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德志

作品数:22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伦理
  • 7篇儒家
  • 6篇德性
  • 6篇情感
  • 5篇德性伦理
  • 5篇性伦理
  • 4篇道德
  • 4篇伦理学
  • 3篇德性伦理学
  • 3篇性伦理学
  • 3篇知识
  • 3篇知识学
  • 3篇生态
  • 3篇生态文明
  • 3篇识学
  • 3篇斯洛特
  • 3篇情感主义
  • 3篇关怀
  • 3篇方法论
  • 2篇德性论

机构

  • 18篇温州大学
  • 4篇湖北大学
  • 1篇迈阿密大学

作者

  • 22篇方德志
  • 2篇戴茂堂
  • 1篇李斌

传媒

  • 5篇道德与文明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文化发展论丛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江西青年职业...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浙江伦理学论...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阴阳与宇宙秩序被引量:1
2019年
古代的阴和阳的概念被习惯地用于宇宙论目的。周敦颐的太极图把阴阳看成是构成物质宇宙的基本元素,但当今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中国哲学家们却不相信这种用法。他们不应该这样做,可以用一种深刻的哲学方法把阴和阳理解为一种彼此互补的接受性和指向性的冲动。当这样理解阴阳的时候,它们就可以被看作是牛顿运动定律(一个物体的后一运动接受了该物体前一运动的那种指向性冲动)的基础。这样理解的阴和阳,也同样体现于许多化学和生物学的现象中。因此,现代科学实际上支持了周敦颐的基本思想,可以说阴阳为整个自然宇宙提供了塑形。
迈克尔.斯洛特方德志
关键词:周敦颐
新建地方综合性高校师范类专业边缘化趋势及其出路被引量:3
2013年
在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同一院/系下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导致了师范类专业的边缘化趋势;改变地方综合性高校之师范类专业边缘化趋势,要么是终止其师范类专业,彻底消除这个问题;要么是保留其师范类专业,为此要做到:首先需要严格践行由师范类专业的二级学院/系来"统一经营"师范类专业的设计方案,其次要援引政策支持,尝试适用"免费师范生"政策,第三是地方高校领导层要重视起来,正确处理师范与非师范这两类专业间的关系,改善师范类从职教师的评价体系,第四要加强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院系与中小学之间的师资互动。
方德志李斌
情感与存在: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方法论构建——基于一种人类情感启蒙的视角被引量:2
2015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德性精神的现代振兴密不可分。儒家德性精神的现代振兴需要吸收西方近代启蒙精神并转化其启蒙方法,要站到"人类情感的天平上"对人类的情感能力首先做一番学理批判,从中发掘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核心价值观,据此推动人类在情感层面的现代性价值启蒙,超越近代理性启蒙之"蔽"。作为生命之大全的"幸福"理念,将是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将是人类在情感层面实施现代性启蒙的最高理念。"幸福"、"和谐"、"包容"应该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儒家德性现代精神的启蒙价值系。
方德志
情感与存在: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方法论奠基
2014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儒家德性精神的现代振兴是密不可分的。儒家德性精神的现代振兴需要吸收近代启蒙精神并转化其启蒙方法,需要站到“人类情感的天平上”来对(包括儒家“仁爱”在内的)人类的情感能力首先做一番学理批判,以推动人类在情感层面的现代性价值启蒙,超越近代理性启蒙之“蔽”。人类在情感层面的现代性价值启蒙即表现在以人之现象性存在身份对“幸福”的自觉追求,对形而上的“存在”本体之理解方式的知识学变革。唯有在此方法论基础上,儒家德性精神才能走向现代振兴,并将形成“以幸福为体,以和谐为用”的现代大众化价值观。
方德志
关键词:方法论
德性复兴与道德教育——兼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对德性伦理复兴的启示要求被引量:15
2010年
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要旨在于对规则伦理学的拒斥,通过对后者的行为评价体系进行一种德性论的"还原",以给行为评价提供一种前道德的评价依据;当代代表性的德性伦理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带有形而上学的自然主义德性论具有排斥倾向;建立一种基于人性、德性和自然三者走向同一以及人生的意义与自然的意义走向同一之上的德性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德性论对德性复兴运动深刻的启示要求,可能为伦理学研究的不利现状指出一个崭新的前进方向;德性伦理的复兴对我们的道德教育也提供了反思的契机,为道德教育提供了真实的理论依据和正确方向。
