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忠民
- 作品数:54 被引量:63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德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不同追氮时期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采用通气法研究了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非灌溉条件下,麦田追肥氮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5~25 d内,追氮时期由起身期(SE,GS30)推迟到拔节期(JT,GS32),追肥氮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大且出现时间提前;继续推迟至孕穗期(BT,GS41),氨挥发速率峰值减小。SE、JT和BT三个追氮时期的氨挥发损失量分别占追肥氮的24.84%~25.32%、25.42%~25.50%和14.77%~16.62%。灌溉(60 mm)条件,不论何时追氮,麦田追肥氮氨挥发速率均变化较小,氨挥发损失量在N 0.40~0.55 kg/hm2之间,仅占追肥氮的0.36%~0.49%。非灌溉条件,氨挥发速率与0—1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灌溉条件,氨挥发速率与10—20 cm土壤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此外,氨挥发还与农田土壤表面的通气状况有关,多穗型小麦品种更有利于减少麦田氨挥发的损失。
- 翟学旭王振林戴忠民刘霞王平刘海涛尹燕枰曹丽徐彩龙崔正勇吴光磊
- 关键词:追氮时期灌溉氨挥发
- 德州市“吨半粮”产能建设实现路径研究
- 2023年
- 本研究以首季小麦生产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促进小麦增产增收的优势和主要措施,分析粮食高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灌溉水源不足、土壤肥力不均、抗性品种资源缺乏、机收粮食减损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粮食高产耕地质量,加快品种培育与筛选、充分发挥种子高产潜能,开展技术模式集成、坚实粮食高产科技支撑,加强政府组织保障、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等策略,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实现“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为全面推进“吨半粮”创建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 李艳梅张贵军王春英张华锋朱元刚戴忠民
- 关键词:小麦秋汛
- 旱作与节水灌溉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灌溉与旱作条件下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阐明不同灌溉制度下小麦淀粉积累的酶学机制。【方法】在灌溉和旱作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两个小麦品种蔗糖代谢、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旱作栽培有利于增加小麦灌浆前中期淀粉积累速率、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表明旱作栽培能提高小麦籽粒灌浆前期生理活性、促进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通过比较淀粉积累速率与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淀粉积累速率与蔗糖合成酶(SS)、AGPase、SSS和GBSS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这些酶在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而源器官制造的光合产物的减少并不是抑制籽粒淀粉积累的因素。【结论】旱作栽培能提高小麦灌浆前、中期的淀粉积累速率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在籽粒灌浆后期则显著降低淀粉积累速率及其酶活性,表明旱作栽培能使库活性增强,促进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
- 戴忠民王振林张敏李文阳闫素辉蔡瑞国尹燕枰
- 关键词:小麦淀粉合成灌溉旱作
-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mRNA 5′至3′方向的降解机制被引量:1
- 2015年
- RNA降解是基因表达调节的重要途径,影响很多生命活动。近来,m RNA降解机制有了很多新发现,如真核生物中发现了一种m RNA末端尿苷化介导的脱帽机制,和一条不依赖exosome的3′→5′的m RNA降解途径。虽然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m RNA降解途径非常相似,通常都有3种:内切降解、5′→3′外切降解和3′→5′外切降解等,但两者m RNA降解途径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如5′→3′方向的外切降解是真核生物m RNA最重要的降解途径之一,但其在细菌中作用非常弱,且只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发现。m RNA降解的研究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这一过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新型药物的研发,以防御寄生虫、病毒或治疗人类疾病(如癌症)等。文章主要综述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m RNA 5′→3′方向的降解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许禔森李学贵焦德杰谢兆辉戴忠民
- 关键词:RNA降解基因表达
- 德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德州市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制定优惠的配套政策,引导农村依托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通过农业链条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路径的创新,催生出农业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 黄振喜张红戴忠民李艳梅孟娥潘恩敬梁淑霞
- 紫糯小麦籽粒石蜡切片制作技术优化及淀粉粒累积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为了探明糯性小麦授粉后籽粒淀粉粒的累积情况,以山农紫糯2号授粉后不同天数的籽粒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传统石蜡切片技术的脱水、透明和浸蜡等环节进行改进,制作切片后对小麦籽粒结构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相比较,技术改良70%乙醇和无水乙醇脱水时间与逐级透明和渐进式浸蜡环节后,小麦籽粒(授粉后0~14d)不皱缩变形,石蜡切片完整,且染色分明,结构显示清晰。授粉后0~2d,果皮中已经开始积累少量淀粉粒,随着授粉后天数推移而逐渐增多;授粉后第6天,胚乳内部逐渐由游离核期向细胞化过渡;授粉后第8天,胚乳细胞进一步增大,淀粉粒开始累积,但体积较小;授粉后第10~12天,胚乳细胞向无核化发展,不同部位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排列分布呈现明显差异;授粉后第14天,胚乳细胞中几乎完全充满淀粉粒。表明改进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适合于早期小麦籽粒的结构研究。
