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尧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机械带瓣管道在复杂心脏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一例
- 2012年
- 患者女,19岁,因“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Rastelli术后13年,活动后气促不适半年”人院。入院时查体:口唇无发绀;窦性心律,心尖部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减弱。超声心动图示:心房正位、心室左袢、大动脉转位,功能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瞬时返流量20m1),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肺动脉CTA造影显示:置换的肺动脉主干起自右心室右前方,管腔明显狭窄并严重钙化,主动脉与肺动脉走行换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 张伯尧唐杨烽徐激斌徐志云
- 关键词:畸形矫治术带瓣管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左心室收缩功能心脏
- 凋亡微环境促瓣膜间质细胞钙化的机制被引量:3
- 2013年
- 随着对主动脉瓣膜钙化过程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的凋亡对其组织重构的病理性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外力应变等物理因素及体内一系列生物机制的改变都会造成细胞凋亡,从而形成凋亡微环境。在瓣膜间质细胞启动凋亡的过程中,产生凋亡小体、基质小泡等能够聚集钙离子沉积、产生矿化作用的因素。该文对凋亡微环境促使瓣膜间质细胞钙化的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张伯尧徐志云
- 关键词:间质细胞凋亡小体
- 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体外钙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原代培养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并建立体外瓣膜细胞钙化模型,诱导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观察其表型变化。方法采用胶原酶两次消化法原代培养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取传代3~7代间质细胞,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钙化诱导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以标准培养基培养。1周后,行von Kossa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情况,分光光度计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瓣膜间质细胞表型蛋白,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评价模型建立情况。结果培养1周后实验组出现钙化结节,每孔钙化结节数量[(51.20±14.31)个]高于对照组[(3.60±1.8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升高(约上升4倍,P<0.05),细胞收缩表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高。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提示,实验组中成骨相关因子Runx2、osteocalcin及osteopontin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磷酸化Smad1/5/8蛋白表达也同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体外诱导钙化模型,诱导后间质细胞呈现相对激活状态,表型向收缩表型和成骨表型转化,为今后实验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模型。
- 张米刘晓红张伯尧韩林陆方林张锡武龚德军徐志云
- 关键词:主动脉瓣间质细胞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表型
- 钙化性心脏瓣膜间质细胞培养方法的应用与改进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比较胶原酶消化两段处理法与传统酶消化法培养获得的细胞质量。方法Ⅱ型胶原酶两段处理法为实验组(2g/L),传统酶消化法为对照组(2g/L)。观察两组细胞贴壁时间和24h贴壁细胞数量的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钙化性瓣膜间质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胶原酶消化两段处理法培养24h后贴壁细胞数量为传统酶消化法获得细胞数量的4倍,两组细胞获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流式细胞术证实实验组具有活性的原代瓣膜间质细胞量为94.39%,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提示99.2%呈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53.3%呈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结论应用改进后的培养技术获得的细胞数量、细胞活性及细胞表型均优于传统酶消化法且可以应用于体外模型的建立等实验。
- 张伯尧张米张锡武龚德军徐志云刘晓红
- 关键词:钙化细胞培养
-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外科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二尖瓣狭窄患者。共纳入29例患者,男22例、女7例,年龄14~76(56.3±12.9)岁。将患者手术前后临床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效果,并根据患者LVEF恢复情况,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28例患者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由(97.6±25.1)mmHg降至(25.0±9.7)mmHg,LVEF由41%±6%增加至56%±11%,左心室舒张/收缩期末直径/容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结论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左心室超声指标显著改善。术前左心室扩大程度较低可能更利于术后LVEF的恢复。
- 张锡武王律张伯尧张米徐激斌陆方林徐志云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