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阳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缺血
  • 2篇转染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基因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祖代细胞
  • 2篇骨修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物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亚基
  • 1篇远端
  • 1篇肢体
  • 1篇置入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省前卫医...
  • 1篇吉林省德惠市...
  • 1篇吉林省第四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8篇崔阳
  • 4篇刘一
  • 2篇于洪泉
  • 2篇赵刚
  • 2篇许侃
  • 2篇方艳秋
  • 2篇徐松柏
  • 2篇所剑
  • 2篇孙晓峰
  • 2篇候宜
  • 2篇谭岩
  • 2篇王琦
  • 1篇单玉兴
  • 1篇章培标
  • 1篇王中英
  • 1篇陈学思
  • 1篇朴正哲
  • 1篇金顺子
  • 1篇刘婷
  • 1篇黄威

传媒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X射线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8表达的量效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白鼠8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8只),即假照组、4个单次低剂量X射线照射组(0·05、0·075、0·1和0·2Gy)和5个单次高剂量X射线照射组(0·5、1·0、2·0、4·0及6·0Gy),X线全身照射(WBI)后16h处死小鼠,取腹腔巨噬细胞,用RPMI1640培养基,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h,留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8的分泌量。结果:0·05GyX射线WBI后,IL-18的表达有所增高,检测值为(59·53±3·68)ng·L-1,与假照组(51·29±3·26)ng·L-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0·075GyX射线WBI后,IL-18的表达量增高至(122·78±8·07)ng·L-1,与假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X射线辐射剂量增加至0·1、0·2、0·5和1·0Gy,IL-18的表达量增高至(135·32±5·27)、(149·40±16·54)、(200·42±15·42)及(347·59±17·88)ng·L-1,1·0Gy照射达到峰值,随后IL-18表达呈下降趋势;2·0、4·0及6·0GyWBI后,IL-18的表达量分别为(229·49±14·68)、(253·79±6·69)及(223·32±20·85)ng·L-1,均高于假照组(P<0·01)。结论:高、低剂量X射线照射均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8的表达。
崔阳单玉兴金顺子刘一
关键词:X线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转染和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进行基因修饰的可行性,为血管化组织工程组织的构建及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构建pcDNA3.0-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ELISA方法检测转基因MSCs的hVEGF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基因MSCs表达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设单纯培养MSCs及pcDNA3.0转染MSCs组为对照组。结果:成功构建hVEGF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地将其转入MSCs中;MSCs细胞在转染pcDNA3.0-VEGF165质粒24、48和72 h后,其培养上清中hVEGF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至G418筛选后12代,转基因MSCs培养上清中仍有hVEGF蛋白的表达,含2%、4%、8%、16%和32%转基因细胞培养上清的培养液均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VEGF165基因成功地转染至MSCs中,并可进行有效地表达。
徐松柏赵刚许侃候宜于洪泉崔阳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祖代细胞
HIF-1α与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缺血下肢血管及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缺血下肢的表达及分布规律,为应用HIF-1α基因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5例ASO截肢患者肢体的血管、肌组织及3例正常人肌组织中的HIF-1α、VEGF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应用CD34标记血管,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数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SO患者缺血肢体主干血管及缺血肌组织内HIF-1α、VEGF表达灰度值较正常人均明显增加,MVD计数增加。增加最高的是胫后动脉(HIF-1α为932.5±545.2,VEGF为354.5±75.8,MVD为38.4±8.4),股浅动脉、胫前动脉、小腿缺血肌肌间动脉、小腿缺血肌以及足坏死肌中HIF-1α和VEGF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胫后动脉;在缺血血管壁内,HIF-1α、VEGF表达量及MVD计数均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而在缺血肌组织内,HIF-1α、VEGF表达量及MVD计数增加均与缺血程度无关联;HIF-1α、VEGF在缺血肌组织内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大血管。结论:HIF-1α、VEGF在ASO患者缺血肢体主干血管和缺血肌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但在缺血肌组织内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缺血大血管。
孙晓峰所剑王琦刘婷崔阳王中英杨学明方艳秋谭岩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缺血肢体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以尺骨为支架克氏针置入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被引量:1
