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珍

作品数:14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肾病
  • 5篇IGA肾病
  • 4篇细胞
  • 3篇肾病大鼠
  • 3篇肾炎
  • 3篇儿童
  • 3篇IGA肾病大...
  • 3篇病理
  • 2篇肾小管
  • 2篇肾小管间质
  • 2篇肾小管间质损...
  • 2篇紫癜
  • 2篇紫癜性
  • 2篇紫癜性肾炎
  • 2篇小管
  • 2篇小管间质
  • 2篇小管间质损害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张国珍
  • 7篇易著文
  • 7篇吴小川
  • 7篇彭晓杰
  • 5篇莫双红
  • 4篇谭红
  • 3篇冯小伟
  • 3篇何小解
  • 2篇易红
  • 2篇党西强
  • 2篇徐志泉
  • 2篇廖锋
  • 2篇陈玉雯
  • 2篇罗海伶
  • 1篇何庆南
  • 1篇钟志娟
  • 1篇张凝
  • 1篇郑卫民
  • 1篇李国
  • 1篇黄丹琳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科早期预警评分及炎症标志物对危重症手足口病诊断的意义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危重症手足口病由重型进展至危重型过程迅速,病死率高。文中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及常见炎症标志物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6例手足口病病例,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2010年版)将入选病例分成普通组(n=88)、重症组(n=128)及危重组(n=20)。收集所有患儿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PMN)、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儿童危重症评分(PCSI)。对组间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危重组WBC与PMN中位数分别为15.36×109/L及10.09×109/L,均较重症组显著增高(P<0.05);但普通组与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血清CRP和PCT均高于重症组及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PEWS(6.10±2.42)明显高于重症组(0.99±0.77);危重组PCSI(78.70±13.60)明显低于重症组(99.03±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EWS儿童早期预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83(0.962~1.000),判断最佳诊断界值PEWS为3.5分。PEWS和PCSI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5(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炎症标志物不能作为早期诊断危重症手足口病的量化指标。PEWS评分是早期诊断危重症手足口病较为理想的量化指标。
张国珍罗海伶廖锋陈玉雯冯小伟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症炎症标志物
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4
2007年
目的通过对95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分析,阐明其临床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对HSPN患儿进行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临床分型以肾病综合征型(27.4%)、蛋白尿+血尿型(24.2%)多见,病理分级以Ⅲb(42.1%)最多见;②尿检正常者可见肾脏病理改变。尿检正常型、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型以及血尿和蛋白尿型病理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型以及血尿和蛋白尿型病例,病程越长病理分级也越重(P<0.05);④免疫复合物沉积以IgA+IgG+IgM(58%)同时存在比例最高;病理分级越重,病程越短,IgA+IgG+IgM比例越高。结论HSPN患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肾炎型者病理改变相对较重,临床症状与病理不一定平行,尿检正常者病理改变也很明显,病程越长,病理改变呈加重趋势。免疫复合物沉积为IgA+IgG+IgM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
张国珍吴小川易红彭晓杰党西强何小解易著文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病理学儿童
黄芪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及NF-κB、MCP-1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复制 IgA 肾病大鼠模型,观察黄芪对实验性 IgA 肾病大鼠肾间质损害及肾组织 NF-K B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防治 IgA 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作用机理。方法28只 SD...
张国珍吴小川彭晓杰易著文莫双红谭红
文献传递
儿童狼疮性肾炎46例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观察
2018年
目的总结儿童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于本院诊断为LN的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转归特点。结果 46例LN患儿起病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为(18.02±4.59)分;临床分型最常见为急性肾炎型(47.8%),不同临床分型LN患儿SLEDA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时急进性肾炎型LN患儿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临床分型患儿(P<0.05)。22例患儿行肾穿刺活检,Ⅳ型LN占36.4%,其次为Ⅴ型及Ⅳ+Ⅴ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6例,病情活动2例,肾功能不全7例,尿毒症2例,死亡10例。急进性肾炎型LN患儿预后较其他临床分型患儿差(P<0.05)。结论 LN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变化多样,部分患儿临床表现及肾脏病变程度不一致,早期积极和长期规范化治疗可改善预后。
张国珍徐志泉周朝艾冯小伟
关键词:儿童狼疮性肾炎病理随访
黄芪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Th1/Th2免疫失衡与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Th1/Th2免疫失衡在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黄芪防治IgAN的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复制IgAN模型,干预组予黄芪颗粒剂混悬液口服,并以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蛋白尿、血尿及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NF-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尿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2.模型组大鼠肾组织NF-κB、MCP-1、TGF-β1的表达与干预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3.模型组大鼠血清INF-γ水平与干预组、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5),IL-4水平与干预组、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a<0.01);4.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肾间质病理损害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加重。结论黄芪能降低IgAN大鼠尿红细胞数、尿蛋白水平,并减轻IgAN模型大鼠肾脏病理损害,可能的机制是调节Th1、Th2平衡紊乱及抑制NF-κB激活,并减少大鼠肾组织MCP-1、TGF-β1的表达,延缓其IgAN的发生发展。
张国珍吴小川彭晓杰易著文莫双红谭红
关键词:IGA肾病T淋巴细胞亚群核因子-ΚB
黄芪对IgA肾病模型大鼠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对 IgA 肾病(IgAN)模型大鼠免疫紊乱(Th1/Th2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加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SP)复合方法,复制 IgAN 模型大鼠。...
