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效亮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地震
  • 5篇复发间隔
  • 3篇发震
  • 3篇复发
  • 3篇GPS
  • 2篇地震复发
  • 2篇地震复发间隔
  • 2篇地震危险
  • 2篇地震危险性
  • 2篇断裂带
  • 2篇应力
  • 2篇裂带
  • 2篇龙门山
  • 2篇龙门山断裂
  • 2篇龙门山断裂带
  • 2篇发震概率
  • 2篇M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发生
  • 1篇地震发生率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张效亮
  • 5篇谢富仁
  • 2篇张永庆
  • 2篇朱守彪
  • 1篇任俊杰
  • 1篇杜义
  • 1篇史保平
  • 1篇荆振杰
  • 1篇冉洪流
  • 1篇张世民

传媒

  • 2篇世界地震译丛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汶川M_S8.0级地震发震构造大震复发间隔估算被引量:10
2008年
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共约33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上大震复发可能属特征地震模式。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情况和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参数综合分析,本文从地质学、地震学和GPS数据分析三个方面评估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复发周期。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获得的龙门山断裂带MS8.0级地震的复发间隔分别为:3185a、1700—2264a和4310a,平均为3000a左右;MS7.5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1000a左右;MS7.0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500a左右。这些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相差不多,基本反映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能量水平和累积速度。
谢富仁张永庆张效亮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复发间隔
利用GPS数据估算川滇南部地震(M_S≥6.5)平均复发间隔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川滇南部GPS站点速度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和有限单元中形函数(拉格朗日差值函数)求导原则,计算了川滇南部主应变速率.在此基础上,引入Kostrov地震矩率计算方法,由主应变速率求得了研究区的地震矩率,进而借助于Ward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地震(MS≥6.5)平均复发间隔.计算结果表明,川滇南部不同震级档地震复发间隔空间分布总体上与区内主要活动断裂展布基本吻合;地震复发间隔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地震活动水平和滑动速率较高的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西南段、红河断裂西北段.所得的结果与利用历史地震资料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对于历史地震资料缺乏或不完整地区和活动断层定量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张效亮谢富仁史保平
关键词:GPS地震复发间隔应变率
汶川M_s8.0级地震断层滑动机制研究被引量:28
2009年
汶川M_S8.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地表破裂主要分布在其中的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上,尤其是沿前者发育了长达240 km左右的地表破裂带.通过对龙门山断裂带震后断层擦痕的测量,得到311条断层擦痕数据,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得到研究区8个测点的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获得了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以近水平挤压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σ_1)为76°-121°,平均倾角9°,应力结构以逆断型为主.受构造应力场及断层几何特征的影响,地表破裂呈现出分段性:映秀—北川段主要以NW盘逆冲为主,垂直位移明显;北川以北段为逆冲兼走滑,水平位移量与垂直位移量基本相当,或水平位移略大.
杜义谢富仁张效亮荆振杰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应力场断层擦痕地表破裂
中国大陆活动断裂大震复发间隔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重新编制活动断层定量参数数据库,利用中国大陆活动断裂定量资料评估了中国大陆活动断裂(段)的大震复发间隔,给出了青藏、新疆、华北3个构造区的大震复发间隔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活动断裂M7.5级以上大震复发间隔远小于华北和新疆。青藏高原从几100a到2000a,而华北和新疆则从2000a到5000a。大震复发间隔与断层滑动速率成反比,边界断裂的大震复发间隔通常比块体内部断裂短,比例关系大体为1:1.5—2.0。大震复发间隔与断裂性质相关,走滑断层的复发间隔小于逆走滑断层,逆走滑断层小于逆断层,比例关系大体为1:1.5—2.5。现有的定量数据汇编成果和大震复发间隔估计以及统计结果,既可作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参数,又可作为构造类比研究的参考信息。
谢富仁张世民张永庆任俊杰张效亮冉洪流
关键词:复发间隔
利用GPS观测数据评估川滇南部地区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
GPS以其高精度、低成本、适于密集布设和观测简单灵活等卓越特性,为各种规模尺度(从全球板块到局部断裂段)的地壳形变监测,以及构造运动提供了革命性的观测手段。最近十几年,随着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实施,积累...
张效亮
关键词:GPS复发间隔特征地震
文献传递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M=7.9级地震预计增大了三条主要断裂系的破裂应力和地震发生率
2009年
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汶川地震摧毁了四川的几座城市,夺去了69000多人的生命。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可能使部分鲜水河断裂、东昆仑断裂大部以及部分岷江断裂应力增加了0.2~0.5bar,更加接近破裂状态。这3条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活动断裂带均在离汶川发震带150~400km的库仑静应力影响范围内。由于部分受力断层上的应变累积至少已有一个世纪之久,最近的汶川地震有可能触发或加速这些断层带上新的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从而可能造成从四川省康定至道孚、青海省玛沁至甘肃省洛大以及邻近区域的强烈震动。本文利用由计算得到的汶川地震引起的应力变化以及过去10年观测到的背景地震发生率,对该地区在未来10年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以及可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在未来10年内发生M≥6级地震的概率为57%~71%,发生M≥7级地震的概率为8%~12%,是汶川地震前发震概率的2倍。
S.TodaJ.LinM.MeghraouiR.S.Stein张效亮朱守彪林间(校)
关键词:破坏性地震发生率应力和断裂系发震概率
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应力变化和四川盆地地震危险性增加被引量:4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灾难性的汶川7.9级大地震袭击了青藏高原东缘,造成四川盆地西部多个大城市房屋倒塌和大量人员伤亡。如此大的地震之后,地壳应力的重新调整通常会导致破坏性地震发生(Steinet al,1997;Stein,1999;McCloskey et al,2005;Parsonset al,2000;Parsons,2002)。5月12日地震的主震造成龙门山和四川盆地连接处最大位错量达9m,说明复杂的走滑和逆冲运动(Ji and Hayes,2008)为该地区的特征(Burchfiel et al,1995;Densmore et al,2007)。四川盆地及其周边也有其他活跃的走滑和逆冲断层相互交错。本文利用地震断层模型计算了由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应力变化,结果显示很多地区应力显著增加。快速给出这种应力变化图像有助于确定未来可能发生强余震的断层段。
T.ParsonsC.JiE.Kirby张效亮朱守彪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地震危险性应力变化青藏高原东缘STEIN房屋倒塌
利用GPS数据和实时概率模型评估川滇南部中长期地震危险性被引量:2
2009年
应用GPS数据确定法和地震矩率法计算了川滇南部主要活动断裂分段特征地震复发间隔,在此基础上,运用实时概率模型计算了各条断裂未来10年、30年、50年、100年的发震概率。结果表明,川滇南部未来百年特征地震复发的可能性按概率值大小依次为:安宁河断裂带小相岭段,小江断裂东川段,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段,则木河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丽江宁蒗段,小江断裂带华宁段,小江断裂带嵩明宜良段和红河断裂带北西段。
张效亮谢富仁
关键词:GPS地震复发间隔发震概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