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良

作品数:62 被引量:66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7篇干旱
  • 10篇陆面
  • 9篇沙尘
  • 9篇土壤
  • 7篇降水
  • 6篇水汽
  • 6篇气候
  • 6篇夏季
  • 6篇季风
  • 5篇地表
  • 5篇沙尘暴
  • 5篇土壤湿度
  • 5篇年际
  • 5篇黄土高原
  • 5篇降水量
  • 5篇干旱区
  • 5篇半干旱
  • 5篇半干旱区
  • 5篇尘暴
  • 4篇沙尘天气

机构

  • 50篇中国气象局兰...
  • 22篇兰州大学
  • 11篇甘肃省气象局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兰州中心气象...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天水师范学院
  • 2篇犹他大学
  • 2篇美国犹他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河北省气象与...

作者

  • 62篇张良
  • 19篇张强
  • 18篇李耀辉
  • 14篇王胜
  • 12篇岳平
  • 12篇赵建华
  • 10篇段海霞
  • 8篇柳媛普
  • 7篇刘宏谊
  • 6篇孙旭映
  • 4篇王润元
  • 4篇蒲朝霞
  • 4篇李刚
  • 4篇杨启国
  • 4篇王素萍
  • 4篇王文玉
  • 4篇冯建英
  • 4篇韩晖
  • 3篇王式功
  • 3篇白虎志