- 刘娟夏文荣李运李妍朱元刚戴忠民
- 关键词:糯小麦果皮胚乳淀粉粒石蜡切片
- 喷施6BA和ABA对冬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8年
- 为给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济南17和鲁麦21为试验材料,在小麦抽穗期喷施6-苄基腺嘌呤(6BA),开花期喷施脱落酸(ABA),研究其对小麦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及淀粉积累、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6BA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胚乳细胞数、胚乳细胞分裂中后期的增殖速率、粒重和淀粉积累量,且可降低小麦强势籽粒淀粉直/支比例,有利于淀粉品质的改善;但对弱势籽粒中的淀粉直/支比例没有显著的影响。喷施ABA能降低胚乳细胞分裂中后期的增殖速率,显著减少强势籽粒的胚乳细胞数,但对弱势籽粒的胚乳细胞数和粒重没有显著影响,对淀粉直/支比例的影响也不明显。2种外源激素处理都没有改变小麦籽粒的穗粒数和总淀粉含量,表明小麦粒重的变化可能主要是由胚乳细胞的增殖造成的。
- 戴忠民
- 关键词:冬小麦淀粉积累胚乳细胞
- 高校植物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10
- 2016年
- 实践教学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对实践教学的设施和条件进行改善。实验室实行开放运行机制,构建了新型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植物学实践教学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 张秀玲符爱云李妍王丽燕戴忠民
- 关键词: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
- 旱作和灌溉条件下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4
- 2008年
- 在灌溉和旱作2种栽培条件下,以籽粒淀粉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鲁麦21和德99-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籽粒淀粉粒的分布特征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与灌溉栽培相比,旱作栽培条件下2个小麦品种籽粒B型淀粉粒(2.0-9.8μm和〈9.8μm)的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而粒径〉18.8μm的A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少。水分亏缺降低了2个品种的籽粒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而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这表明旱作栽培有利于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相关分析表明,2个品种籽粒的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均与2.0-9.8μm和〈9.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负相关,与9.8-18.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2.0-9.8μm和〈9.8μm的淀粉粒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而与9.8-18.8μm的淀粉粒呈负相关。表明小淀粉粒(2.0-9.8μm和〈9.8μm)的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而大淀粉粒(9.8-18.8μm和〉9.8μm)具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
- 戴忠民尹燕枰张敏李文阳闫素辉蔡瑞国王振林
- 关键词: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灌溉旱作
- 强筋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弱光的响应被引量:34
- 2008年
- 【目的】揭示强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特征,探讨小麦挑旗后不同阶段弱光对其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制遮荫棚设挑旗-开花、花后1~10d、花后11~20d、花后21~30d弱光处理,以大田种植小麦为对照,对2个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济南17)在不同弱光处理下胚乳中淀粉粒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分布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小麦胚乳不同粒径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变化,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变化。B型淀粉粒(直径<10μm)占胚乳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的百分数分别为99.89%、46.85%和84.43%,A型淀粉粒(直径≥10μm)的值分别为0.11%、53.15%和15.57%。挑旗后不同阶段弱光处理对小麦胚乳淀粉粒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有明显影响。花后11~20d弱光处理时A型淀粉粒的数目百分数显著降低,其它处理变化不明显;弱光对B型淀粉粒内部的数目分布状况影响显著,且此影响存在遮光时期、基因型和粒位的差异。挑旗~开花弱光处理后,藁城8901强势粒BS型(直径<1μm)淀粉粒数目降低,BL型(直径1~10μm)淀粉粒升高,而弱势粒呈相反趋势;济南17强势粒的淀粉粒数目分布变化不显著,而弱势粒BS型淀粉粒数目降低,BL型淀粉粒升高。灌浆前期弱光处理提高小麦胚乳中BS型淀粉粒数目,中后期弱光处理提高BL型淀粉粒数目,且中期弱光处理的作用大于后期。2个品种B型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在灌浆前期弱光处理后显著提高,而A型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降低;挑旗~开花和灌浆中后期弱光处理后,A和B型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变化呈现与灌浆前期相反的趋势。【结论】强筋小麦胚乳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变化,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呈双峰曲线变化。弱光对强筋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存在显著影响。
- 蔡瑞国尹燕枰赵发茂张敏张体彬梁太波顾锋戴忠民王振林
- 关键词: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