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作品数:40 被引量:252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机械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热轧马氏体/贝氏体区直接淬火-配分钢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以低碳硅锰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淬火-配分工艺研究了马氏体区淬火-配分(Q&P)、贝氏体区淬火-配分(B&P)和直接淬火工艺对组织性能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Q&P工艺处理后得到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组织,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大于10.0%,并且呈现薄膜状分布于马氏体板条间,试样屈服强度大于1 100 MPa,抗拉强度大于1 200 MPa,伸长率在14.75%~16.00%之间,强塑积可高达21.12GPa·%。经B&P处理后的试样获得贝氏体基体和17.3%的残余奥氏体组织,试样伸长率高达21.00%,强塑积为22.26GPa·%。经直接淬火工艺处理后的试样,抗拉强度高达1 540 MPa,但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3.6%,导致伸长率仅为8.00%,强塑积为12.32GPa·%。此外,还发现少量软相铁素体组织,可以降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 李晓磊 李晓磊 李云杰 康健 袁国关键词:残余奥氏体 强塑积 异步热轧对低合金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分别采用同步热轧及异速比为1.2的异步热轧对低合金钢进行热轧,研究异步热轧对低合金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同步热轧相比,异步热轧可显著促进低合金钢奥氏体/铁素体相变,提高热轧钢板厚度方向的组织均匀性.同步热轧工艺下,钢板表层为细晶铁素体层,厚度1/4或1/2处组织为粗大的贝氏体.异步热轧工艺下,钢板板厚方向主要为均匀的铁素体组织.两种热轧条件下,实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相当,分别为710~718 MPa和20%.采用异步热轧代替同步热轧后,实验钢的屈服强度由526MPa提高至561 MPa.这主要是由于同步热轧的钢板相变强化占主导,而异步热轧的钢板细晶强化相对较强. 利成宁 袁国 康健 王国栋关键词:低合金钢 组织均匀性 力学性能 淬火-非等温碳分配下淬火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以低碳Si-Mn钢为研究对象,在MMS-300热力模拟实验机上,分析了在DQ&P(Direct quenching&Partitioning)工艺的非等温碳分配条件下,淬火温度对试样显微组织、残余奥氏体含量和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显微组织由板条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少量铁素体组成;在320℃较高的淬火温度条件下,马氏体板条边界变得不明锐且弯曲,同时,碳化物沉淀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240℃时达到最大值;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随淬火温度先减少后增加。 张贺 康健 袁国 王国栋关键词:淬火温度 残余奥氏体 含Ti微合金低碳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组织演变行为 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热膨胀法及金相分析法,研究Ti含量为0.015%~0.10%的低碳钢连续冷却条件下组织演变行为,探讨了Ti含量及冷却速率对低碳钢相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微合金元素具有细化铁素体晶粒尺寸,抑制铁素体相变,促进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的作用。当Ti含量由0.015%增加至0.10%时,0.5℃/s下获得的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可由24.5μm细化至13μm,铁素体相变的冷却速率范围由≤5℃/s缩小至〈1℃/s,马氏体临界冷却速率由40℃/s降低至20℃/s。冷却速率及Ti含量共同决定Ti微合金低碳钢的组织演变行为,特别是对扩散型的相变开始温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利成宁 袁国 康健 王国栋关键词:TI含量 CCT曲线 超快冷下厚规格X80管线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厚规格X80管线钢,采用SEM、EBSD、T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超快冷终冷温度下厚规格管线钢显微组织演变规律及强韧化机制,并进一步给出了最佳超快冷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控轧条件下,随着超快速冷却温度由650℃降低至350℃,显微组织经历了由AF+QF+GB+DP向AF+GB的转变,沿厚度方向组织均匀性得到改善,有效晶粒尺寸减小,铁素体板条亚结构细化;当超快速冷却温度为350℃时,沿厚度方向组织均匀性最优,有效晶粒尺寸及板条亚结构尺寸最小,分别为3.83μm及300~900 nm间,材料的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与相变强化的综合强化,此时实验钢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冲击力学性能均满足ASTM A370标准;实验钢轧后超快速冷却最佳工艺参数为:810℃精轧+超快冷至350~400℃+层流冷却至320~360℃+卷取。 