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夫道

作品数:156 被引量:4,732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篇农业科学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化学工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土壤
  • 40篇肥料
  • 39篇施肥
  • 20篇控释
  • 20篇控释肥
  • 19篇养分
  • 18篇控释肥料
  • 16篇定位施肥
  • 16篇胶结剂
  • 16篇长期定位施肥
  • 14篇缓释肥
  • 12篇群落
  • 12篇长期施肥
  • 11篇结型
  • 8篇动物群落
  • 8篇养分需求
  • 8篇水稻
  • 8篇土壤动物
  • 8篇纳米
  • 7篇亚微米级

机构

  • 122篇中国农业科学...
  • 3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江西省农业科...
  • 7篇浙江大学
  • 7篇新疆农业科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吉林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55篇张夫道
  • 59篇王玉军
  • 49篇张建峰
  • 47篇张树清
  • 32篇刘秀梅
  • 28篇赵秉强
  • 23篇林英华
  • 18篇史春余
  • 17篇冯兆滨
  • 16篇何绪生
  • 15篇王茹芳
  • 12篇史吉平
  • 10篇肖强
  • 10篇张骏
  • 10篇姚青松
  • 9篇杨学云
  • 9篇林葆
  • 8篇朱鲁生
  • 8篇马路军
  • 8篇古巧珍

传媒

  • 33篇植物营养与肥...
  • 14篇土壤肥料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3篇2008
  • 10篇2007
  • 18篇2006
  • 31篇2005
  • 27篇2004
  • 17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帽儿山土壤动物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和作用被引量:10
2005年
2001年9月~2002年10月,采用凋落袋法对黑龙江帽儿山红松林纯林(Pinus skoraiensis)、落叶混交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2:1)和杂灌林(毛榛(Corylusmand shurica))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动态进行了研究.在3种林型126只分解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15 915只,隶属3门10纲20目3亚目41科,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摇蚊科(Chironomidae)、近孔寡毛目(Ol.plesiopora)、蜘蛛目(Araneae)和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鳞跳科(Tomoceridae)、棘跳科(Onychiuriclae)、甲螨亚目(Oribatida)、等节跳科(Isotomidae).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与凋落物的性质有关,且随凋落物分解变化趋势明显.3种凋落袋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总变化趋势均为5 mm>1 mm>1/300mm.大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作用大于中小型土壤动物.蜘蛛目与杂灌林中凋落物分解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林型之间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
林英华孙家宝郑桂华张夫道孙龙金森
关键词:土壤动物凋落物分解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387
2004年
本文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新型肥料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提出了未来30年我国肥料发展实行以提高质量替代数量扩张战略,走开发新型肥料之路。新型肥料开发的重点领域包括:新型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多功能性肥料等。
赵秉强张福锁廖宗文许秀成徐秋明张夫道姜瑞波
关键词:新型肥料
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的新突破被引量:1
2000年
张夫道窦富根邹燚
关键词:有机肥料连续发酵粘结剂
掺混型缓释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1)和施用等NPK养分化肥(CK2)为对照,研究了掺混型缓释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2相比,施用掺混型缓释肥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23.77%;能促进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的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8.70%、19.02%、3.93%;可以改善小麦籽粒的品质,小麦籽粒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总糖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3.49%,21.33%,1.58%,4.58%,10.73%,43.75%。
王茹芳刘俊滨张夫道王玉军
关键词:小麦
纳米氧化铁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5
2005年
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铁与有机肥、腐殖酸配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吸收铁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能够显著地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有机肥和纳米氧化铁配施(OM-Fe)处理,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89mg/g,显著高于柠檬酸铁处理(CT-Fe);纳米氧化铁和有机肥、腐殖酸配施可增强铁在植株体内的移动性,使铁向叶部转移,叶部的含铁量明显增加。纳米氧化铁与有机肥配施(OM-Fe)、纳米氧化铁(Nano-Fe)、纳米氧化铁与腐殖酸配施(HAs-Fe)处理,其植株叶部含铁量分别为218.95mg/kg、207.48mg/kg、206.64mg/kg,均大于柠檬酸铁处理(187.00mg/kg),提高了铁的利用率。此外,纳米Fe2O3还有利于促进花生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刘秀梅张夫道冯兆滨张树清何绪生王茹芳王玉军
关键词:纳米氧化铁花生养分吸收
长期定位施肥对灰漠土磷肥肥效与形态的影响
通过11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灰漠土中土壤与肥料的供肥能力、磷肥肥效的变化,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灰漠土磷素含量、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1)灰漠土的自然供磷能力为102.3%,呈逐年下降趋势,肥料的供肥能力呈逐...
刘骅王讲利毛端明桂真赵秉强张夫道
关键词:灰漠土供磷能力无机磷形态
文献传递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被引量:19
2007年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林英华刘海良张夫道白秀兰王兵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杉木林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养分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190
2004年
为揭示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对北京褐潮土定位试验田第 12年的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NPK与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各养分含量 ,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猪粪比玉米秸秆能更好地培肥地力 ,创造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繁育的土壤生态化学环境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其中 ,细菌、固氮菌数量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未观察到真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
孙瑞莲朱鲁生赵秉强周启星徐晶张夫道
关键词:长期施肥土壤微生物土壤肥力
栎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在凋落物分解中的变化被引量:16
2006年
2002年4月~2002年10月,采用凋落袋法(5、1、1/300mm)对北京九龙山栎树(Quercus liaotungensis)纯林和混交林(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2: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两种林型98只分解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3564只,隶属3门10纲19目,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啮虫目(Psocoptera)、双翅目(Diptera)、弹尾目(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formes)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以杂食性为主。混交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均大于栎树纯林,而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均低于栎树纯林,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异不显著。3种凋落物袋中,栎树纯林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1mm〉5film〉1/300mm;混交林土壤动物个体数1mm〉5mm〉1/300mm,类群数则5mm〉1mm〉1/300mm,并在8或9月达最大值。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与凋落物分解残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s〈0.786,P〉0.05)。蜱螨目在栎树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问最长,啮虫目集聚的时问最短,分别为10.33和8.53个月;膜翅目在栎树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问最长,双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5和8.13个月。
林英华杨德付张夫道王建修白秀兰王兵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栎林凋落物分解
有机物料高温快速连续发酵除臭技术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采用2种除臭方法对畜禽粪便处理进行了研究:方法1采用物理-化学除臭方法,有机物料经JH1000型鸡粪烘干机处理后,再依次降温、降尘、沸石吸附、水吸收,然后加入亚硫酸氢钠和甘油水溶液除臭;方法2采用生物-物理-化学除臭方法,在工厂化高温快速连续发酵有机物料中预先混入10%~15%的风化煤,再加入1%马粪和5%5406菌剂,充分搅拌后用抽风机将臭气抽出,在臭气进入烟囱前喷洒亚硫酸氢纳-甘油混合液,同时在发酵过程中,调节和控制发酵温度、水分、化学、生物等指标变化。经气相色谱检测分析表明,2种方法综合除臭效率分别为64%,89%,均达到国家恶臭污染排放标准要求。生物-物理-化学方法除臭效果优于物理-化学方法,适合在我国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推广应用。
张夫道张树清王玉军窦富根刘秀梅邹绍文
关键词:有机物料发酵除臭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