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宗宏

作品数:18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耐药
  • 4篇多药
  • 4篇多药耐药
  • 4篇食管
  • 4篇内镜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内镜
  • 3篇食管胃
  • 3篇食管胃结合部
  • 3篇食管胃结合部...
  • 3篇肿瘤
  • 3篇胃肠
  • 3篇腺癌
  • 2篇多药耐药性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逆转
  • 2篇自噬
  • 2篇螺旋CT

机构

  • 14篇兰州军区兰州...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8篇常宗宏
  • 9篇张方信
  • 8篇汪泳
  • 7篇邓尚新
  • 7篇马强
  • 5篇陈嘉屿
  • 5篇刘鑫
  • 5篇王彪猛
  • 3篇张久聪
  • 3篇王维
  • 3篇赵海霞
  • 2篇李斌
  • 2篇王静舞
  • 2篇杨永林
  • 1篇贾红梅
  • 1篇吕志诚
  • 1篇杨娟
  • 1篇冯娟
  • 1篇耿闻男
  • 1篇郑英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08/2011-09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可疑病变67例,患者72处病灶纳入研究,可疑病变包括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所有病变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结果:72处局灶性病变中,病理组织学证实癌性病变16处(9处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7处病变行手术治疗).非癌性病变56处,为慢性炎症、轻-中度不典型增生.WLE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1.3%、66%、62.5%;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7.5%、98.2%、95.8%.结论: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汪泳张方信常宗宏魏红梅赵海霞杨永林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超声内镜染色法
超声内镜及CT检查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内镜(EUS)、螺旋CT检查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91例经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AEG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行EUS及螺旋CT检查,结合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US对AEG术前T分期总准确率为81.3%,N分期准确率为86.8%;螺旋CT的T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58.2%、58.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US较CT更能准确地判断AEG的TN分期,有助于指导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
汪泳张方信常宗宏刘鑫邓尚新赵海霞吴晓兰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超声内镜螺旋CTTNM分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的策略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治疗的策略.方法 选择20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于发病72 h内通过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晚期肠内营养(LEN)组,于发病6d后通过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TPN)组.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EEN组67例,LEN组72例,TPN组69例.EEN组和LEN组治疗14d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均低于TPN组[59.7%(40/67)、58.3%(42/72)比84.1%(5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EN组与LE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高脂血症和高糖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4 d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和LEN组治疗14 d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与T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与LE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总感染、腹腔感染、血液感染和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EEN组和LEN组[62.3%(43/69)比25.4%(17/67)、19.4%(14/72),21.7% (15/69)比4.5% (3/67)、6.9%(5/72),39.1% (27/69)比14.9%(10/67)、11.1%(8/72),33.3%(23/69)比9.0%(6/67)、9.7%(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胰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N组与EEN组总感染和不同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种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EN组和EEN组的治愈率均优于TPN组[91.0%(61/67)、94.4%(68/72)比81.2%(56/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EN组与EE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EEN治疗是安全有效�
汪泳张方信邓尚新常宗宏刘鑫秦世钊李斌
关键词:胰腺炎营养疗法肠道营养
ABC细胞膜转运蛋白及其介导的细胞多药耐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ABC细胞膜转运蛋白是一个能转运多种底物的蛋白质家族,其在宿主对异物的防御机制和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ABC转运蛋白能将已进人细胞的外源性物质从胞内泵出胞外,是造成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其基因表达水平与细胞内药物浓度和耐药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研究炙手可热。我们简要综述ABC细胞膜转运蛋白的特点、分布、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多药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张久聪王彪猛常宗宏张方信
关键词:多药耐药肿瘤基因表达
mTOR信号通路调控结直肠癌LoVo/ADR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可能机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分子(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观察结直肠癌多药耐药LoVo/ADR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自噬、凋亡及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1,MDR1)表达的变化,探讨mTOR通路调控结直肠癌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多柔比星联合RAPA作用后,MTT法检测多柔比星对LoVo/AD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多柔比星和RAPA单独或联合作用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oVo/ADR细胞自噬体的形成,FCM分析细胞的自噬率和细胞凋亡率;RAPA作用后,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LoVo/ADR细胞中MDR1mRNA和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25和50μmol/LRAPA作用下,多柔比星对LoVo/ADR细胞的IC50值均低于不加RAPA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oVo/ADR细胞中很少或几乎看不到自噬体或点状绿色荧光分布,细胞自噬率为(2.9±0.4)%;多柔比星组和RAPA组LoVo/ADR细胞中可见自噬体形成,散在点状绿色荧光分布于细胞质及细胞核周围,细胞自噬率分别为(35.5±5.4)%和(46.7±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柔比星联合RAPA组LoVo/ADR细胞中可见大量自噬体形成,细胞的自噬率为(73.1±7.4)%,显著高于多柔比星或RAPA单独作用组(P<0.05)。RAPA组和多柔比星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6±0.43)%和(48.39±6.47)%,多柔比星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2.23±0.50)%(P<0.05);多柔比星联合RAPA组的细胞凋亡率为(79.43±8.28)%,高于多柔比星组(P<0.05)。RAPA作用后,LoVo/ADR细胞中MDR1mRNA和P-糖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抑制mTOR通路具有逆转结直肠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RAPA促使耐药细胞自噬、凋亡及下调MDR1mRNA的表达有关。
