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心俞

作品数:44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关节
  • 16篇假体
  • 10篇人工关节
  • 9篇假体周围
  • 9篇关节感染
  • 8篇人工关节感染
  • 8篇假体周围感染
  • 7篇缺损
  • 7篇膝关节
  • 7篇疗效
  • 5篇细胞
  • 5篇骨质
  • 5篇股骨
  • 5篇关节液
  • 5篇翻修
  • 4篇单髁
  • 4篇单髁置换
  • 4篇置换术
  • 4篇球菌
  • 4篇人工假体

机构

  • 4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莆田学院附属...

作者

  • 44篇方心俞
  • 36篇张文明
  • 31篇李文波
  • 26篇黄子达
  • 17篇张超凡
  • 8篇白国昌
  • 8篇林建华
  • 6篇杨滨
  • 2篇胡德庆
  • 2篇叶君健
  • 1篇陈树强
  • 1篇吴朝阳
  • 1篇张楠心
  • 1篇谢昀
  • 1篇郑力峰
  • 1篇曾锦源
  • 1篇胡洪新
  • 1篇钟光贤
  • 1篇洪海峰
  • 1篇张文明

传媒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中华骨与关节...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10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关节软骨下不全骨折的治疗选择与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回顾诊断为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ONK)并进行治疗的患者,描述不同影像学表现的患者的手术转化率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22年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诊断为SONK的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X线Koshino分级、MRI的Sayyid分级、半月板情况(是否突出或撕裂)。记录其治疗方案,随访结局,并描述可能影响其手术转化率的因素。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53例,年龄(67±9)岁,BMI值为(25±4)kg/m^(2)。发病部位:涉及股骨内侧髁86.9%,涉及内侧胫骨平台1.6%,涉及股骨内侧髁和内侧胫骨平台1.5%。有内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撕裂存在的有62.3%。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测量结果为:轻度26.2%,中度54.1%,重度19.7%。X线Koshino分级为1~2级的病例20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有13例最终手术治疗,6例治愈,1例好转;3~4级的41例患者均转化为手术治疗。MRI的Sayyid分级为1~2级的病例12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有5例最终手术治疗,6例治愈,1例好转;MRI表现为3~4级的有49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诊断为SONK的患者中存在一部分膝关节软骨下不全骨折(SIFK),通过MRI识别SIFK并及时限制负重可能使一部分患者避免手术干预。
方心俞黄昌瑜胡洪新林溢铭陈旸张楠心张文明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骨坏死磁共振成像
青少年颈椎屈曲性脊髓病的磁共振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青少年颈椎屈曲性脊髓病磁共振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探讨手术治疗青少年颈椎屈曲性脊髓病的方法、适应症和可行性。 方法:选择临床诊断青少年颈椎屈曲性脊髓病的患者23例和无颈椎病史的健康志愿者22例,行颈椎自然...
方心俞
关键词:青少年磁共振诊断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平山病的中期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或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平山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平山病患者29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23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融合组和非融合组。融合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5~29岁,平均(17.92±0.61)岁。非融合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5~23岁,平均(19.18±1.14)岁。临床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握力、肌萎缩及手功能密歇根评分,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指标(中立位颈椎曲度、颈椎最大屈曲角、颈椎活动度、屈曲位下颈椎相邻椎体曲度),以及中立位MRI测量脊髓横截面积。应用统计分析进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握力、手功能密歇根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指标、中立位MRI脊髓横截面积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融合组患者随访38~103个月,平均(55.92±4.68)个月;非融合组患者随访40~95个月,平均(59.00±5.0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伸指震颤、寒冷麻痹均有减轻,但融合组2例、非融合组3例症状未完全消失。末次随访时融合组握力平均为(17.47±5.6)kg,非融合组为(17.40±4.58)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组手功能密歇根评分由术前(10.27±0.4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6.64±0.24)分,非融合组由术前(9.25±0.35)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6.83±0.24)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均较术前恢复,而颈椎最大屈曲角、颈椎活动度、屈曲位下颈椎相邻椎体曲度均较术前减少,但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屈曲位MRI两组均显示原有的硬脊膜前移及脊髓前方压迫征象减轻,中立位MRIC6、C7节段脊髓横截面积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但C6、C7节段脊髓横截面积两组间的差异无统
方心俞章宏杰张翀景王天红俞孜泊李文波林建华张文明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上肢肌萎缩脊柱融合术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非结核分枝杆菌骨关节感染诊断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报道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骨关节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与关节外科确诊的119例骨关节感染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采用传统培养,再进行mNGS筛选出病原学检测结果为NTM的患者,根据mNGS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优化培养。记录NTM患者的一般资料、传统培养、mNGS和优化培养的结果。结果119例骨关节感染患者中有12例(10.1%,12/119)mNGS结果为NTM感染,男6例,女6例;年龄31~82岁(平均51.1岁);慢生长型NTM 5例,快生长型NTM 7例。采用传统培养方法的初次培养阳性率仅为16.7%(2/12),优化培养的阳性率为66.7%(8/12),其中快生长型NTM的优化培养阳性率为100%(7/7),慢生长型NTM为20.0%(1/5)。结论对于NTM骨关节感染患者而言,传统的培养方法阳性率较低,mNGS技术在病原学精准诊断上有其优势,尤其对于快生长型NTM感染患者。
王度方心俞吴百健黄子达张超凡李文波张文明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
