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连清

作品数:41 被引量:287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实证
  • 14篇实证分析
  • 12篇投入产出表
  • 12篇区域间
  • 12篇区域间投入产...
  • 12篇产出表
  • 9篇经济增长
  • 6篇体育
  • 6篇劳动力
  • 5篇体育产业
  • 4篇农村
  • 4篇劳动力转移
  • 4篇国债
  • 3篇体育产业结构
  • 3篇货币
  • 3篇货币政策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剩余劳动力
  • 2篇农村劳动力
  • 2篇农村劳动力转...

机构

  • 35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暨南大学
  • 6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

  • 39篇彭连清
  • 6篇林玲
  • 4篇詹向阳
  • 2篇邱隆敏
  • 2篇吴超林
  • 1篇周文良
  • 1篇陈俊青
  • 1篇吴英杰
  • 1篇米运生
  • 1篇周浩
  • 1篇张勇

传媒

  • 2篇兰州学刊
  • 2篇农村经济
  • 2篇浙江体育科学
  • 2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商业研究
  • 1篇改革与开放
  • 1篇金融经济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经济纵横
  • 1篇经济论坛
  • 1篇经济师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经济经纬
  • 1篇企业经济
  • 1篇西北人口
  • 1篇贵州财经学院...
  • 1篇农业经济
  • 1篇资本市场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 17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域流向和产业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07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范围表现为省内就近转移和跨省异地转移并存,并更多倾向于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地域流向主要表现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尤其是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集中。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多数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和生活服务业等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
彭连清詹向阳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人力资本被引量:3
2002年
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出发 ,对人力资本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
彭连清吴英杰
关键词:人力资本高新技术产业
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区域转移趋向被引量:24
2007年
本文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对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对策。
彭连清
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演变——以珠三角为例被引量:29
2007年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吸纳的劳动力也先后经历了以本地农村劳动力为主、以本省农村劳动力为主和以外省农村劳动力为主三个阶段。随着产业和劳动力的持续集聚,珠三角地区产业重型化和高技术化趋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向。产业转移是企业的自发的市场行为,政府主要起引导和服务作用。周边欠发达地区要抓住珠三角产业向外转移的契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由大规模异地转移向就地或就近转移模式转变。
彭连清詹向阳
关键词:珠三角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模式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的视角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八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彭连清
关键词: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区域经济学认为,相关区域之间必然存在经济联系。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与其他经济区域产生经济联系并相互影响。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 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东北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他国内各区域的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内部经济联系较弱,区域内乘数效应高;东北地区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要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对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对东北地区产生较大带动作用。相对而言,邻近的北部沿海地区和京津地区对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较大。
彭连清
关键词: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
金融压力、宏观经济波动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评述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最新进展,以"金融压力"刻画金融失衡状态,从金融压力内涵、金融压力指数构建与金融压力状态的识别,金融压力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及其如何纳入到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等三个方面展开评述,并进一步指出未来研究的突破点。
张勇周浩彭连清
关键词:金融压力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规则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大,发挥着引领全国经济的火车头作用;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更大,在区际经济联系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外溢效应更多被中部和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所吸收,对经济落后的西北、西南区域的溢出效应较小,但是西北、西南区域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却较大。
彭连清
关键词: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
国债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彭连清米运生
关键词:政府债券债务收入生命周期模型名义利率政府负债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测算了我国八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绘出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总体来看,我国区域之间,尤其是沿海与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关联和经济联系程度还较低;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中部区域处于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相对更为紧密。同时,区域间的产业关联和经济联系具有明显的空间邻近性特征。
彭连清
关键词: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