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 作品数:28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行介入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31例患者,年龄2.5~67(中位年龄31)岁;2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ASD合并PS,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为7~27(16.0±4.8)mm,7例超声心动图术前漏诊ASD,肺动脉瓣狭窄压差35~120(89.8±22.9)mm Hg(1mm Hg=0.133k Pa),所有患者术前行右心室造影检查。先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而后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12.0~38.0(22.6±5.9)mm。结果:本组28例行PBPV术及ASD介入封堵治疗28均获得成功;其中3例封堵器脱落入主动脉,介入方法取出后,再置入较大封堵器封堵成功,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术前(89.8±22.9)mmHg下降至(39.8±11.3)mm Hg,肺动脉右心室跨瓣压差由术前mm Hg降至(14.8±8.9)mm Hg(P〈0.001)。右心室舒张末压由术前(9.9±0.28)mm Hg降至(5.07±0.57)mm Hg(P〈0.005),PBPV术后即刻跨瓣压差下降达优良为100%。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于术后即刻、1、3及6个月,疗效满意,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效果良好,但由于合并PS患者,超声心动图术前常常低估或漏诊ASD,因此,需先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超声心动图重新复核ASD大小,再行ASD封堵术,必要时分期手术。
- 金敬琳杨秀丽刘琼徐仲英郑宏张戈军胡海波李世国吕建华闫朝武宋会军徐亮万俊义蒋世良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介入治疗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PAF)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6例在本中心就诊的CPAF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61.5±5.9)岁。通过体格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在本中心对其CPAF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5.5±2.8)个月。结果 6例患者中单发CPAF 2例,多发CPAF 4例,累及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均为5例,伴动脉瘤形成4例。6例患者中3例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3例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共使用Boston Scientific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19枚,弹簧圈直径(7.0±3.3)mm,弹簧圈长度(15.5±9.1)cm。6例患者靶血管均栓塞成功,无残余分流。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CPAF安全、有效,提高了CPAF的介入治疗成功率。
- 徐亮徐仲英胡海波张戈军闫朝武李晓枫郑凯金敬琳刘琼万俊义潘湘斌王巍
- 关键词: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动脉瘤栓塞
- 使用球囊扩张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亚临床血栓现象的初步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使用球囊扩张瓣膜(Sapien3,S3)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亚临床血栓(subclinical leaflet thrombosis,SLT)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S3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62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既往有血管粥样硬化病史或术后随访主动脉瓣流速/压差明显升高或下降不明显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最终纳入26例患者,平均年龄(70.31±8.90)岁,男性占比更大(n=15,57.69%)。其中5例检出SLT,相对于非SLT组,SLT组年龄偏大[(68.52±8.80)岁vs.(77.80±4.66)岁,P=0.007]。年龄因素(≥75岁)、升主动脉内径与SLT发生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高龄患者SLT发生率更高,推测SLT发生与球囊扩张瓣膜短、瓣架低血流动力学等特点有关。
- 李易航张靖男房芳万俊义徐亮潘湘斌张戈军
- 关键词: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双心室受累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绝大部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受累部位为室间隔及左心室各壁,在临床工作中,右心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往往被忽略。本文旨在总结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双心室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信息,为临床工作提供初步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 董雪琪张迪杨延坤范鹏孟旭张莹徐亮刘亚欣周宪梁
-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双心室心原性猝死预后分析
- CT横断序列辅助三维容积测量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CT横断序列辅助三维容积测量(CTAS)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阜外医院成功行介入治疗的单发继发孔型ASD患者。患者于封堵前及封堵后第2天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ASD封堵术中行DSA检查。最终入组52例,其中37例为缺损后下缘长度≤ 3 mm,15例为采用带孔封堵器治疗的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将患者术前及术后的CT资料进行三维容积重建。应用CTAS技术在术前评估ASD的解剖结构,测量其长径和短径,并利用椭圆的等效圆公式推算ASD的等效圆直径;在术后CT三维容积重建图像上测量封堵后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并基于CT三维容积重建图像测量封堵前后房间隔缺损各边缘的长度。在术中用DSA工作站通过模拟ASD的球囊测量法来测量封堵后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将上述相应测量参数进行配对 t检验及一致性分析。 结果:术前CTAS测量的ASD等效圆直径为(32.3±5.4)mm;封堵术后,DSA与CTAS测量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分别为(32.5±4.9)和(32.6±4.9)mm;三者间两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且一致性好(ICC>0.75);同时,除房间隔上下径及下腔静脉侧边缘外,封堵前后CT测量的ASD各边缘长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CTAS技术在测量ASD大小和缺损边缘方面结果准确,可以替代球囊测量以指导封堵器选择。
