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艳丽

作品数:16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免疫
  • 4篇蛋白
  • 4篇免疫组化
  • 3篇腺癌
  • 3篇基因
  • 3篇基因蛋白
  • 2篇生物性能
  • 2篇受体
  • 2篇贲门癌
  • 2篇聚丙烯酰胺水...
  • 2篇肺癌
  • 2篇癌基因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ERBB
  • 1篇电极导管
  • 1篇多向分化
  • 1篇心脏
  • 1篇型胶原

机构

  • 15篇辽宁省人民医...
  • 2篇沈阳医学院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黄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徐艳丽
  • 11篇景士兵
  • 6篇任秋华
  • 5篇侯慧
  • 4篇王振元
  • 4篇王泽兴
  • 3篇王者生
  • 2篇余江
  • 2篇汪晓蕾
  • 2篇王维民
  • 2篇高景恒
  • 2篇张林
  • 1篇聂军
  • 1篇方义
  • 1篇耿丹
  • 1篇何晓明
  • 1篇段永顺
  • 1篇牛新斌
  • 1篇严浩林
  • 1篇孙文利

传媒

  • 6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实用美容整形...
  • 1篇心脏起搏与心...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齐鲁肿瘤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物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0年
为了准确掌握从乌克兰和俄罗斯引进的两种聚丙烯酰胺的性质、特点 ,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患者 ,我们将其分别注射于小白鼠和大白鼠的皮下 ,并均用硅凝胶作对照 ,注射后 3、7、15、3 0天作肉眼观察和组织切片观察 ,得出乌克兰聚丙烯酰胺在机体内引起的炎症反应明显较硅凝胶小 ,包囊也薄 ,囊周无明显的肉芽组织形成。故该材料是组织相容性好 ,无毒副作用 ,不吸收的最新组织填充材料 ,明显优于硅凝胶。而俄罗斯产聚丙烯酰胺引起的组织学反应与硅凝胶相似 ,故应用于临床尚需慎重。
汪晓蕾余江赵忠海高景恒王维民徐艳丽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物性能
P_(53)基因蛋白与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对比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6例甲状腺癌进行了ER,PR及P_(53)激素受体和癌基因的标记。结果ER、PR和P_(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0.5%、42.1%。分化高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分化低及未分化癌,而P_(53)的阳性表达率与其呈负相关。研究表明,ER、PR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癌的分化程度,5年复发率呈密切相关;P_(53)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癌的分化程度,5年复发率呈明确的相关性。ER、PR与P_(53)呈负相关。提示同时检测P_(53)和ER、PR的表达对诊断、治疗和判定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景士兵任秋华徐艳丽魏少忠王泽兴
关键词:甲状腺癌P53基因雌激素孕激素
贲门癌细胞多向分化的临床意义
1996年
本文应用抗体HCG、Vim、CHG对62例外科切除的贲门癌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且结合光镜下进行形态观察。结果发现CHG抗体表达阳性14例。Vim表达阳性33例,HCG表达阳性32例,CHG—HCG抗体表达9例,CHC—VIM抗体表达12例,HCG—VIM抗体表达19例,HCG—CHG—VIM抗体表达8例,其中具有VIM、HCG抗体表达的肿瘤有60%以上出现在分化比较低的肿瘤组织中(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本文对贲门癌细胞出现三种抗体表达及联合表达原因及意义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责门癌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特征,并且伴有向滋养叶、间叶分化的肿瘤细胞大多数分化较低其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伴有向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肿瘤细胞其与组织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这对我们重新认识贲门癌生物学行为,探讨其临床预后和依据肿瘤细胞向不同组织分化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具有理论性指导意义。
王振元徐艳丽景士兵于兴洲王者生赵惠儒王泽兴
关键词:贲门癌肿瘤细胞多向分化免疫组织
乳腺癌C—erbB—2和波形蛋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被引量:3
1996年
