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群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表演唱”:通向音乐剧核心的美学问题被引量:2
- 2022年
- 近年来,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和媒介融合时代传播方式的多元发展,音乐剧艺术在我国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与兴趣。与此同时,与音乐剧相关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音乐剧艺术被分解为若干细节问题展开探讨,并由外而内层层深入地指向音乐剧的本体。音乐剧作为一门跨越边界、自由开放的艺术,涵盖了多种艺术元素和歌唱表演形式。
- 张小群
- 关键词:歌唱表演艺术元素美学问题表演唱大众审美媒介融合时代
- 论音乐剧舞者的听觉训练
- 2009年
- 作为专业的舞者,舞台上缺乏韵律的艺术形象暴露了舞者在音乐理解力、感受力方面与舞蹈感知力之间的不平衡。这就要求舞者有非常敏锐的听力与内在的音乐感受力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精髓。笔者思考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建议从舞者的听觉训练入手,围绕节奏感、旋律感、结构分析、音乐感、演唱等几方面进行,并论述了在平时训练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 张小群
- 关键词:音乐剧舞者听觉训练
- 论音乐剧的整合教育观被引量:5
- 2016年
- 音乐剧的整合教育观早就深入美国的整个艺术教育体系,其通识性艺术教育已形成优良的传统,颇值我们借鉴。音乐剧这种整合教育观将艺术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多元素的训练模式打开和搭建起学生多维的艺术空间感,培养他们的整合组织融通能力。受到国际学科整合速率不断加快的影响,当前中国的许多学校大都开设了音乐剧专业和音乐剧类课程,也在积极排演音乐剧,这是时代对中国艺术教育的新要求。作者站在音乐剧跨学科整合教育的多维视角,提出"融合创新"的音乐剧教育理念。以整合艺术教育观为出发点,对整合训练的意义、作用、未来进行分析,以期通过音乐剧的整合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整合性思维。
- 张小群
- 关键词:音乐剧融通教育
- 韦伯的音乐戏剧观及《猫》的音乐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随着社会审美和艺术风貌的走向,集众多艺术形式为一体的音乐剧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构成了不同时期风格迥异、各具特征的音乐剧艺术。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以音乐的戏剧性为音乐剧的整合原点,让各艺术元素在相互观照与构建中承载并完成多重的戏剧使命。作者在对韦伯数个剧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就其较具代表性的音乐剧《猫》(Cats)整剧歌曲的实际谱例进行分析,以期探寻韦伯的戏剧音乐创作观,揭示该剧音乐戏剧性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 张小群
- 关键词:戏剧观《猫》戏剧结构
- 中西音乐剧的听觉意趣探索被引量:1
- 2014年
- 今天,全球化已经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西方音乐语言自然也成了全世界的音乐语言,这同时也给各民族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化冲击和融合的旋涡中需要认真思考:我们的风格和特点是什么?我们的中国味还在吗?能够代表我们中国文化实力的应该是什么文化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似乎缺失了当代社会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张小群
- 关键词:音乐剧意趣听觉中西音乐语言文化发展
- 音乐剧的整合教育观被引量:4
- 2016年
- 音乐剧是文本原点和戏剧统领下艺术元素的多元整合与创新融通,元素间相互作用搭建起了高维度的戏剧空间。整合艺术训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整合创意思维中得到启示,真正融入训练中去理解艺术元素的融通特性,并通过自我生活积淀与独特的视角寻求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由于音乐剧浓厚的文化属性,它实现了艺术间的融合,并超越艺术的单纯涵义而上升到人文、历史、民族等文化和精神高度。
- 张小群
- 关键词:创意思维审美视野人文思想课堂教学设计素质教育课程
- 英、美、中音乐剧风格的比较研究
- 2014年
- 比较研究英、美、中这三个国家的音乐剧风格,着眼于以下原因:英、美是音乐剧发源且盛产之地。在现代化进程中,音乐剧这种现代的综合艺术形式贴近当地百姓,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审美,并受全世界人民喜爱。而自1840年国门开放以后,中国曾经灿烂的文化国度却发生了严重的文化断裂。古老的戏曲、戏剧艺术已渐渐远离了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看到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后裔的青少年们在文化上的荒漠和思想上的寂落被西方文化契合地填入,着实令人担忧。中国尚不及英、美发达,但经济发展速度堪比当年的英美。加上音乐剧市场逐渐成熟,民众对音乐愈加喜爱,应该说中国正迎来音乐剧发展的大好时机。做此对比研究为深入学习西方音乐剧繁盛之理,以期通过音乐剧这种现代的文化载体将中国艺术精神的潜质挖掘出来,找回适合中国当代的文化之根,创造反映当代中国精神的音乐剧文化。基于以上缘由,作者对这三个国家的音乐剧文化背景、创作理念、审美特性、风格特点等进行研究,进而推导出中国音乐剧可借鉴的因素。
- 张小群
- 关键词:音乐剧
- 中国音乐剧的宣传推广与产业化探索——以《声入人心》为借鉴被引量:2
- 2019年
- 当下中国音乐剧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期,但将其置于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中看,还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一方面,中国音乐剧缺乏内生动力的创作现况与强烈的当代社会诉求形成了巨大反差,另一方面,业界缺乏对中国音乐剧足够的宣传推广和产业化意识。本文以2018年第四季度出现的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为借鉴,力图发掘音乐剧艺术与其产业化发展所综合构建的动态传导,试图从宣传推广以及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探求中国音乐剧创作和发展中难以解决并扼制其内生动力的因素,重新审视中国音乐剧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谋求中国音乐剧的更好发展。
- 张小群
-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原创
- 中国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人才培养谈起被引量:3
- 2020年
- 中国音乐剧发展30多年,音乐剧教育开办20余年,形成了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音乐剧教育以学院为中心,现有的或许可称为中戏模式、上音模式、上戏模式、北舞模式、地方模式等符合各自院校特色的培养模式。多年来,各高校摸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在各自的有效探索中相互学习与成长。立足我国音乐剧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以中国国情下音乐剧教育的特点和问题为思考,指出应重新审视音乐剧教育20多年的发展道路,并提出重构我国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的简要构想。
- 张小群
- 关键词:音乐剧
- 论筝乐的五声二变
- 2006年
- 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筝,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受地域、语言、审美习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以五声音阶为定弦,并在此定弦上千变万化从而形成具有多种艺术流派的独特而又神奇的筝乐艺术。笔者通过对筝的历史进程、各流派风格特点、二变的变化特点、声声相变的存在、筝乐思维特点等方面以及筝乐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的仔细分析和深入探讨后得出以下结论五声音阶加入二变的奇妙变化是筝乐的灵魂所在。筝乐的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前进和组合新的音乐思维。我们必须保持传统音乐文化这一本体,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很好地把握住民乐的发展方向,让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断发扬光大。
- 张小群
- 关键词:五声音阶流派音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