赵金华 胡文莉 王学强 康健 袁国 邸洪双关键词:超快冷 针状铁素体 热轧工艺 逆相变退火温度对低密度中锰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4年 针对实现汽车轻量化成本过高且高强度和高塑性无法兼具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成分为0.36C-4.5Al-7.6Mn-0.31V-0.31Si-0.07Ti的低密度中锰钢,利用OM、SEM、EBSD、XRD和拉伸试验机,探究了不同逆相变退火温度对低密度中锰钢微观组织构成、残留奥氏体(含量、稳定性及奥氏体内位错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逆相变退火态为沿轧制方向长条状的δ铁素体、板条状马氏体和块状残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逆相变退火温度由650℃升高至780℃时,马氏体含量减少,残留奥氏体含量由50.14%升高至58.97%,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奥氏体KAM值(与位错密度成正比)呈相反趋势。当采用780℃逆相变退火1 h时,试验钢可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739.1 MPa,抗拉强度为884.2 MPa,伸长率为37.80%,强塑积为33.42 GPa·%。 余灿生 蒋家乐 李云杰 常智渊 康健 袁国关键词:TRIP效应 残留奥氏体 热轧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及高强热轧双相钢的开发 被引量:16 2014年 介绍了热轧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低成本热轧双相钢、高延伸凸缘型铁素体+贝氏体热轧双相钢(F-B热轧双相钢)及高强度热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应用,将促进我国热轧双相钢的发展,推动汽车工业的“以热代冷”进程。同时,探讨了纳米析出强化型热轧双相钢的强化机理及工艺控制原理,并在实验室进行了中试,开发出铁素体基体析出强化型的热轧双相钢,其抗拉强度达770~830 MPa,屈强比<0.75,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且铁素体基体中存在大量细小的纳米级尺寸的TiC过饱和析出和相间析出。 袁国 利成宁 孙丹丹 康健 王国栋关键词:热轧双相钢 高强钢 超快冷工艺下X80管线钢的DWTT裂纹扩展行为 被引量:9 2017年 用OM、SEM以及EBSD技术研究了超快冷工艺制备的18.4 mm X80管线钢的微观组织及晶体学取向,用SEM观察和分析了DWTT断口的表面形貌和裂纹扩展行为,并讨论了超快冷改善管线钢止裂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用超快冷工艺制备的X80管线钢的组织为AF+CB+M/A岛,其中AF组织大约占83%,CB大约占17%,组织的有效晶粒尺寸大约为3.5μm,大角晶界百分比大约为40.9%;在DWTT断裂过程中,实验钢中较大比例的AF和细小M/A岛减小了有效晶粒尺寸,提高了材料的止裂性能。超快冷提高管线钢止裂性能作用机制为:超快冷促进了AF形成,提高了细小弥散分布的M/A岛含量,弱化了AF相变过程中变体的选择,进而降低了有效晶粒尺寸,提高了大角晶界密度,改善了材料的止裂性能。 赵金华 王学强 康健 康健 袁国建筑用高强度低屈强比钢板的冷却工艺 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MMS-300型热力模拟实验机及450mm热轧机,研究了控轧后冷却工艺制度对试验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的板条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但不利于屈强比的控制,屈强比高达0.94;而以贝氏体铁素体作为软相基体,其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的岛状M-A组元为硬质相的复相组织可以满足高强度及低屈强比。当终冷温度为550℃左右时,屈服强度为650MPa,抗拉强度达955MPa,保证了较低的屈强比为0.68。 康健 王昭东 王国栋 袁国 周晓光关键词:建筑用钢 冷却工艺 显微组织 低碳Si-Mn钢的直接淬火-动态配分(DQ&P)工艺 被引量:1 2017年 以含碳量为0.078%的Si-Mn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淬火-动态配分(DQ&P)工艺,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宏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Q&P工艺处理后的低碳钢,组织以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为主,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在4.3%~7.2%之间,当淬火温度为320℃时,达到最大值7.2%。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残留奥氏体主要以块状的形式分布于铁素体/马氏体和铁素体/贝氏体的界面,少量尺寸较小的残留奥氏体以薄膜状的形态分布于马氏体/贝氏体板条间。不同淬火温度下,硬度值在253~264 HV10之间,随淬火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在240℃和320℃时达到最大值264 HV10。该研究表明,采用轧制变形和元素配分的方式能极大限度地稳定残留奥氏体,使得含碳量为0.078%的低碳钢能获得高达7.2%的残留奥氏体,为合金元素减量化的Q&P钢生产提供了新方法。 李晓磊 李晓磊 李云杰 康健 袁国关键词:低碳钢 淬火温度 残留奥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