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伟
- 作品数:168 被引量:1,346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同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关联度或然性初探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逐次回归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草甸、草原、人工草地、农田)的67块样地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耦合性进行分析,以明晰土地利用格局或植被演替对土壤有机碳同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含量在草地利用模式变化或演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土壤有机碳含量同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关联度的或然性受到草地的利用模式、利用强度和利用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人工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同地上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之间无明显的耦合关系;健康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容易同放牧顶级群落优势种数量特征建立一定的耦合关系。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容易同提高限制性土壤养分的植物功能群建立耦合关系。
- 林丽李以康张法伟郭小伟刘淑丽杜岩功曹广民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含量群落演替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气温、降水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周期特征被引量:18
- 2009年
- 依据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1980—2007共28年的气温、降水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数据,采用墨西哥小帽母函数对其进行周期特征的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水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均存在13年的主要周期,但气温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次要周期(均为2年)对其年际变化的影响较小,而降水次要周期(4年)的影响较大.三者的滞后相关分析发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在20年时间尺度上主要受控于气温,且对后者存在5~9年较弱的延迟效应;而与降水的关系较小.
- 张法伟李红琴李英年李以康林丽
-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小波分析
- 典型高寒植物生长繁殖特征对模拟气候变化的短期响应被引量:12
- 2010年
- 高寒植物的生长繁殖策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但研究较少。在青藏高原东北的祁连山南麓坡地,于2007年沿3200~3800m海拔进行了植被的等距双向移栽实验并研究了典型高寒植物的生长繁殖策略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移栽样线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的递减率为0.51℃/100m。高寒植物移栽到高海拔后,其株高、基叶数、最大(小)叶面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在3400m海拔处最高,其余3海拔处较低的趋势;而生殖枝数、花数和有性繁殖投入等生殖策略的响应则不明显,但具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最后在3800m处升高的变化。结果印证了气候变化对高寒植物生长性状的影响比生殖策略快速的假说。
- 李英年薛晓娟王建雷朱志红张法伟李婧梅汪诗平周华坤
- 关键词:高寒植物
- 青藏高原典型植被土壤溶解性氮与植物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研究区域位于中国生态网络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选取青藏高原典型植被禾草-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对其土壤速效无机氮(IN)/溶解性有机氮(DON)储量与植物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三种草地土壤IN储量同地上植物量具有正相关性,其中灌丛相关系数高于草甸;地带性植被(禾草-矮嵩草草甸)土壤IN储量同地上植物量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其偏途演替阶段(小嵩草草甸);土壤溶解性有机氮的消耗同地上植物量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其中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达到中度相关水平,禾草-矮嵩草草甸为低度相关水平;地下根系现存量同IN/DON之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土壤IN/DON对地上植物量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贡献,如果这一论断成立,那么研究其对植物量形成的贡献形式及过程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林丽李以康崔莹张法伟韩道瑞郭小伟李婧曹广民
-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氮植物量高寒草甸
-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地面热源强度与生物量的初步研究(英文)被引量:5
- 2007年
- 以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数据为资料,对矮嵩草草甸2002年的地面热源强度和地面热量平衡以及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观测期内,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的地面均为热源,热源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地面热源强度的平均值为88.5 W.m-2;地上、地下生物量也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地上生物量与热源强度有正相关关系,而地下生物量与热源强度则出现较复杂的关系,在生长季前期和后期表现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生长季中期则呈现为负相关关系。
- 张法伟李红琴刘安花李英年
-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热量平衡生物量
- 轻、中度退化草甸中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使用技术规程
- 李以康周华坤韩发张法伟赵晓辉皮立周同永邓黎周彦艳
- 该规程对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在青海省中、轻度退化高寒草甸的适用范围、试剂配制、使用方法、喷洒时期、注意事项等技术内容进行了规定。2.该规程是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资料准确、数据翔实,操作性强,对高寒牧区植...