关节置换围术期无症状性菌尿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背景: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后灾难性的并发症。临床上针对关节置换围术期无症状性菌尿会选择口服抗生素治疗,但既往研究针对无症状性菌尿是否会引起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尚无统一定论,抗生素的疗效也不得而知。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无症状性菌尿是否是引起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方法:系统检索主要外文和中文数据库,例如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CMB等,并通过手工检索、文献溯源等查找建库至2018年5月研究无症状性菌尿对关节置换预后影响的文章。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筛选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29 844例关节置换的病例,其中合并无症状性菌尿的病例共2 366例;②相比于非无症状性菌尿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在无症状性菌尿组中的发病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OR=3.15,95%CI:1.23-8.02,P=0.02);③9篇中有7篇文献报道了抗生素使用于治疗围术期无症状菌尿,抗生素组及抗生素未使用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64,95%CI:0.84-3.23,P=0.15);④提示关节置换围术期无症状性菌尿的发生是假体关节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针对无症状性菌尿的抗生素使用与否并不会改变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
何龙张超凡许志阳黄子达方心俞李文波张文明
关键词:无症状性菌尿抗生素治疗关节置换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META分析
血沉、CRP在人工关节感染植入骨水泥间隔器中的变化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慢性PJI的病例:取出假体,清创后使用间隔器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二期翻修术是治疗PJI的标准方案.通过检测ESR、CRP等实验室检测可以了解PJI治疗的效果,主要是...
李文波王启金方心俞白国昌张文明
关键词:人工关节感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二代测序技术在人工关节感染关节液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人工关节感染关节液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4月1日微生物培养阳性的人工关节感染患者的关节液标本9例,每例标本取200μl用于二代测序,提取关节液标本总DNA,对收集的DNA标本行16SrDNA基因V4区PCR扩增,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2×250bp双端测序策略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SILVA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DNA标本中细菌的种类及相对丰度,取200μl无菌双蒸去离子水作空白对照。结果9例微生物培养阳性人工关节感染关节液DNA标本通过16SrDNA扩增子测序共产生3132415条高质量的序列和3752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units,OTU)。在细菌门水平,9个DNA标本共检出9种不同的细菌门;在细菌属水平,16SrDNA扩增子测序共检出34种不同的细菌;每个DNA标本通过16SrDNA扩增子测序都检出与实验室培养一致的细菌属;16SrDNA扩增子测序检出的细菌属种类[平均每个标本6.0(3.0,9.5)种]显著多于细菌培养检出的细菌属种类[平均每个标本1.0(1.0,1.0)种],16SrDNA扩增子测序和实验室培养在同一份标本细菌检出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3,P=0.011)。其中,4例DNA标本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检出的优势菌群(丰度最高)与实验室培养结果一致。结论在人工关节感染中,16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可准确检出与实验室培养一致的病原菌,还可检出培养之外的其他细菌,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
王启金黄子达方心俞白国昌李孟庆张泽宇李文波张文明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DNA
人工关节感染微生物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准确的微生物诊断是人工关节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且耗时长。微生物分子诊断方法直接检测样本中微生物的核酸,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可有效弥补培养方法的不足,提高人工关节感染的微生物检出率。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分子诊断方法在人工关节感染微生物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归纳和比较了不同的分子诊断技术体系的特点,为临床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黄子达张翀景李文波方心俞胡德庆王启金杨滨林建华张文明
关键词:人工关节感染微生物诊断
MRI去金属伪影WARP序列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比较MRI去金属伪影WARP序列与常规序列图像,探讨WARP序列能否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患者提供更清晰、准确的肌肉骨骼图像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PJI并接受治疗的23例患者资料。男10例,女13例;年龄为32~88岁(平均62.8岁)。根据扫描方式不同分为2组:WARP组14例(接受WARP序列扫描),常规组9例(接受常规序列扫描)。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信息。比较两种不同序列的信噪比,由2位专家就图像清晰度、手术指导作用进行评分。结果WARP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ESR、CRP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位专家的图像清晰度评分和手术指导作用评分均具有一致性(P<0.05)。WARP组图像清晰度评分2.25(2.0,2.6)分、手术指导作用评分2.00(1.5,2.5)分和信噪比47.28(32.8,74.3)均优于常规组[1.00(0.5,1.0)分、0.50(0,0.8)分、21.67(13.5,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序列MRI对比,WARP序列可为PJI患者提供更清晰的肌肉、骨骼图像,且对手术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黄昌瑜方心俞陈旸梅健黄子达张超凡李文波张文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外科手术
带间隔器生存可作为慢性PJI中无法耐受二期翻修病例的可选方案——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估慢性人工关节感染(PJI)带间隔器生存病例与完成二期翻修方案病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至2022年因慢性人工关节感染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按最终治疗方案分为带间隔器生存病例(DJS)与完成二期翻修方案病例(TSR)的队列;DJS组中根据植入间隔器类型不同分为骨水泥型(CS)和假体型(PS)。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实验室检测结果、术前术后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DJS组和TSR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98例诊断为慢性PJI的患者,年龄为(65.14±9.88)岁(32~88岁);DJS组35例,TSR组63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平均52.68±26.07个月)。在感染控制率方面,DJS组有5例复发感染(14.28%),TSR组有6例复发感染(9.52%),感染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功能方面,TSR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分高于DJS组,然而在随访中DJS组患者对患肢的功能满意度(65.71%)和TSR组(66.67%)并没有显著差异(P=0.924)。并发症方面,DJS组术后出现假体断裂2例,关节脱位4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TSR组2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脱位和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JS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SR组(P=0.015);而DJS组中PS病例的并发症低于CS病例(P=0.009),与TSR组无显著差异(P=0.388)。结论DJS组与TSR组的感染控制率相似、功能接近,当患者无法耐受或无意愿进行二期翻修时,带间隔器生存尤其是假体型间隔器可作为部分慢性PJI患者的最终治疗选择。
林嘉敏丁海琦黄昌瑜陈旸黄颖张文明方心俞
关键词:人工关节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