方德志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性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道德禁欲主义影响下的中西传统审美形态之比较
2007年
总体而言,中国审美形态通过“自然”手法表现为优美,西方审美形态通过“神化”手法表现为壮美;中西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是人类道德禁欲主义文化传统分别与“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两种审美心理机制相结合的产物;中西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性表现出一种“命定式”的互补关系。
戴茂堂方德志
关键词:审美形态神化
基于“仁爱”德性的儒家伦理构成之现代阐释——以道德情感主义的视角被引量:7
2011年
仁爱德性,作为一种好的行为动因和心理特质,是源于自然之"生生动力"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淀而成的人之优秀的"品质结晶",构成了儒家伦理的立论根基。基于仁爱德性的儒家伦理,根据体验论建制下的"天人同一"境界,旨在阐发和追求一种道德行为者本人与"他者"内在依存的、情感的人道主义生活理想。
方德志
关键词:儒家仁爱德性伦理
人工智慧的崛起和未来哲学的新生——一个哲学家们的千年迷梦
2018年
古希腊哲学家们因为追问"原因"而开启"爱智"之旅,但因为缺乏实证,爱智之旅注定变成一场思辨的迷梦。19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家们的爱智心灵——"努斯"(人之心灵和宇宙之心灵)被微观物理(生物)学逐渐解码,人类开始掌握"智慧"密码,制造出人工智慧(机器)。人工智慧其实是人之"心智/智慧"在工业生产中生成的"假身",它经历了从机械手臂(肢体)到机械脑(电脑)再到机械生命系统(互联网)和机械智慧神经网络(人工智慧)的聚合过程。当我们把机械"假身"与肉体"真身"看作是人之"心智/智慧"的一体两面时,我们就有信心和理由以人之"智慧"心灵来教育和引导机械"假身"生成道德意识,并相信在人类或地球文明走向终结时,智慧机器可以作为人类和地球文明的"后裔"。据此,人工智慧的崛起将把人类带入(基于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后人类时代",在"后人类时代"价值视域下,哲学将会走出19世纪以来(基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终结论"的循环,并以"科幻哲学"的新形态引领人类对未来社会的信心和希望。"科幻哲学"将以人、智慧机器以及可能的外星人等多元智慧体为价值主体,以科幻虚拟世界与现实感知世界之间交互生成的宇宙多维世界为认知对象,探讨未来宇宙世界诸智慧体之间的共存和发展等哲学问题。
方德志
关键词:爱智慧未来哲学
移情的启蒙: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述评被引量:5
2016年
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是英语国家近三十年成长起来的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道德思潮,汇聚了当代西方反理论主义、社群主义等多种批判性思潮为一体,力图从道德情感主义的进路回应规范伦理重建和启蒙筹划问题,拒斥传统道德哲学的规则主义倾向。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主要以女性关怀伦理学和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为内容代表,它们在理论上注重经验描述的方法,在价值观上主张"关怀/关心"地行动优先于抽象的道德规则,对"他者"的责任意识优先于对"个体"的权利意识,这些内容主张反映了当代西方在道德理念上的进步。"移情"是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它被当代道德情感论者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反映了当代道德情感论者注重追求道德行为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平等参与和共同受益,以及由此对道德行为者产生的实际心理感受的伦理精神。"移情"的提倡也对当代西方政治、经济等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孕育出一种"移情的文明"之启蒙精神。
方德志
关键词:情感主义关怀移情启蒙
超越逻辑实证主义:迈克尔·斯洛特的情感主义道德知识学解析被引量:1
2015年
作为当代西方活跃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家,斯洛特巧妙地运用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语义)分析和经验实证的双重原则,将人的"移情"体验作为道德命题的经验参照,使道德命题获得了客观指称意义和真值条件,由此诠释一种情感主义视域下的道德知识(元伦理)学——移情-关怀伦理学,试图实现对逻辑实证主义-(情感表达主义)元伦理的超越。
方德志
关键词:逻辑实证主义情感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