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正秋

作品数:27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气候
  • 6篇气象
  • 5篇气候变化
  • 5篇值模拟
  • 4篇数值模拟
  • 4篇陆面
  • 3篇应对气候变化
  • 3篇远程
  • 3篇气候诊断
  • 3篇全球变化
  • 3篇服务器
  • 3篇臭氧
  • 2篇登录
  • 2篇地球
  • 2篇信息处理
  • 2篇信息处理技术
  • 2篇页面
  • 2篇页面文件
  • 2篇应用效率
  • 2篇远程交互

机构

  • 26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27篇张正秋
  • 9篇苏京志
  • 8篇祝从文
  • 7篇陆龙骅
  • 6篇卞林根
  • 5篇周秀骥
  • 3篇容新尧
  • 2篇刘晶淼
  • 2篇李月洪
  • 2篇李维亮
  • 2篇孙菽芬
  • 2篇陈昊明
  • 2篇郑向东
  • 2篇梁宏
  • 1篇周国贤
  • 1篇白月明
  • 1篇刘伯奇
  • 1篇李世奎
  • 1篇辛羽飞
  • 1篇贾朋群

传媒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南极研究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局气...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息远程交互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远程交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相互之间进行通信的第一用户终端、第二用户终端及服务器,包括:第一用户终端上显示一页面编辑界面;响应用户在页面编辑界面上的编辑操作,并根据编辑操作生成页面文件;将页面文件...
张正秋祝从文苏京志
气候诊断和数值模拟集成分析系统介绍
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气象业务与科研成果越来越密切,迫切需要一种科研人员与气象业务人员互动的平台。目前,国际上出现了各种远程客户软件(如FTP,SSH),但不能使科研人员与业务人员产生互动。为此,我们研制了"气候...
张正秋
关键词:数值模拟气候业务
百年来上海、北京气候突变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6
1991年
本文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1873—1989年上海、北京的气温、降水时间序列进行了突变检验。其结果表明,上海、北京的百年气温分别在1932年和1919年出现冷转暖的气候突变。同时,还判别出上海降水在1906年发生突变,其后进入一个相对多雨时段。北京降水突变在1903年,而后进入一个相对少雨时段。另外,还用其它方法对突变点加以验证说明。
李月洪张正秋
关键词:气候
陆面网格尺度变换时植被类型处理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陆面模式与大气模式耦合,对比分析了模式网格点上多种植被并存和单一植被两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同时给出了网格元上地表有效温度、地表有效感热和潜热通量等的计算方案。试验使用SSiB陆面模式并以HAPEX-MOBILHY资料作为气象强迫场。试验结果表明:如果将网格元上多种植被类型归类成同一种植被类型,模式对有效地表温度、感热和潜热通量等的计算结果与考虑多种植被类型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根据实际情况,HAPEX-MOBILHY试验区40%为森林,60%为混合农业区,如果根据一般的植被类型归类法,将该试验区全部看作草地,其积分结果与将该试验区看作40%为落叶针叶林和60%为草地的积分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虽然有些植被类型在网格元上所占的覆盖面积较小,但它却对网格元上地表通量的计算有较大的贡献。该研究对今后陆面模式耦合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正秋孙菽芬
关键词:陆面模式植被类型
极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素有地球三极之称,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南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必须对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有所研究。在当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地球三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样的,这些变化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我国的天气气候也会发生影响。加强对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监测,研究地球三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是我国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陆龙骅卞林根张正秋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化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诊断和数值模拟集成分析系统
本发明涉及气象分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候诊断和数值模拟集成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后台控制终端、前台用户交互终端和服务器;后台控制终端,用于载入进行气候诊断和数值模拟的底层功能程序,并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底层功能程序共...
张正秋祝从文苏京志
一些陆面要素非均匀分布对模式计算结果影响的理论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应用平均参数化方法,从理论上分别研究了地表温度、地面粗糙度、积雪深度和密度非均匀分布对相关物理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地表温度的非均匀分布影响后,模式网格上平均地面的长波辐射通量增加,地面饱和水汽压也增加;在相同的地表温度分布变差系数和常温情况下,与长波辐射通量相比,地面饱和水汽压的变化对地表温度非均匀分布较为敏感;地面粗糙度非均匀分布对地面中性曳力系数和BATS型地面积雪覆盖率有一定的影响;积雪深度和密度非均匀分布也对地面积雪覆盖率有一定的影响。
张正秋周秀骥李维亮孙菽芬
关键词:地面粗糙度地表温度积雪深度陆面
陆面气象要素非均匀分布对模式计算的影响及其参数化初步探讨被引量:8
2002年
为改进陆面过程的参数化 ,初步探讨了模式中陆面气象要素次网格尺度不均匀性分布对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应用平均化方法初步探讨陆面过程的参数化 ,并分析了气象要素次网格尺度不均匀性分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 ,次网格尺度不均匀性分布对模式的计算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可用平均化方法对陆面过程次网格尺度不均匀性分布进行初步参数化。
张正秋周秀骥李维亮
关键词:次网格尺度
Nelder-Mead单纯形算法改进及在气象上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Nelder-Mead Simplex(NMS)算法是一种查找多元函数局地最小值的无微分算法,在现代科学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对NMS算法的改进方法。改进后,大大简化了其计算过程,提高了该算法的收敛速度。利用改进后的算法对陆面过程参数进行了拟合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NMS算法对非线性公式具有非常高的拟合精度,可将其应用于气象学上非线性问题计算或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张正秋
关键词:气象学
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和昭和站大气臭氧的中期振荡特征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用1993和1994年7~12月中山站及昭和站大气臭氧观测资料和1993年7~12月中山站地面温度、气压及戴维斯站探空资料,对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和昭和站的中期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是南极地区大气臭氧和各层次温压参数普遍存在的两种主振荡周期,且在不同年份其振荡强度也有所不同。在中山站和昭和站地区,1993年大气各参数的准二周振荡强度大于准一周振荡,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都是由西向东传播的;而在1994年则除准一周振荡外未出现准二周振荡。在普里兹湾地区平流层中下部臭氧和等压面高度、温度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的位相差很小,振荡是同时发生的。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都可以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穿越对流层顶,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中期振荡有着密切的关系。准二周振荡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天气尺度的中期振荡,在不同地区可以对应不同的天气实体。在南极地区,大气臭氧总量的准二周振荡可能是极涡本身固有振荡的反映,而周期较短的准一周振荡则可能是外来扰动强迫振荡的反映。
陆龙骅周秀骥卞林根张正秋郑向东
关键词:臭氧洞大气臭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