马强常宗宏王维王彪猛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信号转导MTOR
苯丙素甙化合物逆转耐药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关系
2010年
虽然国内外学者在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逆转剂的筛选方面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但逆转剂严重的不良反应仍是影响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中药因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从中药的活性成分中筛选肿瘤逆转剂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苯丙素甙化合物(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PPG)是从我国西北植物红纹马先蒿中提取,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肿瘤的特性。
马强吕志诚张方信陈嘉屿常宗宏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化合物逆转耐药清除自由基逆转剂
超声内镜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EUS)检查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91例经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均于术前进行了EUS检查,结合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US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_1 95.6%、T_2 91.5%、T_3 85.7%、T_4 90.1%,总的准确率为81.3%;EUS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较高,分别为No 78.3%和N^+89.7%,总的准确度为86.8%,对于较大淋巴结(直径>1 cm)的判断较为准确,对于远处转移的淋巴结有局限性。结论 EUS可准确判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TN分期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汪泳张方信邓尚新常宗宏冯娟王静舞贾红梅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超声内镜
自噬对苯丙素苷逆转耐药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自噬对苯丙素苷(PPG)逆转大肠癌耐药株LoVo/Adr细胞耐药作用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PPG对LoVo/Adr细胞增殖及耐药性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阿霉素(ADR)在LoVo/Adr细胞中的摄入;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自噬体及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自噬率;AT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的ATP水平。结果 80、160 mg/L的PPG可抑制LoVo/Adr细胞增殖,20、40 mg/L的PPG无明显细胞毒作用;20、40 mg/L的PPG对ADR的逆转倍数分别为5.31和7.51倍,加入自噬特异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后,2组的逆转倍数分别增至11.84和19.25倍;20、40 mg/L的PPG及5 mmol/L的3-MA均不影响P-gp的表达;20、40 mg/L的PPG作用于LoVo/Adr细胞后,细胞内ADR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联合3-MA后,细胞内ADR的荧光强度进一步增加;在荧光显微镜下,LoVo/Adr细胞很少或几乎没有点状绿色荧光,自噬率为(3.17±0.52)%,20、40 mg/L的PPG作用后,均可见大量点状绿色荧光即自噬体分布于胞浆及核周,自噬率分别升至(45.82±5.47)%、(76.23±8.28)%(P<0.01);当3-MA与PPG合用时,自噬泡的数量较单用PPG明显减少,自噬率分别降至(24.87±2.43)%、(39.56±4.64)%(P<0.05);对照组LoVo/Adr细胞中ATP的浓度为(1.92±0.23)nmol/mg,20、40 mg/L的PPG作用后,细胞内ATP的水平分别下降至(0.97±0.14)、(0.63±0.13)nmol/mg;联合3-MA后,细胞内ATP水平分别进一步降至(0.58±0.12)、(0.33±0.10)nmol/mg。结论 PPG具有诱导大肠癌耐药LoVo/Adr细胞自噬和逆转耐药的特性,这种特性与PPG降低细胞ATP水平,激活自噬、抑制ATP依赖性P-gp的外泵功能有关;同时抑制自噬可导致细胞内ATP水平进一步降低,加重抑制P-gp功能,提高PPG的逆转作用。
马强常宗宏邓尚新王维王彪猛
关键词:大肠癌多药耐药逆转多药耐药自噬
益生菌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不仅可以引起消化系统疾病,还可导致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疾病。由于全球幽门螺杆菌耐药率以及基因变异的增加,根除幽门螺杆菌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这让临床医师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但随着益生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在辅助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的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就益生菌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以期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理解其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价值,从而让临床医师更好地为广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治疗。
常宗宏田永刚马强杨永林陈嘉屿
关键词:益生菌幽门螺杆菌耐药免疫
肝癌的综合治疗及肿瘤抗血管联合疗法被引量:6
2012年
肝癌死亡率极高,发病隐匿,且85%合并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门静脉血供的残存,单纯TACE难以使肿瘤细胞完全坏死,术后癌细胞残留是复发的根源.放疗亦作为治疗肝癌的常规手段,但其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因而促使大肝癌放疗抗拒和放疗后复发、转移.而抗血管治疗能够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提高内皮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及促进瘤细胞凋亡和减少肿瘤内的乏氧细胞数,从而抵抗放射抗拒.综上,与单一的手术、化疗、放疗及抗血管治疗相比,肝癌的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治疗策略的制定需要掌握不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权衡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
常宗宏汪泳吴汉平
关键词:肝癌抗血管治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化疗放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