古隆起格局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并给予了详细的论证。
陈槚俊何登发孙方源田方磊
关键词:不整合面古隆起构造应力场中泥盆世晚奥陶世塔北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向斜的形成演化与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被引量:9
2021年
向斜构造是一种基本的褶皱样式,是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盐类以及铀矿等矿产资源赋存的主要场所之一。研究向斜的形成机制将为剖析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奠立重要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石沟驿向斜为例,应用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与深探井资料,解析向斜的深层地质结构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石沟驿向斜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与中段的过渡部位,形成于中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是在以羊虎沟组—山西组含煤岩系为滑脱层形成的叠瓦冲断系统基础上,下伏的早期阶状正断层组合反转形成的大型构造楔的上层褶皱体系;惠安堡断层为一正反转断层,在该区起构造-沉积分划作用;石沟驿向斜及邻区的上石炭统—二叠系的致密砂岩气具有自生、自储、自封闭成因,于早白垩世成藏。石沟驿向斜的形成期早于油气成藏高峰期,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何登发孙方源翟咏荷包洪平马静辉开百泽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构造楔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地质结构与成因机制被引量:11
2020年
克拉通盆地内古隆起是了解板内变形机制的重要窗口,也是油气、煤、盐、铀等矿产勘查的主要对象,一直是盆地分析的热点领域。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为例,利用新的高精度反射地震剖面与深探井资料,解剖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刻画构造演化过程,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隆起带发育在华北克拉通地块中西部,自伊盟—杭锦旗、乌审旗—定边,南延至镇原—正宁一带,呈“工”字形,面积达7.5×10^4 km^2以上;伊盟凸起为基底隆起,镇原隆起为多阶段、间隙性发育的剥蚀与沉积型隆起,定边凸起为沉积型隆起。它是基底分异构造格局与周缘板块构造事件共同控制的产物,为在中元古代裂陷基础上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发育演化的古隆起;古生代早期,邻接周缘洋盆表现为台缘隆起;石炭纪晚期—二叠纪早期,因差异升降而具陆缘隆起性质;印支晚期—燕山期以来,隐伏于天环坳陷之下埋藏沉没。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为多机制复合成因,伊盟凸起为基底强烈伸展、长期剥露剥蚀型隆起;镇原凸起为西缘断阶迁移、南缘前缘隆起叠加的复合隆起;定边凸起为断阶迁移、挤压叠加的继承性隆起。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对盆地内部的构造—沉积分异施加了重要影响,其两翼斜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何登发包洪平孙方源张才利开百泽许艳华成祥翟咏荷
关键词:克拉通盆地古隆起板内变形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的断裂特征及成因机制被引量:22
2015年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在下奥陶统鹰山组下段白云岩储层中发现重要的油气资源,而断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古城低凸起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结合主要界面的最大负曲率属性分析,对主要断裂带的剖面特征、平面特征、活动期次、成因机制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古城低凸起在剖面上主要发育负花状构造和平行高陡断裂2种构造样式;平面上主要发育NW向、NE向和NNE向共3个方向的断裂。结合对不整合面、生长指数和上覆地层的变形特征等综合分析,厘定出断裂的活动主要有3期,包括加里东早期(中寒武世)、加里东中期(晚奥陶世早期)和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志留纪—泥盆纪)。加里东中期发育的张扭断裂,主要受控于先存基底薄弱带和阿尔金山北缘发育的沟—弧—盆构造体系的影响;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发育的张扭断裂是在加里东中期的拉张断裂的基础上继承发育的,受控于右旋走滑的古城北断裂和左旋走滑的车尔臣断裂。断裂的发育对古城低凸起的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断裂作为重要的油气通道,控制油气垂向运移;断裂也是热液流体的通道,利于白云岩化,改善储层物性。
吴斌何登发孙方源
关键词:活动期次油气成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