彭晓杰吴小川易著文张国珍何小解何庆南党西强黄丹琳莫双红
文献传递
黄芪对IgA肾病模型大鼠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黄芪对IgA肾病(IgAN)模型大鼠免疫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加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SP)复合方法,复制IgAN模型大鼠。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黄芪治疗组给予黄芪颗粒剂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灌注等量蒸馏水。检测各组大鼠血尿、蛋白尿及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h2类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5(IL-5)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①IgAN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组和黄芪治疗组(P〈0.01);而IgAN模型组大鼠24h蛋白尿亦高于正常组(P〈0.05)和黄芪治疗组(P〈0.05)。②IgAN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肾间质病理损害较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明显加重;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荧光较正常组和黄芪治疗组明显增强。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肾组织有少量TGF—β1和IL-5表达,而IgAN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IL-5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TGF—β1(P〈0.05)和IL-5(P〈0.05)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④模型组大鼠血清IL-4含量[(33.74±7.52)pg/ml]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2.36±0.85)pg/ml]和黄芪治疗组[(3.24±1.13)pg/ml]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IFN-γ水平[(18.79±3.80)pg/ml]显著下降,与正常组[(46.53±5.56)pg/ml]和黄芪治疗组[(41.28±2.95)pg/ml]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可降低IgAN模型大鼠血尿和24h蛋白尿水平,减轻肾脏病理变化及IgA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IgAN模型大鼠
彭晓杰吴小川张国珍易著文郑卫民何小解莫双红谭红
关键词:免疫系统疾病
TCIRG1基因突变致恶性型骨硬化症一例报告被引量:2
2020年
报告1例恶性型骨硬化症患儿,影像学检查显示全身骨骼密度增高硬化、头颅畸形、颅板增厚并脑积水,临床症状为生长发育迟缓、贫血、血小板减少及肝脾肿大。a3亚基的质子泵ATP酶(a3 subunit of the V-ATPase,TCIRG1)基因检测发现患儿为C.117+1G>A+1213G>A复合杂合变异。TCIRG1相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恶性骨硬化症(autosomal recessive osteopetrosis,ARO)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生长发育迟缓、听力受损等。恶性骨硬化症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和基因检测,TCIRG1基因突变是该患儿恶性骨硬化症的致病原因。TCIRG1基因突变是导致恶性骨硬化症最常见原因,尤其在我国多见。骨髓移植是根治恶性ARO的唯一方法。
钟志娟张凝张国珍李国
关键词:石骨症造血干细胞移植
肾病综合征患儿钙磷代谢、骨密度变化及1,25-二羟维生素D_3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患儿钙磷代谢、骨密度变化及1,25-二羟维生素D_3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首次发病肾病综合征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活性维生素D+钙剂组(n=20)、活性维生素D组(n=20)和维生素D+钙剂组(n=22),疗程7~9个月。选取正常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6个月及停激素后2个月的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_3水平和骨密度Z值,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钙、25-羟维生素D_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磷、骨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6个月及停激素后2个月血钙、25-羟维生素D_3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Z值在治疗后6个月达最低值,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与停激素后2个月的骨密度Z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组间治疗前的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_3、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Z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及停药后2个月,活性维生素D+钙剂组患者的血25-羟维生素D_3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维生素D+钙剂组患者的骨密度Z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激素后2个月,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骨密度Z值降低,通过给予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_3及钙剂治疗均可以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及骨密度。对比三种治疗方案,活性维生素D+钙剂组能明显提高25羟维生素D水平。
张国珍徐志泉罗海伶陈玉雯冯小伟廖锋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骨密度
黄芪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及NF-κB MC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8
2008年
目的观察黄芪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肾间质损害及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防治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28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3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复制IgA肾病模型,干预组给予黄芪颗粒剂口服,并以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冰冻切片IgA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肾组织NF-κBp65,MCP-1表达的影响;半定量评分法计算病理积分以观察肾脏病理损害程度。结果①干预组大鼠的尿红细胞、尿蛋白、尿NAG酶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模型组大鼠肾组织NF-κB、MCP-1的表达与干预组、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干预组大鼠肾脏病理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能减轻模型组大鼠的尿红细胞数、尿蛋白和尿NAG酶活性;能减轻IgA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其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作用可能与下调NF-κB,MCP-1表达有关。
张国珍吴小川彭晓杰易著文莫双红谭红
关键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