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腊梅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沙地
  • 3篇科尔沁沙地
  • 2篇生境
  • 2篇生物量
  • 2篇坡位
  • 2篇干旱沙地
  • 2篇半干旱沙地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雨强
  • 1篇增雨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特征
  • 1篇沙地植被
  • 1篇沙质草地
  • 1篇生境变化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特征
  • 1篇物量
  • 1篇纤维素分解
  • 1篇纤维素分解菌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张腊梅
  • 6篇赵学勇
  • 5篇岳祥飞
  • 4篇罗永清
  • 3篇周欣
  • 2篇朱阳春
  • 2篇张铜会
  • 2篇云建英
  • 2篇李玉强
  • 2篇刘新平
  • 2篇王少昆
  • 1篇黄文达
  • 1篇曲浩
  • 1篇左小安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科尔沁固定沙地植被特征对降雨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5
2014年
选择科尔沁固定沙地利用一种野外增减雨试验装置研究了沙地植被生长特征对降雨增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6月,降雨增减变化对植物群落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减雨60%和30%时,植物群落平均高度比对照分别降低8.8%和2.3%,增雨60%和30%时,则分别增加6.8%和1.4%;相比增雨60%,增雨30%更能促进群落盖度的增大;降雨量变化影响群落植株密度。(2)1a的降雨增减变化对沙地植被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减雨可显著增加7月物种的丰富度(P<0.05)。(3)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大,在增雨30%时达到最大值;而地下生物量会随着降雨量增加而显著增大,同时,减雨60%也使地下生物量增加。此外,降雨量的增加和减少都会使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增加。(4)固定沙地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20 cm之间,占总地下生物量的52.7%;降雨量的增加显著增加20—40 cm土壤中根系的分布,当降雨量减少60%时,20—40 cm土壤中根系的分布也略有增加,增雨60%和减雨60%对地下生物量在40—60 cm土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张腊梅刘新平赵学勇张铜会岳祥飞云建英
关键词:增雨半干旱沙地植被特征生物量
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不同坡位土壤C,N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沙丘不同坡位土壤碳氮的分布特征,旨在探索沙丘不同坡位植被演替机制。[方法]选取高于5m的半固定沙丘,沿主要风向于坡底、坡中、坡顶和背风坡设置样点,对土壤容重、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总氮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碳氮比、碳氮密度和碳氮储量。[结果](1)不同坡位土壤碳含量均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主要变异层发生在0—40cm层。不同坡位土壤碳含量在30—40cm层和60—100cm层存在差异。(2)氮含量与容重在不同坡位和不同深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碳氮比在坡底和坡顶存在显著的垂直差异性,背风坡60—100cm层土壤碳氮比显著高于其它坡位。(3)各坡位土壤碳密度随深度增加显著下降。30—40cm层土壤碳密度存在显著的坡位差异,而土壤氮密度的垂直差异和坡位间差异均不显著。(4)半固定沙丘土壤碳氮储量分别为716.89和94.14kg/m2,不同坡位差异性不显著;碳储量的构成在4种坡位差异较大,而各坡位不同深度土壤氮储量对总储量的贡献差异较小。[结论]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土壤碳氮含量与密度不同坡位的差异较小,同时各坡位的碳氮均存在显著的垂直差异性,尤其在30—40cm层,变异程度较大,这可能与该层植物根系分布有关。
罗永清丁杰萍赵学勇李玉强周欣朱阳春岳祥飞张腊梅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坡位土壤特征
小叶锦鸡儿灌丛不同部位穿透雨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2012年7-9月中旬,以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灌从为对象,研究了其不同部位的穿透雨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的总降雨量为105.99mm,其中,12.5%的降雨事件<2mm,50%的降雨事件<5mm。穿透雨量占同期降雨量的76.80%。小于1 mm的降雨对于灌丛下土壤不能产生补给,全部降水都被灌丛截留进而蒸发,对灌丛下土壤属于无效降水。穿透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5.67%、56.87%。穿透雨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公式较好的表达(P<0.01,R2=0.73)。穿透率随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两者呈显著的对数关系(P<0.01)。在灌丛不同部位,穿透雨量大小表现为"冠幅边缘>1/2冠幅>灌丛基部"的特征,穿透雨量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显现出冠幅边缘处快于1/2冠幅和灌丛基部处,1/2冠幅处快于灌丛基部。
张腊梅刘新平赵学勇张铜会曲浩罗永清云建英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降雨强度穿透雨
科尔沁沙质草地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分解能力被引量:9
2015年
从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中,通过分离、纯化、初筛和复筛得到2株分解纤维素(CMC)能力较强的真菌(NM1-1和NM1-2),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分别为伪弯头曲霉(Asperigillus pseudodeflectu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NM1-1和NM1-2对布条的分解效果较好,30d的分解率分别达到15.69%和16.91%;凋落物分解试验表明,加NM1-1和NM1-2的草地凋落物分解率在30d内分别达53.61%和45.72%,分别比对照高7.70和6.42倍。NM1-1和NM1-2的CMC酶活性显著高于其生存的土壤环境。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筛选不仅补充了沙质草地土壤功能微生物库,同时对沙地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有效养分输入起到促进作用。
王少昆赵学勇黄文达李玉强岳祥飞张腊梅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
不同生境中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生长特征及地下生物量分布被引量:2
2015年
植物根系活动是植物-土壤系统物质周转的关键环节。为研究不同坡位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根系生长特征,用土钻法调查了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不同坡位0~60cm深度差不嘎蒿活根与杂质(包括死根与根表脱落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坡位间差不嘎蒿活根与杂质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差不嘎蒿活根的垂直分布特征在各坡位不同,在坡中和坡顶,主要分布在0~20cm层,而在坡底和背风坡,垂直分布较均匀;总生物量和杂质生物量在各坡位的垂直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差不嘎蒿群落特征与植株生长特征在不同坡位间存在显著差异,坡底盖度及物种数高于其他部位,坡底和背风坡差不嘎蒿植株密度减小,单株高度增加。差不嘎蒿活根生物量与自身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自身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差不嘎蒿根生长和分配是其在不同沙丘生境生长策略变化的重要反映。
罗永清赵学勇周欣朱阳春岳祥飞张腊梅
关键词:坡位科尔沁沙地
半干旱沙地生境变化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储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4年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丘固定过程中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以及草地4种生境类型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含量与储量特征。结果表明,沙地生境变化对植物叶干重、枝干重、总生物量及其碳、氮含量与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1);固定沙丘的叶干重、枝干重、总生物量及其碳氮储量均大于流动沙丘与半固定沙丘,草地的叶干重、枝干重、总生物量、枝和总的碳储量、枝的氮储量均小于固定沙丘而大于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叶、枝及总碳含量与枝的碳储量大于流动沙丘,而叶、枝及总氮含量小于流动沙丘。一年生植物分别占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草地总生物量的63.99%,79.28%,70.86%;灌木占半固定沙丘总生物量的73.15%;C3植物生物量分别占流动、半固定、固定沙丘和草地总生物量的39.99%,90.87%,96.01%和82.67%。固定沙丘上的一年生植物和C3植物的生物量、碳氮储量在4个生境中最高;半固定、固定沙丘和草地中C3植物碳含量及其储量、氮储量均高于C4植物。沙丘固定过程中生物量及其碳氮储量逐渐增加,固定沙丘植被具有较大的碳氮固存潜力,一年生植物、C3植物对其碳氮的固存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沙丘固定过程中C3植物对C4植物生物量的下降具补偿作用。
周欣左小安赵学勇王少昆罗永清岳祥飞张腊梅
关键词:沙地生境地上生物量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