应用C—erbB—2癌基因蛋白和波形蛋白组(vim)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对86例乳腺病(79例癌)进行丁标记分析,结果显示C—erbB—2阳性46例,vim((?)~廾)阳性40例,阳性率分别为58.2%(46/79),50.6%(40/79)。统计分析表明,C—erbB—2表达与肿瘤分级及大小关系不大,而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相关(p<0.05)。vim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大小及淋巴结均呈相关(p<0.05)。对其中54例进行了随访C—erbB—2及vim均阳性者其死亡率(67.6%)显著高于单一阳性者。表明此两种标记物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任秋华牛新斌徐艳丽邹本义王泽兴景士兵
关键词:乳腺癌癌基因蛋白波形蛋白
腮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小叶性或终末导管癌 )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 ,对 1例腮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细胞形态较单一 ,但组织结构具有多样性。上皮膜抗原 (EMA)呈阳性。结论 这是一种不常见的肿瘤 ,多发于小涎腺 ,尤其是腭部 ,腮腺少见。尽管其具有浸润性生物学行为 ,但仍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彻底切除病变 ,可防止肿瘤复发。
侯慧景士兵魏智博聂军徐艳丽
关键词:文献复习免疫组化
IL-8在肺癌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8例肺癌组织中IL 8蛋白的表达 ,探讨IL 8蛋白与肺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相关性。IL 8蛋白在肺癌组织存在高表达并且与肺癌的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可能是与肺癌预后有关的细胞因子。
王振元张林何晓明侯慧徐艳丽景士兵王者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肺癌预后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物性能的实验研究
为了准确掌握从乌克兰和俄罗斯引进的两种聚丙烯酰胺的性质、特点,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患者,我们将其分别注射于小白鼠和大白鼠的皮下,并均用硅凝胶作对照,注射后3、7、15、30天作肉眼观察和组织切片观察, 得出乌克兰聚丙烯酰...
汪晓蕾余江高景恒王维民徐艳丽赵忠海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物性能
文献传递
nm23、Ⅳ型胶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nm2 3、Ⅳ型胶原、增殖核抗原 (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84例NSCLC组织中nm2 3、Ⅳ型胶原、PCNA的表达。其中鳞癌 42例 ,腺癌 42例 ;按TNM分期Ⅰ期 2 7例 ,Ⅱ期 2 4例 ,Ⅲ期 2 4例 ,Ⅳ期 9例。资料分析采用 χ2 检验。结果 nm2 3、Ⅳ型胶原、PCNA在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6 0 .7% (5 1 /84)、75 .0 % (6 3 /84)和 5 3 .6 % (45 /84)。nm2 3、Ⅳ型胶原表达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Ⅳ型胶原、PCNA与NSCLC分化程度相关 ,nm2 3、Ⅳ型胶原、PCNA表达与TNM分期无关。结论 nm2 3、Ⅳ型胶原、PCNA参与NSCLC转移过程的调节 ,可以作为评价NSCLC转移能力的指标。
于秋菊马兰景士兵徐艳丽耿丹
关键词:NM23增殖核抗原NSCLC肿瘤转移
胃癌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免疫组化法(ABC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30例胃癌,30例癌前病变,30例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胃癌组HP的阳性率为467%,癌前病变组为767%,胃炎组为70%,胃癌组的HP阳性率低于癌前病变组和慢性胃炎组,胃癌组的EGF和EGFR表达明显强于其它两组,癌前病变组的EGFR表达强于胃炎组(P<001)。另外,HP阳性组的EGFR阳性表达强于HP阴性组(P<0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有关,HP感染可能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EGF和EGFR在胃癌有很强的表达。
严浩林景士兵于然于然刘沈伟徐艳丽方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食管定向弯曲电极导管起搏、除颤及监护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为确定食管定向弯曲电极导管(自制导管)在食管内行心脏起搏、心室除颤及监护的效果和安全性,用自制导管定向弯位(甲)与定向直位(乙)及国产10F双极导管(丙)对13只犬进行心房起搏效果对照观察。结果表明:起搏阈值甲、乙、丙分别为12.6±0.3,17.4±0.6.30.2±1.6V,P<0.01;起搏夺获率甲、乙、丙分别为100%、53.58%、18.18%,P<0.01.对食管进行组织学检查,起搏安全值脉宽为5ms、电压≤70V、频率200~220ppm、连续起搏时间≤180min;极限值的脉宽、频率同上,电压=80V,连续起搏时间=90min。除颤安全值电能≤200J,总电能≤600J;电烧伤值电能达300J,总电能达1400~1500J。本研究为心脏有效的复苏提供一种实验依据。
朱德福焦琳马晓光王泽兴王桂荣王殿山徐艳丽宋继奎张永亮牟孝硕
关键词:除颤监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