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义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2篇呼啸山庄
  • 2篇复仇
  • 2篇《呼啸山庄》
  • 1篇行动者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范式
  • 1篇尤利西斯
  • 1篇侦探
  • 1篇侦探小说
  • 1篇三张
  • 1篇身份建构
  • 1篇叛国者
  • 1篇期待视域
  • 1篇情结
  • 1篇线性叙事
  • 1篇小说
  • 1篇面孔
  • 1篇可接受性
  • 1篇毁灭
  • 1篇恶魔

机构

  • 5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学义
  • 2篇李方木
  • 1篇宋建福
  • 1篇李莉

传媒

  • 3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侦探小说的非线性认知叙事范式被引量:7
2009年
侦探小说表层情节结构的线性侦探过程掩盖了深层的对犯罪故事进行线性还原的非线性认知叙事过程。侦探小说非自然认知的谋篇布局,宏观结构中的"双层结构",破案过程中的多层次、多角度、多线程的多头叙述,环环相扣的叙事模式中的"子叙事"与"话语",案件场景剪贴画式的描述,线索材料的隐略或淡化,模糊多义的叙述话语等,造就了其非线性的认知叙事模式。这种叙事模式是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或人们的认知范围受到限定。侦探小说采用非线性叙事模式,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诉求,以实现其审美价值。
张学义宋建福
关键词:侦探小说非线性叙事
《雷丁监狱之歌》的三张面孔
2008年
王尔德是一个谜,他最后一部作品《雷丁监狱之歌》又仿佛给我们提供了某种线索。这首诗主要记录了囚犯们悲惨的监狱生活,但同时又从一个死囚身上昭示了诗人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对同性恋生活的欲罢不能,和对早年夭折的胞妹的无限哀思。从这三个角度来看,该诗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王尔德。
李方木张学义
关键词:面孔
“快乐的叛国者”:《尤利西斯》中物对穆利根的身份建构
2023年
勃克·穆利根是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中的一个次要人物,虽出场不多,却在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极具代表性。在塑造该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一些平常的物被赋予爱尔兰宗教、经济、殖民等社会文化内涵,拥有了亵渎、仆从、共谋或背叛等属性的社会生命。物成为行动者,构成行动者网络,把穆利根塑造成一位追求个人享乐、丧失宗教信仰、委身殖民者的代表性人物形象。探究物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能够揭示快乐叛国者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因,暴露叛国者的群体性。物发挥着对穆利根这一叛国者群体形象的建构与批判作用,折射出乔伊斯对爱尔兰国民性的审视。
张学义
关键词:行动者
论《呼啸山庄》中复仇的可接受性被引量:7
2009年
《呼啸山庄》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二百多年来受到诸多文人的批评剖析,尤其是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复仇受到世人的非议抨击。然而根据"读者反映论的期待视域"理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期待视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把复仇行为与复仇的原因联系起来,人们就会认识到希斯克里夫复仇的可理解性。
张学义李方木
关键词:期待视域复仇可接受性
恶魔的复仇与恶魔的毁灭——解读《呼啸山庄》的复仇情结
2010年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里夫在对爱情资源的争夺战中一败涂地,落败后的他怀着一生的仇恨,东山再起,重返呼啸山庄,展开了对其仇恨对象极度的精神摧残,乃至肉体的消灭。他的复仇践踏了社会的伦理道德,蔑视并跨越了法律的范度,把复仇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成就了他复仇的恶魔形象。然而复仇计划的完成带给他的只是无尽的孤独、空虚与痛苦。自私的意志操控着他那恶魔式的复仇,也使他在完成复仇计划后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走向毁灭。
张学义李莉
关键词:恶魔复仇毁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