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秋芳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短链脂肪酸
  • 3篇脂肪
  • 3篇脂肪酸
  • 3篇体外发酵
  • 3篇肠道
  • 2篇菌群
  • 2篇肠道菌
  • 2篇肠道菌群
  • 1篇淀粉
  • 1篇植物胶
  • 1篇人体肠道
  • 1篇膳食纤维
  • 1篇体外
  • 1篇纤维素
  • 1篇纤维素酶
  • 1篇酶活
  • 1篇酶活分析
  • 1篇抗性
  • 1篇抗性淀粉
  • 1篇发酵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

作者

  • 4篇庞秋芳
  • 4篇彭喜春
  • 3篇吴希阳
  • 2篇欧仕益
  • 1篇罗剑鸣
  • 1篇林庆鹏
  • 1篇张宁
  • 1篇林震宇

传媒

  • 1篇卫生研究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营养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直肠菌群对两种抗性淀粉的体外发酵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分别以两种抗性淀粉为唯一碳源,对直肠菌群进行体外发酵。通过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两种培养基的pH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肠球菌属和肠杆菌属的数量也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数量,而拟杆菌的数量在发酵中后期开始减少,但总厌氧菌数比较稳定,因此发酵过程中肯定有不同菌属的生长演替;两种碳源均能被肠道菌群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其中以丙酸的量最大。乳酸在发酵过程中被积累并能快速被一些直肠菌群利用而消耗。
庞秋芳彭喜春欧仕益吴希阳
关键词:抗性淀粉体外发酵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一株人体肠道产纤维素酶菌的筛选、鉴定及酶活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以滤纸作为唯一碳源,成功从人体肠道微生物中筛选分离出1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H1。分离富集后的菌株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筛选鉴定、革兰色染色、对菌株进行分类并对该菌种进行CMC酶活测定与分析、分子鉴定。H1在纤维素刚果红平板上能呈现阳性反应;镜检发现,H1菌株为短杆状,革兰色阴性菌;该菌株在13h酶活最大,为0.8U左右;分子鉴定结果为假单孢菌属。
林庆鹏罗剑鸣彭喜春庞秋芳
关键词:纤维素酶分子鉴定RDNA
直肠菌群对两种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外发酵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究不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中被发酵利用的规律。方法以直肠菌群为研究对象,以去淀粉麦麸和甘蔗渣分别作为底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体外发酵,分别在发酵0、4、8、12和24h取样,测pH、运用选择性平板计数、气相色谱测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以去淀粉麦麸和甘蔗渣为底物的发酵培养基在发酵24h后,pH分别降到了5.35和5.43;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肠球菌属、肠杆菌属、拟杆菌属以及总厌氧菌的数量在两种底物的培养条件下不同的时间段数量变化均不显著;去淀粉麦麸和甘蔗渣两种底物均能被肠道菌群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其中在发酵24h后丙酸含量最多,且分别为0.58和0.56mg/ml;乳酸在发酵过程中被积累并能被一些肠道菌利用而消耗减少。结论不溶性膳食纤维能被肠道菌群利用,并且在发酵过程中可能有不同菌属的生长演替。
彭喜春庞秋芳吴希阳张宁
关键词:不溶性膳食纤维体外发酵短链脂肪酸
直肠菌群对两种植物胶的体外发酵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植物胶被肠道菌群发酵利用的规律。方法本研究分别以瓜尔豆胶和果胶为唯一碳源,对直肠菌群进行体外发酵,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测pH、运用选择性平板计数、气相色谱测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两种培养基在肠道菌群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呈逐渐下降趋势;除乳杆菌属外,其它各类菌在两种碳源的培养条件下均有较明显的下降,尤其是拟杆菌的数量在发酵中后期急剧减少,但总厌氧菌数较稳定。两种碳源均能被肠道菌群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其中瓜尔豆胶产异丁酸量最大,其次为丙酸,丁酸的产量最少,乳酸在发酵过程中短暂积累后被迅速利用而消耗;果胶产丙酸的量最大,乙酸次之,丁酸的产量最少,乳酸虽然也有一个短暂蓄积,但量非常少而且8h后检测不到乳酸。结论食物中所含植物胶能被肠道菌群利用,并且在发酵过程中肯定有不同菌属的生长演替,但两种植物胶都不利于拟杆菌属的生长。
庞秋芳林震宇彭喜春欧仕益吴希阳
关键词:植物胶体外发酵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