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丽华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钻机
  • 1篇顶部驱动钻井
  • 1篇顶部驱动钻井...
  • 1篇顶驱
  • 1篇液缸
  • 1篇液力端
  • 1篇有限元
  • 1篇深水
  • 1篇起升
  • 1篇起升机构
  • 1篇钻杆
  • 1篇钻井装置
  • 1篇系统设计
  • 1篇猫道
  • 1篇勘察
  • 1篇勘探
  • 1篇勘探船
  • 1篇换挡
  • 1篇绞车
  • 1篇工程勘察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宝鸡...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作者

  • 6篇廖丽华
  • 3篇刘永胜
  • 2篇于浩
  • 2篇周天明
  • 2篇李洪波
  • 2篇李凯
  • 1篇蒋卫焱
  • 1篇贾秉彦
  • 1篇郭军光
  • 1篇刘远波
  • 1篇牟新明
  • 1篇曾兴昌
  • 1篇高明
  • 1篇白丙建
  • 1篇李鹏
  • 1篇王维旭
  • 1篇徐波
  • 1篇郭乾坤
  • 1篇刘志桐
  • 1篇李友兴

传媒

  • 2篇液压气动与密...
  • 1篇机械工程师
  • 1篇石油机械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石油矿场机械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F-1300钻井泵液力端阀座的接触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延长阀座的使用寿命,提高钻井效率,结合相关资料,利用有限元软件采用接触单元对F-1300钻井泵阀座、阀体、液缸之间的接触应力和静应力进行接触分析。采用轴对称单元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平面分析,且将所有的面-面接触均简化为线-线接触。分析结果表明,阀座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阀座与阀体之间中下部的接触应力过大及阀座中下部的Mises应力过大;阀座与液缸的接触应力及两者的Mises应力都较大。要提高阀座的接触应力和抗胶合能力,应该提高阀座与液缸和阀体接触部位的局部硬度,阀座与液缸和阀体的接触应力约70MPa为宜。
李洪波曾兴昌周天明贾秉彦赵永康廖丽华白丙建
关键词:阀座液缸有限元
电液控制技术在钻机上的应用与发展被引量:5
2014年
为充分发挥电液技术的优势,扩大电液控制技术在钻机上的应用范围,提高钻机的整体性能,文中通过电液控制技术在石油钻机液压猫头、盘式刹车、套装井架起升、自动送钻以及钻机移动等5种装置上的应用及改进实例介绍,说明了电液技术在钻机上应用,可以提高钻机的控制性能,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钻机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钻机综合性能,提出钻机装备应从扩大电液技术应用范围、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加强节能控制等方面开展电液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
廖丽华徐波李洪波于浩刘永胜
沙漠移运钻机拖撬起升机构的同步问题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同步问题是液压技术领域内被广泛研究和讨论的重点之一。对沙漠移运钻机拖撬起升机构同步问题进行分析,列举了几种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比较,从而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案,实现了系统同步控制的要求,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
刘永胜廖丽华王维旭周天明李凯于浩
关键词:分流集流阀
深水工程勘察船用KDQ40/2250DB型顶驱装置研制
2014年
为满足深水工程勘察船钻机自主配套的需要,在吸收国内外先进顶部驱动钻井装置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KDQ40/2250DB型深水勘探船专用的交流变频顶部驱动装置,与我国首艘深水工程勘察船"海洋石油708"配套使用。介绍了该顶驱装置的结构方案、技术参数及厂内试验情况。重点介绍了液控高压球阀、大通径、大跨距等结构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该顶驱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了海洋钻井和勘探取样作业的要求。
牟新明蒋卫焱李鹏高明廖丽华赵涛
关键词: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深水
ZJ50LDB型复合驱动钻机气控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为满足复合驱动钻机后台机组的两地控制以及提高绞车拨叉换挡效率等性能要求,设计研发了ZJ50LDB型钻机气动控制系统。该文从气控系统组成及特点为契机,详细阐述了后台机组和司钻控制房气控系统的功能及原理,为后续设计和系统维护提供参考。
李秀珍廖丽华李凯刘志桐郭军光孙江锋
关键词:复合驱动
基于AMESim的动力猫道钻杆推送机构同步问题仿真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钻柱自动化处理系统是提高钻机自动化水平和钻井作业效率的重要装备。该文以钻柱自动化处理系统中的猫道机在现场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钻杆推送机构不同步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钻杆推送机构的液压系统及不同步的原因,并建立了AMESim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复现了现场实际情况,在此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并分别对两种方案建立模型,最后将两种方案仿真结果与原模型结果进行比较,选出了对于现场应用来说的理想解决方案,指导现场解决不同步问题。
刘永胜刘远波刘志林廖丽华李友兴郭乾坤
关键词:AMESI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