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菡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性
  • 1篇药性分析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肠病
  • 1篇细胞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 1篇耐药性分析
  • 1篇脑血
  • 1篇脑血管
  • 1篇脑血管疾病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炎
  • 1篇溃疡
  • 1篇溃疡性

机构

  • 3篇成都市第二人...

作者

  • 3篇孙菡
  • 3篇蹇贻
  • 2篇文武
  • 1篇刘晓娟
  • 1篇沈麟
  • 1篇刘小娟

传媒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缺血性肠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需住院的缺血性肠病患者病情严重性和病死率相关因素,并探讨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6月期间诊断为缺血性肠病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性变量采用费希尔精准检验分析,参数变量采用斯氏t检验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考克斯症状消退模型。结果研究期间,169例缺血性肠病住院患者,10例手术,8例死亡,13例重症。与病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的变量有:心血管疾病(OR:6.63,95%CI:1.59—27.61,P=0.009)、无便血(OR:4.43,95%CI:1.12~17.47,P=0.033)、腹胀(OR:6.39,95%CI:1.65~24.70,P=0.007)和肠梗阻(OR:8.76,95%CI:2.12~36.06,P=0.003)。仅弥漫性腹膜炎与病死率有关(OR:26.07,95%CI:5.67~119.93,P〈0.001)。出院后,7例(4.5%)患者复发,复发平均时间(5.31±3.67)个月,其中6例有狭窄。有缺血性肠病史(OR:13.21,95%CI:2.52~69.28,P=0.002)、服用阿司匹林(OR:6.41,95%CI:1.12~36.64,P=0.037)及降压药(OR:0.089,95%CI:0.01~0.754,P=0.027)与复发独立相关。结论合并便血、腹胀和肠梗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预后较差,使用阿司匹林或降压药的患者出院后有较高的复发率,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沈麟蹇贻孙菡刘晓娟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脑血管疾病便血腹膜炎阿司匹林降压药
血清IL-17、IL-23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2例UC患者作为UC组,根据是否合并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47例)和Hp阴性组(55例)。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有消化道症状但经肠镜检查无异常的对照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7、IL-23水平及Hp感染情况,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UC组血清IL-17、IL-23水平更高(P<0.05),Hp阳性率更低(P<0.05)。相对于Hp阴性的UC患者,Hp阳性的UC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更低(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UC患者IL-17、IL-23水平与Hp感染均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L-17、IL-23是UC患者发生Hp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p感染可能对UC患者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合并Hp感染UC患者的血清IL-17、IL-23水平更低。
孙菡文武蹇贻刘小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溃疡性结肠炎
2014-2019年大肠埃希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2014—2019年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4—2019年医院分离出的1999株大肠埃希菌标本类型、科室来源、感染部位、人群特征进行分析。采用趋势χ2分析年际间医院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及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4—2019年医院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2014—2019年医院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标本类型以尿液(52.43%)为主,科室以泌尿外科(25.66%)为主,感染部位以泌尿道(50.08%)为主,人群以<65岁(51.63%)和女性(56.43%)为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2014—2019年间,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6.345,χ2趋势=10.697,χ2趋势=7.324,P<0.05)。结论2014—2019年医院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在加强对高发部位、科室和人群监测的同时,还应做好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孙菡文武蹇贻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