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5篇毒性肝炎
  • 5篇病毒
  • 5篇病毒性
  • 5篇病毒性肝炎
  • 4篇血清
  • 4篇乙型
  • 4篇慢性
  • 3篇乙型肝炎
  • 2篇血清瘦素
  • 2篇血清瘦素水平
  • 2篇乙肝
  • 2篇瘦素
  • 2篇瘦素水平
  • 2篇死因
  • 2篇肿瘤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纤维化
  • 2篇慢性乙型
  • 2篇坏死

机构

  • 8篇杭州市第六人...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8篇张新萍
  • 3篇刘宝根
  • 2篇陈亚岗
  • 2篇王先开
  • 2篇赵春
  • 2篇李沛
  • 1篇李兰娟
  • 1篇白明辉
  • 1篇邵芯仪
  • 1篇徐建亮
  • 1篇周丽萍
  • 1篇俞海燕
  • 1篇刘宏景
  • 1篇叶卫江
  • 1篇李晓鸥
  • 1篇田静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健康研究

年份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1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82例经肝穿病理证实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测定其体积指数,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用 RIA 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如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III)、层粘蛋白(LN)。结果纤维化分期为0~4期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4.21±2.96)ng/ml,(4.82±4.48)ng/ml,(6.30±5.96)ng/ml,(7.97±4.52)ng/ml,(10.08±5.18)ng/ml,差异显著(F=2.629,p=0.041);女性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8.51±5.35)ng/ml 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5.25±4.73)ng/ml(t=2.784,p=0.007);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277(p=0.012)。结论在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其血清瘦素水平亦相应升高,肝纤维化的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正相关。
赵春张新萍王先开陈亚岗
关键词:瘦素肝纤维化乙型肝炎血清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拉米夫定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连续用1年。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由(4.67±6.65)ng/mL降为(2.46±3.86)ng/mL(t=2.574,P=0.014);患者的HBVDNA水平下降(5.42±3.08)lgcopis/mL(t=11.406,P<0.001)。结论经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下降;拉米夫定可能通过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而影响肝纤维化的进展。
王先开赵春张新萍陈亚岗
关键词:拉米夫定瘦素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5
2005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3组,A组29例,B组31例,C组34例。A组内科治疗加PE联合CVVH治疗,B组内科治疗加PE治疗,C组仅予内科治疗。比较三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并观察A组和B组人工肝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改变。结果A组肝性脑病意识转清率50.0%(5/10),低钠血症改善,白细胞介素(IL)-8下降,IL-10上升,近期有效率82.8%,生存率48.3%;B组肝性脑病意识转清率18.2%(2/11),低钠血症、IL-8、IL-10无改变,近期有效率48.4%,生存率22.6%;C组肝性脑病意识转清率9.1%(1/11),近期有效率26.5%,生存率20.6%。结论内科治疗加PE联合CVVH能降低IL- 8,升高IL-10,提高生存率,且方便可行,应作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的主要方法。
叶卫江李兰娟俞海燕张新萍田静白明辉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VVHPE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刘宏景李沛刘宝根张新萍周丽萍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电化学发光法DNA定量乙型肝炎患者FQ-PCR
前降钙素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严重感染时的变化和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分析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严重感染时血清前降钙素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介质的关系。方法对 3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败血症的患者 ,测定其血清和腹水的前降钙素 (PCT)、肿瘤坏死因子 (TNF)、内毒素 (LPS)和C反应蛋白 (CRP)。结果 合并严重感染时 ,PCT明显增高 ,增高幅度与感染程度呈正比 ,且与未合并感染者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同时还发现PCT的增高与TNF ,LPS和CRP的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PCT是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严重细菌感染的一个新型、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对于鉴别感染与否 ,是否为细菌性感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李晓鸥张新萍
关键词:前降钙素慢性病毒性肝炎PCT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
临床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不同临床分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17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 α水平。结果 :175例肝炎病人中 ,急性重型肝炎 15例 ,TNF α平均含量 8.0 9± 1.85ng/ml;慢性肝炎 76例 ,其临床分型及TNF α平均含量分别是 :2 2例重度慢性肝炎 5 .94± 1.87ng/ml,2 4例中度慢性肝炎 5 .5 2± 1.6 7ng/ml,30例轻度慢性肝炎 3.0 3± 1.0 2ng/ml;肝炎肝硬化 14例 4.71± 1.2 7ng/ml;急性肝炎40例 1.0 2± 0 .35ng/ml;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30例 0 .90± 0 .2 1ng/ml。结论 :除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急性肝炎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外 ,其余临床各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 )均有显著差异 ,在与其它检测指标配合下 ,血清TNF
张新萍徐建亮刘宝根
关键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病毒性肝炎
非肝炎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调查
1999年
目的:探讨非肝炎患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持久性。方法:对396例非肝炎患儿行HBsAg、抗-HBs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仅228例抗-HBs阳性,占总病例57.6%。并随着年龄增加,抗-HBs阳性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疫持久性欠佳,3~6岁应考虑给予加强。
邵芯仪李沛张新萍刘宝根
关键词:非病毒性肝炎抗-HBS乙肝疫苗
生物芯片技术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
2001年
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快速和平行测定核酸序列、蛋白质及定量分析的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谱分析、新基因的发现、基因突变检测及多态性分析等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本文就该技术在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张新萍
关键词:生物芯片病毒性肝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