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春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储层
  • 5篇油藏
  • 5篇油田
  • 5篇剩余油
  • 4篇克拉玛依油田
  • 4篇测井
  • 3篇低渗
  • 3篇地勘
  • 3篇地质
  • 3篇剩余油分布
  • 3篇砾岩
  • 2篇低孔
  • 2篇低孔隙度
  • 2篇低渗透
  • 2篇地勘单位
  • 2篇页岩
  • 2篇页岩气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有利储层
  • 2篇山岩

机构

  • 1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江苏省有色金...
  • 4篇中国石油
  • 2篇长江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石油新疆油...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24篇徐春华
  • 5篇侯加根
  • 4篇范小秦
  • 3篇杨玉珍
  • 3篇唐衔
  • 2篇宋子齐
  • 2篇汪传胜
  • 2篇唐春荣
  • 2篇黄小平
  • 2篇邢舟
  • 2篇池建萍
  • 2篇张旭东
  • 2篇赵喜元
  • 1篇刘慧卿
  • 1篇罗志形
  • 1篇徐卫平
  • 1篇赵福贞
  • 1篇张红玲
  • 1篇白振强
  • 1篇孙科

传媒

  • 3篇中国国土资源...
  • 3篇地质学刊
  • 2篇新疆地质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测井技术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新疆石油学院...
  • 1篇南方油气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洪积扇相砂砾岩储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为例
本文重点解剖了密井网的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和二中北区克下组油藏,以露头、岩心描述的砂砾岩体之间的沉积界面观察为指导,采用“精细对比”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进行单砂体细分和界面控制分析,对洪积扇砂砾岩储层进行了构...
徐春华
关键词:储层构型剩余油
克拉玛依油田三3+4区克下组油藏精细描述
侯加根焦翠华刘慧卿张红玲高建孙科夏冬冬刘超刘仁静张占华吴育林徐春华
《克拉玛依油田三3+4区克下组油藏精细描述》项目是新疆油田分公司局级科技项目,研究目标是克拉玛依油田三3+4区三叠系克下组油藏,描述区块含油面积22.9Km<'2>,探明地质储量1647×104t,总井数846口。针对本...
关键词:
关键词:油藏精细描述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区内断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田勘探开发早期,对控制油藏的大断裂已有认识。进入开发后期,油区内部的微小断层的作用逐步突显出来,微小断层在油田开发中是导致地层砂体不连通、注采不对应、剩余油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通过开发后期精细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小井距密集分布的单井资料对比分析,总结出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区内主要发育五种类型的断裂构造样式:逆冲叠式、"y"字型式、逆冲楔入式、背冲构造式和走滑扭断式。根据生产动态剖析认为油区内部微小断层对生产动态及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体现在影响断裂两侧储层性质分布差异、水驱油效果的差异、油水空间运动规律、油水界面的差异、注采效果差异等诸多方面,总之:综合运用各种资料分析是精细刻画储层提高采出程度的基础。
徐春华侯加根杨玉珍范小秦唐衔
关键词:构造样式剩余油
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地下烃类污染物晕染描述表征中的应用——以某集油站储鑵区渗漏污染监测为例
土壤层中污染物晕染迁移的描述表征是环境治理修复中重要的议题。污染场地目标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污染边界的确定及污染物超标土方量的计算是进行污染场地治理与土壤修复的关键问题。传统污染治理工作,多采用平面二维图表形式对污染情况进...
徐春华张旭东赵倩
关键词:污染调查
文献传递
应用粒度分析资料建立洪积扇沉积环境判别模式——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拉玛依组为例被引量:21
2007年
粒度分析资料是一个传统的划相指标,洪积扇储层的概率粒度曲线以其粗粒度、宽区间、低斜率为特征.洪积扇主槽样品的概率粒度曲线Ф值从-6^+6,而一般河道样品的概率粒度曲线Ф值一般都大于0,粒度曲线斜率相对陡.体现了洪积扇沉积物颗粒粗细混杂、粒级分选极差的特点.洪积扇样品概率粒度曲线的截点一般也多于河道样品的曲线Ф值截点.以克拉玛依油田西北缘七区储层的洪(冲)积扇沉积为例,以粒度平均值MZ、粒度标准偏差SI、偏度SKI和峰态KG等4项粒度参数为准,运用粒度资料建立了洪积扇的福里德曼模式和萨胡洪积扇沉积环境判别图,通过与河流、三角洲沉积的对比,认为洪积扇样品具有偏度与标准偏差都大的特点,在弗里德曼离散图上判别洪(冲)积扇沉积环境界限是明显的,该模式对克拉玛依组洪积扇相划分是可行的,对其他地区类似洪积扇的划相工作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徐春华孙涛宋子齐徐虎王如燕