传媒

  • 12篇干旱气象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中国沙漠
  • 3篇冰川冻土
  • 3篇高原气象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27届中国...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2年长江流域重大干旱发展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多维度异常特征
2024年
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夏秋冬连旱.此次干旱是伏秋季降水异常偏少和气温异常偏高叠加形成的复合型干旱,与冬季干旱连在一起的超长事件;其中8月全流域的高温干旱异常特征最为显著.以往关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异常变化对长江流域高温热浪和干旱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纬向异常这种单一维度的异常,而较少关注其经向、厚度、面积、持续时间的多个维度异常;且单一维度的异常不足以刻画其作为主控环流因子对极端高温干旱事件的影响.为了揭示西太副高的多维度异常特征对此次长江流域重大干旱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干旱发展过程中西太副高的多个维度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干旱发展过程中,8月西太副高在500 hPa上纬向偏西异常最为显著,无明显的经向异常.覆盖长江流域的面积为历年同期最大.在垂直方向上自低层往高层不断西伸;400~200 h Pa上西太副高与南亚高压位置相互联通,以高压坝的形式覆盖长江流域,西太副高的厚度异常深厚.通过与历史同期8月不同程度干旱年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只有当西太副高的空间异常持续维持,才能造成流域严重的高温干旱.
段欣妤张强张良马鹏里方锋杨金虎朱飙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物量-密度关系最佳样方调查方案设计
样方调查是野外大尺度植被或大样地调查的最基本方式。在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往往希望既尽可能地确保获取样方中群落的全面信息,又尽可能地最小化取样大小、节约取样时间和成本,从而确制定出最佳样方大小。然而,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多...
张良
关键词:野外调查META分析
2017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被引量:5
2017年
2017年夏季(6—8月),我国主要存在3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区,分别是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南部组成的旱区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旱区和长江中下游旱区。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南部旱区6—7月旱情较为严峻,局地有重到特旱;西北地区中东部旱区7月中下旬旱情较为严峻,存在中到特旱;长江中下游旱区旱情主要出现在7月,以中到重旱为主。总体来说,2017年夏季我国旱情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南部,而2017年夏季欧亚大陆上空槽脊位置的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且异常西伸,是内蒙古东部以及东北地区西部干旱事件的主要成因。
张宇张良王素萍冯建英
关键词:夏季干旱状况
牦牛乳中碱性磷酸酯酶的纯化与酶免疫分析法的研究
张良
关键词:牦牛酶免疫分析法单克隆抗体干酪素
中国人工增雨研究进展被引量:35
2006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人工增雨的发展历史,概述了当今国内外人工增雨的发展状况,归纳了各地区云状、积云特征、液态含水量、冰晶浓度等云物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增雨潜力进行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了人工增雨的常用手段、经验和检验人工增雨效果的方法。
张良王式功尚可政杨德保
关键词:人工增雨云物理特征
张掖戈壁地区土壤热通量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土壤热通量在地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热通量更加重要。利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土壤热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下戈壁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辐射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大气向土壤传递热量,阴天和雨天土壤释放的热量大于获得的热量。另外还分析了土壤热通量季节和年变化特征。在秋冬季节,土壤热通量基本处于负值而春夏则刚好相反。
王胜李耀辉张良柳媛普赵建华岳平刘宏谊李刚
关键词:土壤热通量戈壁净辐射
青藏高原林芝与四川盆地温江地区晴天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分析了2008年青藏高原林芝地区与四川盆地温江地区无降水条件下地表辐射、湍流通量和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及月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季风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林芝与温江地区地表辐射和湍流通量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际变化周期,季风期受云的影响,日循环规律变得不是非常规则.季风对林芝地区地表能量分配影响极大,季风前感热通量占主导地位,季风期和季风后(夏、秋节)潜热通量是净辐射的主要消耗项;温江地区全年潜热在净辐射的分布中占主导地位,感热通量的作用和土壤热通量相当.林芝地区年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21,温江地区年平均仅为0.14;季风前(3-5月)、季风中(6-7月)和季风后(8-9月),林芝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20、0.19和0.20,温江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13、0.11和0.14.
岳平李耀辉张良杨金虎王若安殷晓荣
关键词:青藏高原季风湍流通量地表反照率
基于多源陆面通量数据相融合的新资料及其在中国夏季风影响过渡区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夏季风影响过渡区是陆面能量交换与区域气候相互作用显著的热点区域。然而,目前缺乏适用于该区域的高精度长期通量数据集,这限制了陆面水热交换与气候相互作用的研究。如何融合目前已有的多源通量资料进行重构建以及应用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综合包括中国北方协同观测试验和中国通量网的多种下垫面通量观测以及多种格点资料,试图重构中国夏季风影响过渡区的陆面能量通量数据集。在筛选具有优良下垫面代表性站点并考察模拟和观测散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并且受观测资料约束的月平均感热、潜热和净辐射数据集。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数据集相对于几种原始格点数据集精度有一定提高,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原始格点资料的系统偏差。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地表能量平衡分量中,陆面湍流通量对夏季风的响应更为显著,并且夏季风影响过渡区陆面湍流热通量对夏季风持续时间呈现对数分布的年际变化规律;当夏季风处于低持续影响状态时陆面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更为显著,偏弱的夏季风系统可能导致陆面过程对气候变化更强的影响。本文基于多源通量数据融合构建的新数据集可以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增加了对陆面过程与季风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
李宏宇李宏宇张强马贵东井元元岳平岳平
关键词:数据集
旱区陆面非降水性水分研究进展和展望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的短缺。旱区非降水性水分(Non-precipitation Water,NPW),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源,对旱区生态系统和陆面水分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非降水性水分研究现状,总结其在西北旱区的观测方法、变化特征、形成机制及对陆面水分平衡和作物的影响。在结合非降水性水分研究国际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揭示陆面非降水性水分的复杂形成机制,加强对不同气候区和下垫面非降水性水分的认知,建立专门的陆面非降水性水分观测系统,发展其在数值模式中的参数化,以及制定陆面非降水性水分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
王胜张强张良王兴杜昊霖曾剑问晓梅
关键词:露水
基于CABLE陆面模式的干旱监测及其对典型干旱事件的效果检验被引量:7
2015年
应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资料和SRB(Surface Radiation Budget)资料对NCEP I(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资料进行订正,生成时间步长为逐6 h的强迫资料,用来驱动陆面模式CABLE(Community Atmosphere Biosphere Land Exchange model)。之后,将逐6 h的模拟结果处理为周平均、旬平均和月平均值,并利用百分位数方法来判断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并以20012002年河南和2009 2011年贵州安顺两地的典型干旱事件为例,通过与观测资料、K指数和CI指数比较,检验模式模拟干旱的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典型干旱事件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能够有效反映典型干旱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干旱严重程度。但是,模式监测的土壤湿度旱情滞后于表征气象干旱的K指数和CI指数。同时,由于模式和强迫资料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对于较小区域干旱事件判别能力有待提高。
李耀辉张良张虎强蒲朝霞
关键词:干旱监测土壤湿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