2007年
根据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对于支撑不满意和骨质破坏严重的患者采用尺骨为支架以克氏针固定来恢复局部的稳定性。2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22~58岁,以青壮年为主,男性13例,女性7例,Colles骨折15例,Smith骨折3例,Barton骨折2例,均为不稳定性骨折,移位明显,其中2例伴下尺桡关节脱位。采取以尺骨作为支架克氏针置入固定治疗复位内固定。术后6周开始在指导下功能练习,平均随诊12个月,全部骨折在3个月内经X射线片证实均愈合,总体优良率90%。材料置入患者体内近期未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和慢性局部反应,无局部囊膜形成,未见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明显不良反应。
崔阳刘一朴正哲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的改性及应用特征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性能、改性和应用的研究现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lsevier Science和CNKI数据库1998-01/2007-05期间与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等;英文检索词:"hydroxyapatite,polylactide/hydroxyapatite"。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择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改性和应用方面的文献。纳入标准:①羟基磷灰石性能及影响性能的因素。②羟基磷灰石改性研究。③PLA/HA的应用。资料提炼:粗选有几百篇关于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精选66篇文献,排除重复性文献,最后纳入32篇文献进行综述。资料综合: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是骨修复材料的典型代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羟基磷灰石已经做了大量的改性研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骨科固定材料。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③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中骨和软骨组织的构建和再生。结论: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骨修复材料。
崔阳刘一黄威
关键词: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改性骨修复
家兔后肢缺血模型制作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建立家兔肢体缺血的模型。方法40只家兔分为2组:A组结扎家兔的左后肢的髂动脉末端,并切除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导致缺血;B组结扎股总动脉末端切除股浅动脉;定期评估家兔缺血程度,直至术后80天。结果A组血管造影显示术后大腿的细微侧支血管计数率从0.7±0.29增加到2.0±0.02。B组血管造影显示术后大腿的细微侧支血管计数率从0.82±0.29增加到1.71±0.13。结论方法A结扎家兔的左后肢的髂动脉末端,并切除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导致缺血成功制备家兔持续后肢缺血模型。
孙晓峰所剑王琦谭岩方艳秋崔阳
关键词:家兔后肢缺血模型动物
改性羟基磷灰石骨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乙醇酸骨修复材料,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2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材料制备,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动物实验。将低聚乳酸的羧基与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钙原子用化学键连接,得到表面接枝聚左旋乳酸的羟基磷灰石,将其与聚乳酸聚乙醇酸共混,得到复合材料PLLA-g-HA/PLGA。溶于氯仿后铺膜(厚0.2mm),用DMEM培养液浸泡材料膜制备浸提液。首先,进行材料生物安全性实验:①细胞毒性实验:将浸提液与培养液混合,接种兔成骨细胞,培养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级(细胞毒性级0或1级为合格)。②全身毒性实验:小鼠以50mL/kg的剂量静脉注射浸提液,观察72h内小鼠中毒症状。③皮肤刺激实验:兔脊柱两侧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观察72h内皮肤有无异常反应。④热原实验:自兔耳缘静脉注入浸提液(10mL/kg)。注射后每0.5h测肛温1次,共6次,以6次中最高的1次减去正常体温,计为升高度数。其次,对复合材料进行细胞黏附性检测:将复合材料制成1%氯仿溶液,涂于硅化的盖玻片上,置于6孔板,每孔接种1×105个成骨细胞,培养3d,在2,24,72h行FITC荧光染色,数码摄像系统拍摄细胞荧光照片。结果:制备了新型PLLA-g-HA/PLGA复合材料。①生物安全性实验结果:MTT实验检测复合材料细胞增殖率为94.8%,细胞毒性级为1级;全身毒性实验中动物无死亡、惊厥、瘫痪、呼吸抑制、腹泻和体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热原实验中兔体温最大的变化值是0.25℃(国家标准为<0.6℃);皮肤刺激实验中未见任何刺激反应,无红斑、焦痂、水肿表现。②细胞黏附性实验结果:细胞接种后2h可见少量细胞开始贴壁;24h时可见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并呈聚集生长;培养3d后可见细胞逐渐融合,细胞状态良好。结论:新型PLLA-g-HA/PLGA复合材料符合�
崔阳刘一陈学思贺珍俊章培标
关键词:生物学评价
转基因组织工程骨体内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基因组织工程骨对兔颅骨缺损模型进行修复,对转基因技术在颅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建立兔颅骨缺损模型,以转基因MSCs与成骨诱导后的MSCs混合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进行移植修复,以单纯组织工程骨为对照。通过血生化检查、组织学观察、X线检查以及组织学评分等指标来判断修复效果。结果转基因组织工程骨较单纯组织工程骨成骨细胞生长、增殖、血管形成更活跃,其成骨能力明显增强。结论VEGF转基因组织工程骨能加快修复区的骨形成,可望为临床大块颅骨缺损修复提供有效方法。
徐松柏赵刚许侃候宜于洪泉崔阳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祖代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