关键词:洪积扇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关键要点与初期产能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中国页岩气产业近几年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上扬子区下古生界海相地层产能效果显著,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陆相地层页岩气也实现了突破,此外,在西北地区侏罗系陆相、南方中扬子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陆相地层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总结了优质页岩气资源区产层涉及的地球化学和沉积特点等关键指标,根据压力系数、TOC、成熟度(Ro)、孔隙度、含气性、含气饱和度、脆性矿物含量、黑色页岩层厚度8个指标参数建立了一种图像判别方法,以快速判断地下页岩气储层是否会产气,且产气层潜力能否达到工业气流(水平井工艺下)。认识到有机纳米孔隙内的有机质具有“接力成气”形成天然气的机理,有机孔隙随有机质成熟度(Ro)先升后减,识别出Ro值在2.60%~2.80%区间为孔隙有利发育带,同时也是最佳生气窗口,该层段地层是页岩气勘探的最佳窗口。物质相态转化可为页岩气排出提供有效动力,页岩气勘探中有机孔隙最佳成熟度窗口Ro值在1.35%~3.00%区间。认识到生油岩生成的石油总量有40%~60%的液态烃滞留在源岩中,为后期裂解成气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认为页岩油气的“革命”既是勘探技术的突破,也是开采技术的革命,能提高储气层泄气面积的水平井段多级规模压裂是提高产能的关键,这些都延伸和推广了传统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的发展潜力。分析了我国页岩气产区部分气井的初期产能和开采潜力特征,认为中国虽在海相地层获得了部分区块的商业性开发,但大部分区域仍待开发中准确评估,页岩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还需提升。对中国部分页岩气产区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概要推断分析,认为中国页岩气只在个别地区获得了有价值的商业气流,总体上还处于开发起步阶段,要达到大规模�
徐春华钟云浩汪传胜柯霖仇卫东赵倩
基于信息技术的地勘项目监管机制探索
2017年
当前地勘项目存在监管不及时、信息不畅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地勘项目全流程动态监管构想。采用B/S开发模式,可实现将地勘项目管理与各阶段数据管理以数据流的形式进行结合,以便管理者和专家对生产过程数据的检核,保证管理过程的精准性和可追溯性,该地勘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地勘项目的实时动态监管。
王宁刘浩彧刘乃勇徐春华
关键词:地勘项目监督管理信息化
“混改”——国有地勘单位发展之出路被引量:2
2018年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国企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各地勘单位正面临事改企发展的调整期。通过分析部分国企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案例,对国有地勘单位下一步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1)"事改企"方式整体转制应是发展的第一步,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发展的必要条件;(2)国有地勘单位被动推进改制发展不可避免,管理者和员工应主动把握改革先机,从思想认识、技能储备、转型创新、风险防控等几个方面抢占市场先机,先行一步突围。
徐春华
关键词:国有地勘单位
六区、七区、九区石炭系火山岩有利储层的识别
通过成像测井结合地质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对六区、七区、九区火山岩裂缝性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本区石炭系储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杂砂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各种岩性都能形成好储层,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主...
徐春华黄小平于红果王安生孙宝宗栾岩林
关键词:石炭系火山岩石炭系储层裂缝性储层
浅议中小型地勘单位转型发展中人才队伍建设被引量:1
2019年
高水平人才队伍是构建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地勘单位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合理运用。当前中小型地勘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问题有:缺乏科研鼓励机制和人才培养平台,人才定位、使用不合理,考核、评优制度存在弊端等。建议:(1)重视培育科研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用好现有人才;(3)细化激励措施,优化考核机制;(4)营造重视技术质量和成果转化的企业文化氛围。
徐春华徐瀚博袁知宇狄让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