- 宋会军刘琼金敬琳张旌李世国闫朝武宋宜萤徐亮万俊义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血管造影术心脏导管插入术
- 肥厚性心肌病双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旨在总结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双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的临床特征。收集阜外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或心脏磁共振证实存在双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单(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资料相比,回顾性分析研究双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表明: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阜外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共有151例,其中双心室流出道梗阻(BVOTO)患者15例(4.5%),与LVOTO组相比,BVOTO组平均诊断年龄更轻[(29.4±18.5)岁vs(39.9±13.1)岁,P<0.01],NYHA心功能更差(BVOTO组Ⅲ级心功能以上者7例,46.7%,LVOTO组Ⅲ级心功能以上者16例,占12.1%,P<0.01),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房颤、室速)者比例更高(26.7%vs 13.3%,P<0.05),有更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
- 董雪琪张迪杨延坤徐亮刘亚欣周宪梁
- 关键词:心血管病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 冠状动脉左室瘘的经皮介入封堵治疗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左室瘘(CALVF)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就诊的4例CALVF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37岁,平均(30.0±7.3)岁。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对其CALVF进行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左室瘘封堵术。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等6~12个月。结果 4例患者中累及右冠状动脉3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1例,远端均与左心室交通,且均可见粗大迂曲瘘管,瘘管最宽直径18~40 mm,平均(26.5±10.0)mm。瘘口直径7~19 mm,平均(12.0±5.1)mm。4例患者均建立右肱动脉和右股动脉通道,经股动脉置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CALVF进行封堵治疗,成功率100%。随访6~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瘘管和瘘口粗大的CALVF患者,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瘘封堵术安全、有效。
- 徐亮徐仲英金敬琳李晓枫郑凯王翔张戈军胡海波潘湘斌王巍
- 关键词:瘘管瘘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 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巨大冠状动脉左心瘘
- 2019年
-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在巨大冠状动脉左心瘘(CALHF)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5例CALHF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0~37岁,平均(29. 4±6. 4)岁。通过体格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CTA检查明确诊断,对其CALHF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4~6个月。结果 5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左室瘘(CALVF) 4例,冠状动脉左房瘘(CALAF) 1例,累及右冠状动脉(RCA) 3例,累及左冠回旋支(LCX) 2例,均可见粗大及迂曲瘘管,瘘管最宽处直径18~40 mm,平均(25. 6±8. 9) mm。瘘口直径5~19 mm,平均(10. 6±5.4) mm。4例CALVF患者均建立右肱动脉-右股动脉轨道,经股动脉植入封堵器。1例CALAF患者建立右肱动脉-右股静脉轨道,经股静脉植入封堵器。5例患者均使用Lifetech HeartRTM PDA封堵器对CALHF进行封堵治疗,介入治疗成功率100%。随访期内CALHF无残余分流,心脏均较术前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粗大CALHF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徐亮徐仲英金敬琳李晓枫郑凯王翔张戈军胡海波潘湘斌王巍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瘘管瘘口
-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被引量:7
- 2008年
- 房间隔缺损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心病的10%~15%。自1997年Amplatzer封堵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介入治疗由于其确切的疗效得到迅速推广,目前已成为外科手术之外房间隔缺损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操作技术欠佳或介入治疗经验不足等原因所造成的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尤其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会造成一些严重不良后果,影响疗效及预后。本文综述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各类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望引起介入医师的高度重视。
- 徐亮徐仲英
- 关键词:心间隔缺损并发症封堵器
- 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方案的建立及推广
- 赵世华蒋世良徐仲英闫朝武陆敏杰张戈军胡海波李世国吴文辉郑宏凌坚徐亮吕建华金敬琳兰天
- 该项目属于医疗卫生领域以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为代表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冠状动脉瘘和主动脉窦瘤破裂为代表的主动脉根部病变,以及某些先心病复杂畸形外科术后残存病变等,临床处理十分棘手。特别是合并重度肺动脉高...
- 关键词: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