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对哮喘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对哮喘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按GINA治疗规范,治疗前后采用问卷调查,由专家评估C-ACT得分,PEF%肺功能测定、FEVI%预计值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与C-ACT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后C-ACT得分在不同PEF%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CT评分等同于FEVI%、PEF%,具有良好的趋同性。结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是一种简易而有效的评价哮喘控制的方法,值得在医疗机构中推广。 康春华关键词:儿童哮喘控制测试 哮喘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检测及补锌治疗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水平的变化及补锌治疗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儿科门诊治疗的143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锌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1);补锌辅助治疗后血锌水平明显升高,补锌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补锌辅助治疗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有明显的疗效。 叶毅桦 黄莹 康春华 赵炜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 患儿 补锌治疗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效果 被引量:49 2008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对RV肠炎的疗效。方法收集1183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清,按年龄分组测定血清锌水平,记录并经统计学处理,将该值作为东莞地区该年龄段儿童血锌正常值。收集近2a因急性水样腹泻起病2d内在门诊经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确诊为RV肠炎的143例患儿,随机分为补锌治疗组72例,常规治疗组71例。检测二组患儿血锌水平。常规治疗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剂及补液等常规治疗;补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片20mg/d(6个月以下者10mg/d),连续治疗14d。检测治疗后血锌水平。结果RV肠炎患儿血锌水平明显低于本地区同龄健康儿童血锌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常规治疗组为81.6%,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88P<0.01)。补锌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锌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明显降低,在腹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对提高RV肠炎的疗效有良好的作用。WHO推荐补锌的剂量和疗程同样适合中国小儿RV肠炎的辅助治疗。 康春华 丘小汕 华莉 黄焕葵关键词:锌 维生素D佐治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佐治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25羟维生素D3[25-(OH)D3]以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室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炎、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法骨化醇胶囊,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检测患儿AKP、25-(OH)D3以及IgA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临床疗效痊愈率(92.1%)及总体有效率(100.0%)均高于对照组(68.4%、89.5%),且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AKP为(225.48±77.44)U/L、25-(OH)D3为(77.84±21.12)nmol/L及IgA为(0.43±0.16)g/L等生理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289.14±111.73)U/L、(35.18±13.55)nmol/L、(0.31±0.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以补充足量的VitD可缩短社区获得性肺炎疗程、改善疗效、提高儿童呼吸系统免疫力,VitD缺乏可能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潜在病因。 康春华 叶毅桦 谢志超关键词:维生素D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补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4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和3个月内肠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98例患儿,就诊时检测其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明确病因后随机分为两组,补锌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日服葡萄糖酸锌片(锌元素20mg/d,连续治疗14d),分析两组的疗效;同时电话跟踪随访两组患儿3个月内腹泻的发生情况,分析补锌对于腹泻的发生是否具有预防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跟踪随访显示,3个月内治疗组腹泻发生4例,发生率为8%(4/49),对照组为10例,发生率为20%(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对于提高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和预防腹泻发生有较好的作用。 康春华 丘小汕关键词:锌 轮状病毒感染 腹泻 匹多莫德片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支原体肺炎1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减少支原体肺炎反复发作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确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按治疗日期进行分组,观察组110例,口服阿奇霉素冲剂,10 mg/(kg.d),1次/d,连服3 d,停用4 d为1疗程,共用3个疗程,加服免疫增强剂匹多莫德,1粒/次,1次/d,连用30 d;对照组106例,仅口服阿奇霉素冲剂,剂量和疗程相同。结果:观察组患儿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在防止复发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满意,复发率低,联合用药具有优越性。 冉东英 康春华关键词:阿奇霉素 匹多莫德 免疫促进剂 支原体肺炎 复发 儿童 1023例儿童腹泻病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为了解儿童腹泻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023例住院腹泻儿童进行了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376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36.75%。婴儿期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幼儿期以痢疾杆菌、轮状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痢疾杆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低、其次为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呋辛;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传统的一线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普遍存在耐药情况。结论儿童腹泻病原菌类型复杂、多样,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素。 康春华 赵炜关键词:病原学 儿童腹泻 药敏试验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血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血清锌水平的变化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对RV肠炎的疗效和发病后3月内腹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1183例健康儿静脉空腹血清,按年龄(6月~3岁)分组将所得血清值作为东莞地区该年龄段儿童血锌正常值(正常对照组);收集近2 a 172例门诊确诊为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172例随机分为两组,补锌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0例(按年龄分段).以正常对照组为对照;观察RV肠炎患病初时血清锌水平;补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葡萄糖酸锌片,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补锌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锌水平变化,评价补锌辅助治疗RV肠炎的临床意义.电话跟踪两组患儿3个月内腹泻的再发情况,分析补锌对于腹泻再发的预防作用.结果 RV肠炎患儿血锌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锌治疗后治疗组血锌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随访显示,3月内治疗组腹泻发生9人,发生率为9.8%(9/92)对照组腹泻发生为21人,发生率为26.2%(21/8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降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对于提高RV肠炎的疗效有良好的作用.补锌治疗后,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基本恢复正常.随访显示保持血锌水平的正常对减少发病后3月内腹泻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说明WHO推荐补锌的剂量和疗程同样适合中国小儿RV肠炎的辅助治疗. 康春华 叶毅桦 赵炜关键词:锌 轮状病毒 肠炎 儿童功能性胃肠病与食物过敏关系的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胃肠病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及近期预后。方法选取108例功能性胃肠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36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10种过敏食物进行IgG抗体浓度水平及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采用不同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饮食指导,3~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1~10种不等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的患儿有90例,占83.3%,而对照组有9例,仅占25.0%(X^2=20.87,P〈0.05)。观察组中敏感性最高的是牛奶、蛋清/黄,分别为84例(77.8%)和60例(55.6%)。两组比较,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总IgE水平比较,P〉0.05。经饮食指导后17例(15.7%)在1个月内症状有所改善,13例(12.1%)在3个月内症状改善21例(19.4%)患者症状在3个月后无改善。总有效率为80.6%。结论功能性胃肠病患儿易发生食物过敏且以多种食物过敏为主,IgG抗体水平的检测能够正确反应两者的关系,合理饮食结构可改善功能性胃肠病症状。 康春华 叶毅桦 陈志凤关键词:胃肠疾病 食物过敏 免疫球蛋白G 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与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东莞市人民医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中心门诊及二门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的学龄前儿童100例(生长迟缓组)和没有发生生长迟缓的正常儿童10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GH、IGF-1、IGFBP-3及维生素D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生长迟缓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儿童户外运动时间均更低或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乡镇儿童的生长迟缓率高于城市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迟缓组的GH、IGF-1、IGFBP-3、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IGF-1、IGFBP-3、25-(OH)D检测对于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黄婉文 郭笑芳 康春华 袁慧珍关键词: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维生素D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