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探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了解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45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作为癫痫组,另选择同期45例脑卒中后未发生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出血性卒中、发热、意识障碍、病灶位于颞叶、病灶累及皮质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5.075、4.939、7.067、5.553, 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中分析显示:出血性卒中、发热、意识障碍、病灶位于颞叶、病灶累及皮质是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受到出血性卒中、发热、意识障碍、病灶位于颞叶、病灶累及皮质等因素影响,易发生癫痫,临床应根据脑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预防干预。
- 张伟国
-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
-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效果及对患者智力水平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行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智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试验组30例患者接受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对智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oCA及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行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智力水平显著改善。
- 彭淼云张伟国
- 关键词:迟发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依达拉奉智力水平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例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3%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表现,其次为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所有患者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头颅CT检查的阳性率较低,头颅MRI+MRV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CVST的阳性率,确诊后予抗凝、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治愈8例,好转3例,死亡1例。结论:对首先持续而严重的头痛,且伴有意识障碍、癫痫的患者,应高度怀疑CVST,头颅MRI+MRV检查是诊断CVST的最佳办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方玲杜伟杰张伟国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头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
- 颞叶癫痫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评估及联合用药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对颞叶癫痫合并抑郁焦虑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并对其联合用药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45例颞叶癫痫合并抑郁的患者,其中采用常规抗癫痫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2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率、HAMA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对颞叶癫痫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疗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治疗中首先选择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进行联合治疗。
- 蓝崧张伟国
- 关键词:颞叶癫痫抑郁焦虑用药分析
- 脑中风患者中风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及早的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评定中风后抑郁,并观察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病因、病情、文化程度、病前性格、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95例中风患者中50例有抑郁状态,发生率为52.6%,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结论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与家人不和及病灶在左侧半球的中风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的治疗,减轻病情,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中风患者可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 方玲杜伟杰雷建明张伟国
- 关键词:中风中风后抑郁
-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和干扰措施。方法:对725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吸烟及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方面,复发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组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未坚持规则降血压或控制血糖患者复发率高,高血脂症尤其合并颈内动脉硬化斑块未启动他汀类治疗者复发率也较高。结论:积极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复发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方玲倪福文张伟国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干预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1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参照组采取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程序相同。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和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参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在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安全有效。
- 方玲雷建明张伟国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疏血通注射液
- 黛力新治疗偏头痛伴焦虑或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索治疗偏头痛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患者的有效方法,以及研究联合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的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黛力新+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并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同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经抗焦虑和/或抗抑郁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或消失,头痛程度显著减轻或消失,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同时能显著减少(HAMA)(第4、8周均P<0.01)和(HAMD)(第4、8周均P<0.01)。结论:对偏头痛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除对症治疗外,联用黛力新可提高疗效。
- 方玲张伟国雷建明杜伟杰
- 关键词:黛力新偏头痛焦虑抑郁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脑梗死患者及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含量,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重症脑梗死CRP水平明显高于中,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
- 方玲张伟国雷建明杜伟杰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
- 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治疗对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治疗对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6月间收治的78例新诊断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骨代谢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注意、延迟记忆、总分维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钙、碱性磷酸酶、磷、甲状旁腺素、骨密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钙、碱性磷酸酶、磷、甲状旁腺素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钙、磷、骨密度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与对照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相较于卡马西平而言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对骨代谢无显著影响。
- 张伟国
- 关键词:局灶性癫痫卡马西平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