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春

作品数:20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油田
  • 11篇甘谷驿油田
  • 8篇油藏
  • 7篇低渗
  • 5篇储层
  • 4篇油层
  • 3篇低渗油藏
  • 3篇油气
  • 3篇特低渗
  • 3篇空气泡沫驱
  • 2篇低渗透
  • 2篇低温油藏
  • 2篇调驱
  • 2篇调驱技术
  • 2篇延长油田
  • 2篇延长组
  • 2篇油层组
  • 2篇油气分布
  • 2篇油气关系
  • 2篇三角洲

机构

  • 16篇延长油田股份...
  • 8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延长油矿管理...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0篇张新春
  • 5篇杨兴利
  • 3篇赵靖舟
  • 3篇张建成
  • 3篇张冠华
  • 2篇庞雯
  • 2篇李星红
  • 2篇李瑞
  • 2篇吴飞鹏
  • 2篇刘曙光
  • 2篇郭德运
  • 2篇蒲春生
  • 2篇杨红斌
  • 2篇周海成
  • 1篇焦伟杰
  • 1篇王兴志
  • 1篇王凤琴
  • 1篇王建民
  • 1篇李相方
  • 1篇叶政钦

传媒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应用化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中外能源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4+5、长6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4年
储层物性是油田勘探、开发的重要参数,而且储层物性参数与油气藏地质储量的可靠性、油气藏地质的认识都紧密相关。同时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是影响储量计算结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储层评价的一个难点问题,直接关系到勘探开发决策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甘谷驿唐157井区长4+5、长6油层岩心、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四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评价了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认识储层和制定开发对策提供技术支撑。
张娟王建民张新春
关键词: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一种可移动式油田集油台倒油泵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油田集油台倒油泵,包括工作台、泵体和电机,所述工作台的下表面固定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且所述固定盒的内部下表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圆轴,所述圆轴的顶端...
张新春白登武杨建鹏孙小宏张建成兰延陵应丹丹魏宁李延军姜易博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6段低渗储层孔隙微观发育特征及成岩演化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甘谷驿油田长6段低孔低渗储层,结合区域沉积及地质资料,充分利用岩石薄片分析、压汞及扫描电镜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储层孔隙发育类型及特征、孔隙结构划分及孔隙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长6段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约10%,渗透率在(0.1~2.0)×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其次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胶结物溶孔,局部发育微裂隙及晶间孔隙,总面孔率在5%左右。另外,依据孔隙结构参数及J函数法,将孔隙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孔隙的发育特征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溶蚀作用对后期的孔隙演化均有重要作用,早期的成岩阶段以压实及胶结作用为主,形成原生残余粒间孔隙,而在成岩阶段后期,次生孔隙发育,形成2种类型次生孔隙,即浊沸石溶蚀孔以及绿泥石、水云母溶蚀形成的溶蚀孔。
张新春王兴志
关键词:甘谷驿油田
空气泡沫/凝胶复合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的模拟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空气泡沫/凝胶复合驱技术综合了凝胶和空气泡沫的双重优势,在中高温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的应用较少。根据陕北地区特低渗油藏地质储层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为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凝胶和泡沫的注入顺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凝胶注入量、泡沫液注入速度、空气注入速度和泡沫总注入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水驱高含水后,优先注入凝胶段塞,再注入泡沫,调堵效果最好。空气泡沫/凝胶复合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饶鹏杨红斌蒲春生李星红吴飞鹏张新春杨兴利
关键词:凝胶提高采收率
甘谷驿油田长6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从甘谷驿油田的测井、钻井、录井、分析化验、油藏工程、生产测试、开发动态资料为手段,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开发地质学、油藏工程为理论基础,以″精细、定量、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为原则,利用先进的三维油藏地质...
张新春
关键词:低渗油藏油气储层地质建模
文献传递
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透低温油藏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空气泡沫调驱技术综合了空气驱和泡沫驱的优点,可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在中高温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浅层特低渗透低温油藏中的应用较少。根据陕北油区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透低温油藏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室内实验低渗透层中的原油被明显启动,驱油效率由水驱阶段的8.33%升高到50.55%;矿场试验井组含水率由98%下降至73%,产液量由3m3/d降至0.8m3/d,平均单井产油量由0.05m3/d增至0.2m3/d。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在甘谷驿油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对同类油藏的增油控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杨红斌蒲春生吴飞鹏张新春杨兴利李星红郑黎明
关键词:甘谷驿油田
陕北甘谷驿油田东区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相特征被引量:21
2004年
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砂体内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结合甘谷驿油田上百口井的测井资料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认为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绘制了长61、长62、长63油砂体的平面分布图,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的位置.由砂体展布图看出,自长64至长61期,三角洲前缘逐渐演化为三角洲平原,表明研究区湖盆逐渐萎缩,三角洲沉积范围不断扩大,属进积式三角洲沉积.
庞雯郭德运赵靖舟李瑞刘曙光张新春
关键词: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沉积延长组长6油层三角洲平原油田
延长油田典型“三低”油藏空气泡沫驱试验与认识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提高延长油田"三低"油藏开发效果,探索空气泡沫驱在该类油藏的可行性,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东、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唐80井区和旗35井区开展了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泡沫驱最终驱油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相比先水驱再空气泡沫驱,直接空气泡沫驱的驱动方式更有效,获得相同的较高驱油效率需要的总注入量更小。同时,据2个井区的矿场试验结果,单井月增油幅度最高达215%,单井累积增油幅度最高达近40%,单井含水率最高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唐80井区综合含水率下降约16个百分点,自然递减率较注水区低13个百分点以上,降水增油效果非常明显。另据耗氧安全分析和矿场试验监测结果,套管气氧含量基本都在5%以内,且随时间的延长,氧含量均越来越低。通过上述研究和试验认为:空气泡沫驱在延长油田"三低"油藏具有经济和安全的双重可行性,打破了低温低压油藏不适合空气泡沫驱的常规理念,对同类油藏的实施具有借鉴和向导意义。建议矿场试验中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气窜的发生,加强油藏动态和产出气的监测与分析,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驱油效果。
尚庆华杨永超陈龙龙童长兵张新春齐春民
关键词:延长油田空气泡沫驱驱油效率矿场试验
延长油田凝胶-空气泡沫综合调驱技术实验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凝胶-空气泡沫综合调驱的方案。利用方形裂缝性岩心和填砂管岩心模拟油藏条件,对凝胶和空气泡沫的注入方式、段塞大小等一系列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凝胶注入量为0.3 PV时可有效封堵裂缝性岩心的高渗条带;气液体积为3∶1、气液小段塞多周期交替注入时生成的泡沫质量最佳;非均质油藏综合调驱最佳注入方案为0.3 PV凝胶+0.6 PV空气泡沫,可将综合采收率提高40%以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凝胶-空气泡沫综合调驱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油藏原油采收率,具有在同类油藏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郭茂雷黄春霞余华贵张新春张冠华周海成
关键词:矿场试验
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位于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一阀体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插筒,所述第二阀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
张建成张新春杨兴利焦伟杰杨海龙魏宁李璐王建宁杨凡谢新刚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