- 关键词:
- 关键词:草甸植物生长调节剂
- 草毡表层演化对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2年
- 高寒草甸占青藏高原面积的60%,是高原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主体基质。近几十年来高寒草甸呈现多模式、多途径、重危害的退化特征,已对我国水资源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青海省果洛州和海北州,以典型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时空互代的方法,对其草毡表层厚度对土壤持水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土壤因子,明晰人类活动干扰对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高寒矮嵩草草甸由禾草-嵩草群落向矮嵩草群落、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群落和杂类草-"黑土型"次生裸地的演替,其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单峰变化曲线,最高值出现于小嵩草群落时期(草毡表层开裂期),分别为117.08%和105.75%,最低值出现于杂类草-"黑土型"退化草地时期,分别为70.00%和60.92%;在自然条件下,草地自然含水量表现出随退化演替持续降低的趋势,土壤持水能力和草地自然含水量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分异特征。土壤容重、孔隙度、活根/土体积比、草毡表层厚度和地表生物结皮发育程度均是影响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持水能力发挥的主要因子,持水量与土壤孔隙度和活根/土体积比成正比,与土壤容重成反比,土壤中牧草活根对水分的吸附是高寒矮嵩草草甸水源涵养的主要机制。土壤降水入渗速率与土壤持水量无关,但却与草地自然含水量成显著相关关系。草毡表层的加厚,有利于土壤持水能力的提高,但伴随着生物结皮扩张与老化,会导致降水入渗速率的降低。保持适度厚度的草毡表层是保障高寒矮嵩草草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发挥的关键。
- 李婧杜岩功张法伟郭小伟韩道瑞刘淑丽曹广民
- 关键词:退化演替田间持水量入渗速率
- 青南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土壤固碳潜力被引量:11
- 2012年
- 青南与青北高寒草甸植被、土壤、气候类型相似,地植被、土壤碳密度可比性强.研究表明,青南高寒草甸植被退化严重,植被和土壤碳密度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植被碳密度分别为921.281、809.998、237.974gC.m-2和75.972gC.m-2,0~40cm土壤碳密度分别为16.760、16.145、14.360gC.m-2和12.945kgC.m-2.在青北未退化草甸植被和0~40cm层次土壤碳密度分别为1 149.327gC.m-2和20.305kgC.m-2.相对青北高寒草甸植被类型而言,青南高寒草甸轻度、中度、重度、极度退化的植被固碳密度分别增加228.046、339.329、911.354gC.m-2和1073.355gC.m-2,而对应0~40cm层次土壤固碳密度可分别增加3.545、4.160、5.946gC.m-2和7.359kgC.m-2.以青南当地未退化草地而言,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的高寒草甸0~20cm层次土壤固碳密度可达1.694、2.087、3.537kgC.m-2和4.282kgC.m-2,表现出较大的固碳潜力.
- 李英年徐世晓赵亮张法伟
- 关键词: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固碳潜力
- 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大气CO_(2)浓度时间变化特征
- 2021年
- 大气CO_(2)浓度的持续升高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危机,准确获取CO_(2)浓度的时空格局是科学评估气候演变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连续高频(10 Hz)地观测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矮嵩草草甸的大气CO_(2)浓度,以期获取其变化特征。2019年—2020年的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的平均日变化在生长季为U型,在非生长季表现为夜间较高白天较低的特征。大气CO_(2)浓度年均值为(395.4±37.3)×10^(-6),在1月相对最高(418.8±9.1)×10^(-6),在6月相对最低(378.0±44.9)×10^(-6),由于冻土消融导致4月出现一个小高峰(407.6±12.9)×10^(-6)。因此,高寒草甸CO_(2)浓度变化是群落光合、系统呼吸及土壤冻融的综合结果。
- 李红琴李红琴张法伟
- 关键词:高寒矮嵩草草甸青藏高原
- 退化高寒草甸暖季休牧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特性被引量:6
- 2022年
- 为探讨暖季休牧恢复过程中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恢复特性,本研究对泽库县退化高山嵩草草甸暖季休牧样地不同恢复阶段植被和土壤特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植被高度、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等生态功能属性随自然恢复时间的延长不断得到改善(P<0.05),在恢复末期(9—10年)恢复最好;植被盖度、地下生物量、多样性、土壤容重等恢复效果逐渐增强,并在恢复后期、恢复末期趋于稳定;随着休牧时间的延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存状态指数逐渐增大,在恢复末期达到了10.27,而植被退化的指示物种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和瑞苓草(Saussurea nigrescens)生存状态指数逐渐减小,从较高的优势物种逐渐被垂穗披碱草等物种所替代。对草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暖季休牧样地草地质量在恢复末期的草地质量评分最好。本研究为推广实施暖季休牧来恢复退化高寒草甸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张光茹罗方林张法伟祝景彬贺慧丹杨永胜王春雨李英年
- 关键词: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