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辉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北石油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科
  • 6篇手术
  • 6篇骨折
  • 3篇骨科手术
  • 2篇手术部
  • 2篇手术部位
  • 2篇疗效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2篇股骨
  • 2篇高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循证
  • 1篇循证研究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使用

机构

  • 13篇华北石油管理...

作者

  • 13篇张辉
  • 7篇赵宇宙
  • 6篇何杨
  • 5篇郭启
  • 5篇王建民
  • 4篇王文爱
  • 4篇董红
  • 2篇刘利民
  • 2篇白泽梅
  • 2篇宋京涛
  • 2篇武长林
  • 1篇王兴宏
  • 1篇董自平
  • 1篇潘永志
  • 1篇高晓丽
  • 1篇高晓丽
  • 1篇朱明华
  • 1篇董红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5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查找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所有实施手术的患者。采用干预组合、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无植入物手术患者监测至术后30d,有植入物患者监测至术后1年。将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断性结论。结果共监测骨科手术382例,手术部位感染7例次,感染率为1.83%;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与Ⅲ+Ⅳ类切口感染率比较(0.64%、4.00%、14.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1.8559,P<0.01);急诊手术感染率与择期手术感染率比较(9.52%、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切口与闭合伤口感染率比较(8.77%、2.6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3.6875,P<0.01)。结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与急诊手术、开放伤口和手术切口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
王文爱郭启白泽梅张辉潘永志张平方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骨科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监测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对实施手术的患者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监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方法、用药时间、手术部位感染与临床治疗效果等,将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断性结论。结果监测骨科手术382例,46例未使用抗菌药物,336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87.96%;7例手术部位感染分泌物中分别检出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阴沟肠杆菌2株。Ⅲ、Ⅳ类切口感染率高于Ⅰ、Ⅱ类切口,急诊手术感染率高于非急诊手术,开放切口感染率高于闭合切口,手术前0.5~2.0h 使用抗生素感染率低于手术后使用抗生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手术时间≥3h 与<3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张辉郭启王文爱赵宇宙董自平董红
关键词:骨疾病围手术期抗菌药
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8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背侧入路组(n = 40)和掌侧入路组(n = 40)。背侧入路组给予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掌侧入路组给予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掌侧入路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且掌侧入路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背侧入路组(P < 0.05)。掌侧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比背侧入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掌侧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背侧入路比较,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其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疼痛,且安全性较好。
董红何杨张平方张辉王建民赵宇宙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背侧入路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
飞利浦Allura类DSA设备维修1例被引量:6
2010年
王兴宏高晓丽张辉
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植骨融合组(25例)和假体置换组(23例),其中植骨融合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假体置换组采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NDI评分明显低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颈椎活动度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高于假体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物力学,降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董红何杨张平方张辉王建民赵宇宙
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疗效颈椎生物力学
骨科刮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刮刀,属于骨科医疗用具领域。本骨科刮刀,包括手柄、支臂和刮刀体,刮刀体通过支臂与手柄连接,手柄一侧安装推动开关,刮刀体包括前、后两刮刀片,两刮刀片之间设置骨锉,骨锉通过连杆与推动开关连接,对应连杆在...
张辉高晓丽
文献传递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循证研究
张辉王文爱郭启张平方赵宇宙白泽梅朱明华何杨马濮阳
SSI增加了患者再次手术、甚至终生残疾和死亡,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通过该研究,查找骨科SSI的关键因素,降低SSI感染率。运用循证实践进行RCA、FMEA的方法,找出骨科SSI的相关因素:骨科手术部位感染与手术前血红蛋...
关键词:
髌骨加压螺栓
髌骨加压螺栓,包括筒状结构的钉主杆,其特征在于,钉主杆与复位头螺接,钉主杆与复位头内是导针孔,在钉主杆的一端设有钉帽,在复位头一端的沿部设有一至四个髌骨钩,髌骨钩沿复位头的沿部半圆形环形阵列。本实用新型是帮助骨科医生在手...
宋京涛张辉刘利民武长林
文献传递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28±11.0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9.38±12.22)min(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28.36±14.98)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7.27±10.28)mL(P<0.05);试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为(13.20±4.87)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9.01±8.27)d(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67%。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平方王鑫张宇张辉马蒲阳何杨王建民郭启赵宇宙
关键词:股骨骨折假体植入
研究骨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和分析骨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订实施相关对策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8月1日本院骨一科所有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和研究。对比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史、吸烟史、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细胞计数、切口类型、急诊与择期手术、手术时间等。结果共监测382例手术患者,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7例,感染率为1.83%。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体质指数和糖尿病史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切口类型、急诊、择期手术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相关(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根据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制订实施相关的预防对策,以预防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郭启张辉王文爱
关键词:骨科手术部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